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影视教育
数字化高科技的发展给影视艺术带来了新的创作手段。二十世纪后期,数字化特技广泛地运用到影视艺术的创作中,《星球大战》、《侏罗纪公园》等一系列影片都成功地使电脑特技与真人表演自然协调地合成。进入新世纪后,数字特技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更加广泛,站在数字影视技术最前沿的美国影视界陆续推出了《角斗士》、《珍珠港》等影片。而这一时期《最终幻想》的上映更是使影视数字化走向新的境界,影片中的人物竟然都是由电脑创造的虚拟演员来演出。现在我们一般将这种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影视制作手段称为影视后期制作。影视后期制作的一般流程为:利用实际拍摄所用的素材,通过三维动画和合成手段制作特技镜头,然后把镜头剪辑到一起,加入为影片制作的声音后形成完整的影片。这种方法比传统的影视剪辑方法更有效,而且能够自由的加入影片需要的过渡和效果。
目前,国内各高校在与影视制作相关的广播电视编导、动画、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的教学中,陆续加入了影视后期制作的教学与实验内容。这些专业在影视后期制作教育中一般采用美国等西方国家设计的应用软件,或是采用为某一种工作站及非线编系统设计的专用软件。从使用角度讲,这些软件基本道理相通,技术手段不同,除了部分的特殊高端产品,学生通过系统学习一般能够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但是在教学的理念中,由于我们接触了大量的以美国好莱坞为代表的高科技影视带来的视觉震撼,或多或少的会以此为目标与追求;而从中国的文化传统、哲学背景与美学理想看,在影视后期制作教学中更应该秉持民族化的美的形态、美学精神与民族性格,以“中和美”的追求为教育理念。
中国“中和美”的哲学内涵是“致中和”的美学思想。先秦典籍《礼记•中庸》指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里所说的“致中和”包含着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情感的含蓄性,喜怒哀乐情感含蓄未发;情感的适度性,情感表现而又有节度‘致中和’是天下之大本与达道,反映了天地万物的根本规律”[1]。因而“致中和”美学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一致的,它包含了天与人、内容与形式、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等的精神追求,也即中国的“中和美”的思想主张人类对自然和社会持一种亲和态度。而西方的美学追求与中国大为不同,自古希腊的“和谐美”便主张人类对自然与社会持一种二元对立的态度,即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的分离,而且这种观念一直影响到当前西方的文化与美学观念,因此在西方文艺作品特别是以好莱坞为代表的以高技术手段为影视后期制作基础的影视作品中,场景的物质性、情感的对立性、视觉的刺激性体现得极为明显。
因而从文化角度看,中国与西方对于影视艺术的本身认识就有很大不同。首先,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具有怀旧、保守、内敛的特点,如怀旧的心理影响着中国影视艺术创作很少从想象未来的科幻片或充满现代感的枪战片入手,而是在刀光剑影的武侠片中生发灵感,虽然这些武侠片有时会披着怀旧的外衣而传播现代意识;“相对地,西方的审美趣味则相对更加好奇,超验和想象”[2],且具有相当强的科技幻想力以及对自然的思考。其次,中国人的审美态度是理想与现实统一,即以和谐为美,主张“发乎情,止乎礼”,文艺中很少有极度的狂欢与痛楚,而是情感与矛盾中止在一定的程度并互反转化;这与西方文艺的骇人惊心、荡气回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再次,中国长时间以来注重影视“文以载道”的宣传与教化功能,在叙事中传播民族的精神理念,所以数字化的高科技手段只能带来视觉的享受,只能成为加强教化动能的辅助工具,而不会成为影片本身。
从数字化技术在影视中的应用状况看,中国与西方在应用范围与创作理念上也有很大的不同。高科技手段表现力的优势更多的是在再现现实环境中或当前条件下难以创造的场景,并使之虚拟化,如飞机爆炸、科幻战争等。这比较符合西方的审美追求,像好莱坞警匪大片一样,以相似的故事情节与结构反复叙述,只要能变换新技术的运用,创造新的奇观场景,一般都可以获得可观的票房。美国大片数字化高科技运用的美学追求、故事编排、人物刻画以及技术运用与影片叙事的相辅与互动是与西方文化相契合的。而中国对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却主要是作为影片叙事的辅助工具,或是根据创作需要以现实或历史场景为基础制作虚拟空间,前者如《紧急迫降》中的飞机空难,后者如《圆明园》中的古建筑复原等。但总体来讲,中国的高技术应用表现不温不火,较之西方影片的效果少有惊人的视觉震撼,这种特征更为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文化心理。
