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个性化作文教学中,首先应该教给学生一个道理:必须用自己手中的笔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写出各自风格迥异的文章,那么要做到这些,就必须明白:“个”、“性”、“化”以及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含义,文章对此从词源学意义以及个性在各学科的含义进行了细致地阐释。
关键词: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核心;概念;阐释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8-0267-02
我们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尤其是尝试进行个性化作文教学中,首先应该让学生懂得相关核心概念的含义,然后再去具体指导如何进行个性化作文教学,这样也许更有针对性,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
一、个、性的词源学意义
(一)“个”的词源学意义
“个”的最初意义是:量词,指竹子的计量单位,犹竿。《史记?货殖列传》:“木千章,竹竿■个。”后来发展演变为以下一些意义。
1.量词,用于没有专用量词的名词。如《礼记?大学》:“若有一个臣,■他技,其心休休焉。”
2.指示代词。这,这个;那,那个。
3.语助词。如宋.杨无咎《天下乐》词:“枕衾冷得■似■,■,些个■。”
4.正堂两旁的屋舍。如《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天子居青■左个。”
5.“■”的简化字。
(二)性的词源学意义
1.人的本性。《易?■辞上》:“■之■道。■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2.泛指天赋,天性。(宋)王安石《上执政书》:“■■、草木,下所以■之,皆各得■其性而不失也。”
3.事物的性质或性能。《孟子?告子上》:“今夫水,搏而■之,可使■■,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水之性哉?”
4.现常用为名词性后缀,表示思想感情、生活态度和一定的范畴等。如,人民性,弹性、历史性事件、流行性感冒。
5.生命;生机。《左传?昭公八年》:“今宫室崇侈,民力■,怨■■作,莫保其性。”
“个性”一词最早出自何人之口,现在无从考证。其含义如下:
第一,事物的特性,即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性质。如毛泽东的《矛盾论?矛盾的特殊性》说:“因为矛盾的各各特殊,所以造成了个性”。
第二,指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性格、兴趣、爱好等。如老舍《四世同堂》第一部十八:“当他的眼珠定住的时候,他好象是很深沉,个性很强似的。”
二、个性在各学科中的含义
(一)《辞海》:个性
指“个人稳定的心理品质,包括两个方面,即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前者包括人的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等,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趋向、选择;后者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式上的个人特征。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使个性成为一个整体的结构”[6]。
《现代汉语小词典》解释为:“个性:名,A.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B.事物的特性,即矛盾的特殊性”。
(二)哲学中的“个性”
“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独特的性质”,是“为某一事物所独有的特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特殊的东西”。
(三)心理学中的“个性”
“个性(人格)一词来自拉丁文‘persona’,原来指演员所戴的面具,后来引申为任务、角色及其内心的特征或者心理面貌。在心理学中,个性与人格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个性与人格都是同义词,二者均指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和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狭义的个性通常指个人心理面貌中与共性相对的个别性,即个人独具的心理特征;狭义的人格通常指个人的一些心理与意识倾向相联系的心理特征的综合表现,有时,甚至仅指个人的品德、操行”。
(四)教育学中的“个性”
个体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包括教育)的相互作用(内外化),形成由多种素质(体能素质、智能素质、品德素质、情感素质、行为素质、语言素质、社会活动素质等)融合而成的独特社会性。个性核心内涵应该是个人立足自我、独立思考、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品质,是个人能够自觉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并不断超越自我的自主意识。
(五)社会学中的“个性”
在社会学中,个性是作为群体的特殊形态而存在的,是作为社会的个体在社会领域中起独立作用的社会性质。这就是说个性与社会性是相互统一又是相互独立的。
三、个性化的含义及个性化中“化”的含义
(一)个性化的含义
“个性化:文学艺术创作中塑造具有鲜明生动的人物个性特征的过程和方法。也指作者塑造典型人物时,对其个性特征的描绘所达到鲜明、生动的程度。作家在进行艺术概括的同时,努力使人物具有独特的思想性格、不同于其他艺术的形象,才能生动地反映出一定时代社会的本质,达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二)“化”的词源学意义
1.《广韵》:“呼霸切,去杩晓”,huà。其最初的意义是:变化、改变,如,《玉篇?叱部》:“化,易也”。后来发展演变为:
(1)感化;转变人心、风俗。如,《礼记?学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2)随顺;仿效。如,《吕氏春秋?大乐》:“天下太平,万物安宁,皆化其上。”
(3)教化;古代统治者统治人民的理论和措施。如,《诗?周南?关雎序》:“南,言化自北而南也。”
(4)造化;自然的功能。如,〈论衡?订鬼〉:“天地之间,本有此性,非道术之家所能论辩。”
