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影视教育
尽管我国高校影视教育发展形势喜人,但是由于种种因素而导致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如教学观念错位、师资力量匮乏、学生素质下滑等。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转变观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切实加快我国影视教育的发展步伐。
在全球化语境下,大众传播媒介尤其是影视艺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影视文化亦成为我们这个时代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正因如此,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影视教育。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高校开设影视课程起步较晚,影视艺术正式进入高校始于1985年。
这一年教育部下发文件,强调要“迅速改变我国电影教育的严重落后情况”,“有条件的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中文系,应把电影课作为重要的选修课,正式列入教学计划。”自此,影视教育在我国高等院校中才真正开始发展起来。据统计,我国目前1000多所高校中,已有约600所开设了影视艺术系或专业。尽管我国影视教育形势喜人,但是由于种种因素而导致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在此,笔者试从我国高校影视教育现状出发,指出目前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针对目前高校影视教育中的观念错位。应加快观念转变。注重强调影视教育,普及影视文化知识。
影视艺术以其视听综合性、直观生动性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并日渐成为我们了解世界、获取信息、休闲娱乐的重要渠道。因此在读图时代,影视艺术鉴赏能力应该是现代人的一项基本技能。尤其对于认识能力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如何学会在浩繁的视听海洋里辨别真伪,去粗取精,避免暴力、色情等“影视公害”的污染,接受良好的艺术熏陶更离不开影视教育的引导。
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却存在着观念上的严重错位,比如狭隘地认为影视艺术只是影视专业的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其他专业尤其是非人文类专业学生则可学可不学。这样的认识在影视艺术日益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并占据青少年大部分业余时间的今天,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多年前匈牙利电影理论家巴拉兹·贝拉说道:“……可是一个人如果连电影艺术的基本概念都一窍不通,并且连阿斯泰·尼尔孙或大卫-格里菲斯的名字都从未听说过的话,他却仍然可以算是个有修养、有文化、甚至水平很高的人。
我们时代的最重要的艺术竟然在人们心目中成为一种可懂可不懂的东西。”可惜的是,20世纪40年代巴拉兹所遗憾的现实在21世纪的今天仍未得到很好的改观,影视艺术鉴赏能力仍然被大多数现代人所忽视。即使目前已有大部分高校开设影视方面的选修课程,如经典影视作品赏析等,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却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因为这类选修课一般都放在大四下半学期,而此时学生们面临就业、考研等压力多已无心上课:而且学时安排也比较少,所以往往就流于形式,并未让学生真正领略到影视艺术的精华,习得影视鉴赏的技能。
放眼国外,好莱坞之所以能够常踞世界影坛霸主地位,并在全球市场攻城略地,除了美国先进的科技水平外,更主要的是得益于美国人根深蒂固的影视教育观念。“在美国人的眼中,电影课程并非一定是为着培养从事电影事业的专门人才而开设的,而是为着让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获得一种必不可少的知识。他们甚至认为,一个连电影艺术的基本概念都一窍不通的人,是不配获得大学毕业生的称号的。他们把懂不懂电影知识看成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有教养的必要条件之一。”
因此要提高我国影视教育的质量,首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意识到影视教育在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影视教育的现实意义,帮助当代大学生在铺天盖地的影像洪流中辨别良莠,使影视艺术真正成为他们的精神食粮。
二、针对目前高校影视专业的现实生存环境。应进一步壮大师资力量,尤其是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目前在我国已经开展影视教育的大学中,除一些师资力量强、社会名气大、办学经验丰富的高校如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其他高校尤其是地方院校则明显存在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此类院校在开设影视专业的时候多出于经济利益考虑,看到有利可图即纷纷上马,无视本校现实条件,这样势必为日后教育埋下隐患。因为影视作为技术和艺术的结晶,其不同于传统人文学科的一个很大特点即在于它对物质条件的依赖,如摄影机、摄像机、剪辑台等。
而目前我国很多地方院校由于经济实力等问题,专业的技术设施还很不完善,学生也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如果说硬件方面的不足尚可理解——毕竟培养出来的学生未必将来都从事本专业的技术工作,那么专业教师的缺乏却不容忽视。由于这些地方院校的影视专业多是在文学、新闻、传媒、艺术等传统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老师也多是从其他专业转过去的,缺乏系统的影视专业训练和知识积累,因而即使是以史论为主的影视教育也难以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
因此,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适当选派教师进修本专业课程,提高其业务能力。考虑到会有更多影视专业的研究生将从事本专业的本科教育,顺便提下我国在影视专业研究生教育方面的不足,即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实践层面的锻炼,而且在影视文本细读方面的训练非常欠缺。这就很可能导致这些研究生从教后很难胜任本科培养计划中实践性强的课程,如视听语言赏析、影片分析、影视编剧等。同时,针对目前我国影视专业教师实践能力较弱的现象,我们也可以借鉴国外的师资来源方法。如美国高校影视教育的师资来源就非常灵活,分为全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全职教师由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专家担当,兼职教师由优秀的媒体机构工作者如在电视台、电影公司等工作的人担当,这些人可以结合他们的实际经验讲课,学生也可以获得更具体、更生动的知识。
三、针对扩招带来的学生素质普追下降的问题。影枧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随着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艺术类专业的入学门槛也逐年降低,随之而来的是影视专业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且呈整体下滑趋势。影视专业虽属艺术门类,但亦属人文学科,也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因此要想学好这门艺术,首先应对此艺术所扎根的文化土壤有基本的了解。而在现实中,很多影视类专业的学生都是因为文化课成绩较差而选择艺考,希望借此捷径进入高等学府。再加上扩招后进来的学生文化基础更趋薄弱,很多连基本的文学素养都相当欠缺。这必然会影响他们在以后学习过程中对一些影片,特别是探索性、哲理性、艺术性、思辨性较强的作品的理解和接受,甚至很可能会适得其反,令其产生厌烦、抵触的情绪。
针对这样的状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需知道,即使是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也首先应是名合格的、具备一定文化素质和人文修养的大学生。何况一切文学皆人学,影视艺术归根结底也是关于人的艺术,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才能领悟到优秀影视作品中所蕴含的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抽象深邃的哲学思想与陶情冶性的审美意蕴。具体来说,在课程设置方面应注重学生通识教育,在大一、大二阶段可适当开设传统人文专业课程如现代文学、古代文学、文艺理论等,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修养。事实上,西方国家在影视教育中大都重视学生文化底蕴的培养。比如美国的南加州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纽约大学等,其影视学科都“强调文学艺术背景之上的专业学习,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综合能力作为首要目标,力求将职业训练与综合性大学的文学艺术教育结合起来。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学分占总学分的三分之一强,还有近四分之一的任选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全校范围内的课程。”
四、结语
“在某种意义上,……电影评论、电影评论刊物及电影教育所标识的电影文化,终究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艺术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志和衡量一个国家、民族精神文明程度的一个砝码。”因此,加强影视教育,培养青少年对我国影视文化的热爱,弘扬中华文明,促进影视产业的发展,并进一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是高校影视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在此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更值得我们反思并在以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作者:马楠楠 来源:电影评介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ysjy/67346.html上一篇:加强科普影视教育提高公众科学素质
下一篇:论影视资源与生命教育的精神对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