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将课堂的主导权移向学生,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不应该在现代课堂上继续使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语文课的上课方式存在着消极的态度,他们中的大多数不愿意在语文的课堂上举手发言,来表达自己在学习中的所思所想。对此,我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调动高中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积极性的方法:
一、体验情感,深入感知
高中语文的学习偏向于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对作者内心情感的感知,只有引导学生与作者的情感有了共鸣,才能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能更好地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以李白《蜀道难》这篇文章的课堂教学为例,诗文开篇发出感叹“噫吁?健保?为何诗人开篇就要有这样的感叹呢?诗人感叹的究竟是什么呢?接下来,诗人写道:“危乎高哉!”原来是在感叹蜀道的危险和高峻。本诗的开篇便用了如此与众不同的写法,让读者仿佛在眼前形成一幅雄奇开阔的图景。蜀道的行进是艰难的,而这种艰难究竟到了何种程度呢?诗人写:“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我们在讲解这篇文章的时候,要着重引导学生去体会诗人的情感,透过诗人的文字让学生有心理上的共鸣,从而提升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直接反映在课堂的积极性上。有的同学会主动提出问题,如“为何诗人要前后三次写‘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三次相同的感叹所表达的情感是一样的吗?”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要让同学们对诗人写作本诗的心态和处境有深入的了解,更要对上下文写景中所渗透出的情感有全局的把握。让同学们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提出自己的见解,集思广益,最后总结出一个最好的答案,展示给同学们,继而由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二、师生交流,同步学习
现代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与教师同步学习的课堂,传统课堂的灌输式教育已经不复存在。为了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首先要让学生们有参与感,师生要加强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
在《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的学习中,我们采用互动课堂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觉组成小组,自主分配人物角色,用自己的方式演绎这篇文章。在课堂展示环节,有几组同学使用了原文来进行表演,在融入角色的同时很快地将文章背诵了下来,有几组同学干脆使用了现代文进行演绎,并且推陈出新加入了许多现代的元素。这样的互动课堂加深了师生间的良好交流,教师和学生在对课本内容进行感知的同时,从中发现了许多学习的乐趣。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同学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课堂十分活跃,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都得到了保证。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的思维被最大程度地扩展开来,许多点子是教师都没有想到的,可见,调动起同学们的积极性不仅仅有益于学生们的学习,还有利于教师们的讲课思路的扩展。
三、知识串联,融会贯通
学习知识最重要的是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我们不能将全面的知识肢解,而是要将看似零散的知识点合并成一个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知识链条来整合知识结构,温故而知新。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发言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对新知识的不熟悉,而对于高中的语文学习来说,新知识的接纳很大程度上源于对旧知识的积累。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提倡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新旧知识串联,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的同时对新的知识有一定的基础认识,从而更加积极地去应对课堂。
在讲解《游褒禅山记》这篇古文时,我便采取了我所说的这种方法。首先,这篇古文是一篇游记,而在初中的时候,同学们是接触过这类文体的,最典型的应该属《小石潭记》了。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列举《小石潭记》开篇描写的内容:“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下面的同学便自然地跟着背诵:“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在调动起同学对古文的积极性之后,教师再将同学们的视线拉回到本课中,同样是记游文章,《游褒禅山记》中作者是如何开篇,如何描写所见之景,所见的景物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同学们发动思维,联系以前所学知识一同进行探究和讨论。我发现,这样的知识串联在课堂上会起到一个非常好的效果,学生们的积极性被提高了,非常踊跃地去回答问题,并且总是会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学生是否愿意积极地参与课堂的互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感兴趣程度。只要是他们感兴趣的部分,他们总是会用很大的精力去探索和研究。作为一名高中语文的教育者,我们要懂得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在不断激发他们兴趣的同时挖掘他们的潜力。可见,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的调动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只要我们给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在逐步养成习惯的过程中,总是会带给我们新的惊喜。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171106.html上一篇: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下一篇:高中生厌学的主体因素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