所以,在中国的影视后期制作教育中,虽然采用了与西方几近相同的制作设备和技术手段,但是教学理念仍应当是中国传统的“中和美”。当然,中国的“中和美”思想也同时包含着先进的理念和落后的因素,当然需要对其进行批判改造与继承发扬。另外,世界全球化与中国国际化的不断深入,也要求西方美学传统与美学追求与中国的“中和美”交流互补,要求东方与西方在人文与科学、宏观与微观多个层面的比较对话,从而使得东西方都得以继承发扬其各自悠久深远的美学精神精髓,并在此的基础上形成各有特色又各具时代内容的崭新的美学观念。因此,“中和美”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其内涵也在不断深化,但其精髓一定是始终如一的中国人的思想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礼乐教化”,最终落实在人的培养上;传统美学中的“中和美”理念也应该贯穿于影视后期制作的教学中。
近年来影视作品越来越好看,《亮剑》、《士兵突击》、《奋斗》、《开国大典》、《云水谣》等优秀影片,紧扣时代脉搏,彰显民族精神,创作上独具匠心,主题积极向上,寓教于乐,易于接受,深受广大青年的喜爰。认真总结这些优秀影视作品的成功经验,对指导广大青年进行思想教育意义重大。
一、影视作品对广大青年思想教育的正面影响
1、影视作品有利于广大青年关注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当代青年好奇心大、求知欲较强,与社会接触较少,影视作品把丰富的社会信息传递给当代青年,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热爰社会。同时打破了他们思想的相对封闭性,为他们今后的走向岗位、走向社会打下好的基础,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并将影视作品中的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等优良作风更好继承并发扬。如《我的父亲母亲》、《生死抉择》、《红河谷》等影片,这些都有利于当代青年更好的发展。
2、影视作品有利于增强广大青年集体意识和培养爰国主义精神
不少优秀影视作品中,积极引导当代青年人生观向集体主义、爰国主义的方向发展,通过弘扬民族优良品质,歌颂民族英雄,启迪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用集体主义、爰国主义精神教育当代青年,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只有对自己祖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了解,才能使当代青年从内心深处产生对祖国深厚的感情。如《英雄儿女》、《烈火中永生》、《火烧圆明园》、《南京!南京!》,这些优秀的影视作品给许多当代青年上了一堂生动的爰国课。
3、影视作品有利于广大青年形成乐观、上进的生活态度
当代青年的心理问题一直是一个难解决的话题,越来越多的青年心理有或多或少的问题,有的人因为自己的学习或成绩不如别人而难过,有的人因为自己的家境不好而感到自卑,有的人因为不了解社会,不知道自己毕业后的前途而困扰,感到茫然、消极。在许多优秀影视作品的影响下,_些学生摆正姿态,正确的去面对生活,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例如电视剧《奋斗》,尽管片中的每个主人公在大学毕业后遇到了各式各样的挫折与困难,但他们从未停止他们奋斗的脚步,最终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美好未来。
4、影视作品有利于调节广大青年紧张的生活、学习、工作情绪
当今社会的发展很快,面对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每个当代青年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为了人都需要正确的宣泄自己不良情绪,而幽默诙谐的影视作品会是当代青年一个不错的选择。如现代武侠喜剧片《武林外传》,让人忘掉一切现实中的过度紧张、不愉快的事情,合理的调节广大青年紧张的生活、学习、工作情绪。
二、影视作品对广大青年思想教育的负面影响
1、享乐主义、堤前消费的思想滋生
一些影视作品中渲染的奢侈享乐氛围,迎合了部分当代青年好吃懒做的本能,把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停留在对物质的满足上。“堤前消费”便成为了当代青年的流行趋势,他们在自己没有赚钱的时候便懂得了如何花钱享受,钱包里卡比钱多,先享受后还钱,攀比买名牌,高档手机、高档服装、高档化妆品,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打网络游戏上和买名牌上,这些享乐主义、堤前消费思想的滋生多多少少通过影视作品渗透到当代青年的思想中去,使当代青年淡化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美德,对当代青年全方面的发展十分不利。
2、金钱万能、自私主义的思想蔓延
在部分影视作品所宣扬的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很多青年以为,凡事先言钱似乎是天经地义的,金钱万能、前途前途有钱就图,把“向钱看”看做个人行为的唯一追求和奋斗目标,相互攀比,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放弃人生理想,将时间和精力全部放在追求物质上;很多青年在职业选择中只考虑工资待遇的高低,而对专业对口、个人发展不理不问,只要是工资高、福利好的单位,就不管专业对口,想方设法望里钻,使得很多大学生眼高手低、学非所用,没有一个好的发展。当代青年以自私自利为人生目的,为钱是求,唯利是图,只顾自身利益的追求,而不顾他人利益,甚至不惜损坏社会的整体利益,无视社会只重自我,无视集体只重个人成功,个人利益高于一切。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ysjy/67408.html下一篇:美国高校传媒教育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