2.《洪武正韵》:“呼瓜切”,Huā。“化”同“花”,耗费,用掉。如,茅盾《春蚕》:“请帮手么?那又得化钱。”
3.Huò,同“货”。如,《尚书》:“‘懋边有无化居’,化即货也。”
这里“化”附在“个性”后是一个词缀,构成动词,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者状态。
四、个性化教学的含义、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含义 (一)个性化教学的含义
个性化教学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具体的课程内容为中心,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因材施教为基本教学策略,以学生个性化的学和教师个性化的教相结合为主要教学活动的过程。
(二)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含义
“个性化作文”又称“作文个性化”:是语文个性化教育的一部分,是个性化教育通过读写形式在学校教育领域中的反映。个性化作文教学是在主体性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作文教学,是个性化教学理论在作文教学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张扬个性、引导学生个性化写作的教学活动;它是在学生天赋所及的范围内极大地发挥他(她)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充满写作的激情和创作的欲望,从而使其个性在作文中得以凸现的一种教学活动。
五、个性化作文的内涵分析
《普通高中语文
新课程标准》(实验)在“表达与交流”中明确指出:“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的特点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积累素材,多思多写,做到有感而发。”这给我们的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要培养创新思维;要弘扬创新思维,就应该提倡个性化作文教学。作者认为:个性化作文内涵应包含以下内容:
(一)个性化命题
1.命题的含义
《现代汉语小词典》是这样解释的:“命题:动,出题目,如命题作文;名,逻辑学指表达判断的语言形式,由系词把主词和宾词联系而成”。
2.个性化命题的含义
通过作文命题的多样化、个性化,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完善学生人格的一种教学活动,是个性化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个性化语言
个性是文章的灵魂。能体现文章个性的方面很多,最主要的是:语言有个性,对生活的感悟独特,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因为语言是思维的细胞,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载体,是生命体验的直接流露。如果没有好的语言,再好的思想内容也无法表达出来。
1.个性化语言的含义
“语言:名,A.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B.话语”。而个性化语言是指那些打下了个人思想烙印、唯我独有的语言,是发之肺腑的语言。因此,只有属于自己的、属于个体生命的活的语言,这就天然地打上了个人的烙印,闪烁着个性的色彩,这就是最具有个性化的别致语言。
2.个性化语言的特点
语言有个性是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更高要求,它最能体现文章的个性。个性化语言具有以下特点:
不可替代性;独特的外化形式;丰富的审美情趣。
3.个性化语言形成的策略
教师语言个性化;学生要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汲取个性化语言的营养;在广泛的阅读中积累个性化语言;在写作实践中锤炼个性化语言。
(三)个性化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可见,作文评价不仅具有评定意义,更具有指导意义。因为作文评价不仅为学生的积极写作提供精神动力,为写作水平的提升铺设进步的阶梯,更重要的是通过作文评价促进学生个体生命的和谐、自主、健康发展。
1.个性化评价的含义
个性化评价是发现、尊重、接纳学生的个性差异,打破传统作文教学中概念化、模式化、单一化的评价方式,重新构件一种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真正实现学生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的作文评价体系。
2.个性化作文评价的实施
评价理念:人本化;评价功能:激励化;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的方式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学生自评;是学生互评;老师最后复核、审查。
评价标准:层次化、梯度化;评价方式:民主化。
参考文献:
[1]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济南: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李福灼.语文课程教学论[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李树.
中学语文教学百年史话[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4]李洪玉,何一粟.学习能力发展心理学[M].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5]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6]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815.
[7]现代汉语小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8]教育大词典简编本[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19.
[9]学生辞海[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2:169.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171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