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影视教育
2008年被列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尼木措毕仪式是大、小凉山彝族的一种隆重、盛大的祭祀活动,彝语的含义是送灵归祖,其神圣地位超过其它传统节日。彝族有句谚语叫:“父欠子债应娶妻成家,子欠父债要送灵归祖。”作为后代,应当对祖先的崇拜置于首位,安葬祖先、祭祀祖先、给祖先送灵是后辈子孙不可推卸的职责和义务,这让尼木措毕仪式兴盛至今。
本纪录片的拍摄是在彝族学生、彝族朋友的支持和介绍后进行的。后来在微博中认识了彝族爱心社(凉山州西昌市马鞍山乡)的沙玛尔诗。沙玛尔诗是山东菏泽音乐学院的在校学生,联系沟通后到凉山西昌市约见沙玛尔诗的时候,他在西昌市医院因感冒肺部积水住院不能参加自己送别祖先的尼木措毕仪式,他介绍了我去马鞍山他的老家拍摄,我和他母亲、妹妹等人一起从西昌赶到马鞍山。
沙玛家进行送灵归祖仪式前,在一、两个月前请毕摩作羊胛骨占卜,确定吉利时间,约请主持毕摩。进行送灵归祖尼木措毕仪式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表达子孙的孝心,把祖妣亡灵送归祖界,另一方面也在仪式中向祖妣祈求人丁兴旺、五谷丰收、六畜发展和宗族壮大,所以选择主持首先要有毕摩世家的背景、博采群经、学识高超的做尼木措毕仪式的主持。
尼木措毕仪式包含引灵、安灵、净灵、送灵仪式,分三天完成不同内容。尼木措毕仪式要在室内外四处进行,与所送走先人有血缘、亲缘关系的亲戚和兄弟姊妹、孙辈都要参加,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整个仪式毕摩所行的经文规范而完整。
沙玛家尼木措毕仪式第一天从下午开始到晚上深夜结束。毕摩来到沙玛家,问清楚情况,简单说了些仪式程序就开始准备经文,在室内做引灵仪式。毕摩一边诵读经文,一边吩咐把屋角屋顶的瓦揭开,在毕摩的经文诵读中将祖灵的一魂接引到室内。诵经内容多为引导、沟通、对话,做灵魂安顿的开导,引导三魂之一的灵魂从野外回归家里,以便室内供奉及沟通。
第二天凌晨,毕摩的读经的咒声在铃铛声中回转,在沙玛家的屋檐下,毕摩开始做安灵环节的仪式,毕摩诵《献药经》:“设灵祖所依,设灵妣所附,设灵保子媳,设灵佑子裔,设灵子孙昌,设灵子孙旺,设灵六畜旺,设灵稼穑丰。”
中午时分,沙玛家几兄弟及其家人和孙辈们在毕摩的主持下进入净灵环节,首先在死者的火葬地进行叫醒祖灵,在主持毕摩的吩咐下亲朋好友分工做招灵竹、灵桩等要用的器具,包括拔灵竹、招灵附竹、制做灵牌、献药除疾、祭灵供灵程序。毕摩开始给祖灵开糟粕,并对祖灵进行净灵操作和经文诵读:“……老白头也死,壮黑发也死,勒格挂空死,特比断气死,老树朽腹死,老石裂层死,老牛脱角便要死,老马伤额便要死。不死不病者,白天有太阳,太阳落山也是死,黑夜有月亮,月亮下冈也是死,汉地有塑像,塑像裂烂也是死,不死人间人为患……。”
傍晚时分,沙玛家相关联的亲戚围坐在一起,先由毕摩诵经,内容多为祝福祖先在去到孜孜普乌的路上平安,安慰祖先,为祖先预备路上的盘缠,建祖灵房并给祖灵祭献供品,杀羊祭祖,扎灵床和祖灵偶等为祖先明天上路的送别做准备。
第三天早晨鸡鸣时分,毕摩诵经引领祖灵到青棚,在青棚内毕摩用法扇推灵桩(一种特殊树子的根部附以祖灵)唤醒祖灵,给祖灵献灵羊、杀乳猪,再次招待祖灵,给组灵报送家人姓名和所献供牲,家族成员同祖先一起共享供牲后隆重欢送祖灵上路,把已净化的祖灵送归祖界,其程序是招待祖妣、指路、收尾、送灵牌入箐洞等。扫除尘渣直到下午结束。待各项程序完成后,趁黑夜让家里最小的儿子或毕摩背着装有祖先灵桩的竹筒灵棺,将祖灵安放在神秘的、所有的人都不知道的避风干燥、开阔安静的悬崖峭壁上。尼木措毕仪式结束。
在彝人看来,人活着时灵魂游驻形体,人死后灵魂脱离形体而存在,并分为三魂存在,且三魂都有着不同的归宿和存在形式,其中一魂守在火葬地或坟墓上,一魂归祖界与祖先相聚,一魂守护家中供奉的祖灵位上。三魂中无论哪一个灵魂安适与否清洁与否以及子孙的供奉、敬献程度,都与子孙后代的祸福兴衰相关。
彝人认为,孜孜普乌是彝族的发源地,也是祖界,地点在今天云南的昭通。孜孜普乌是一个“草茂畜如云,人多似林密,日月光闪闪,天地顺人意,微风轻轻吹,拂面人安宁”的美丽乐土,那里“百草结稻穗,稻谷金灿灿,蒿枝结花椒,花椒红艳艳”,那里“屋前有河群鱼跃,群鱼闪磷光,屋后有山野兽出,野兽成群行,屋边有崖挂蜂蜜,蜂蜜甜蜜蜜,坝上好种稻,坡上好撤荞,坪上好放牧,山上好打猎,崖上好采蜜”的理想乐园。“不懂有人来教授,不识有人来指点”的美好世界……。
传说中的部落冲突、地盘争夺,彝族的祖先被迫离开美丽的家园孜孜普乌,一支南下到今天的云南、一支西行到今天的大、小凉山。他们爬山涉水,躲过一场一场的劫难,厮杀和硝烟的场面似乎就是昨天,伴随他们的是驱散黑夜、带来光明的火,火的力量和威力在彝族文化中被神化。火让彝人顽强抗争、生生不息,火给逃离家园的彝人生存的希望和光明,被彝人崇拜并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是今天全彝族“火把节”最重要的含义。实际生活中的彝人仍然是以火为中心生存的民族,简易而驱寒的火塘是房屋的中心并加以神化,火葬更是彝人去世后的最好归宿和选择,认为肉体化为灰烬归于尘土,灵魂化为烟雾飘向祖界孜孜普乌。
从孜孜普乌西行的彝人来到大凉山后为了求得安宁,不愿意再奔波和争斗,生活在高山悬崖,防范盗抢与劫难。他们珍惜如今的高山野岭安宁的生活,他们感激远离故土孜孜普乌、背井离乡的先人前辈。在祖先、双老都离开奔波的人世之后,第三代(孙辈)就要进行送灵归祖仪式。他们怀着眷恋的心情送祖先回到美丽的故乡孜孜普乌,没有沉重的行囊,没有世俗的财物,在去到孜孜普乌的路上,如缕缕青烟万般轻松。
然而,通往祖界的路却十分遥远且凶险万分,一路上鬼怪密布、障碍重重,祖灵回归祖界需要诸多帮助,于是有了导灵、助灵回归祖界的尼木措毕仪式。祖界是祖先灵魂的居所,灵魂要准确到达,需要毕摩念《指路经》为祖灵引路。主持这一仪式的是彝族中最有文化、通晓社会心理、懂得天文地理的毕摩。毕摩掌握古彝文和本民族的文化习俗、历史和宗教等知识,主持彝族人的祭祀、祭火神(火把节)、祭山神、治病、占卜、婚礼等活动。毕摩是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被视为能与神灵沟通的使者,毕摩职业以子承父业的方式在家族内部传承,传男不传女,不能随意由一般人担任,必须是毕摩家庭的后人才可以继承下来作为尼木措毕仪式的主持人。
这种严肃而愉悦的心情集中体现在毕摩主持的尼木措毕仪式的悲壮而圣神的经文诵读中。毕摩日以继夜、坐地诵经,以孙辈们的名义举行,家人亲戚都要参加,把祖先的三魂进行祭祀合一后送到祖界。三魂在祭祀送灵后,便会合一体回归到祖界与先前的祖先们一起生活,这就是尼木措毕仪式活动的内容。
下一篇:宫崎骏动画设计与生态主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