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一、问题预设,课前做好调查研究
(一)进行教情调查
问题教学法不是预设整个历史课堂,而是通过问题预设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历史知识,通过合作讨论、探究的方式习得知识、提高运用历史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动态中生成历史教学课堂。那么,教师要使预设的问题对学生学习起到有效引导,就应先让这些问题激发起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愿望,在学习愿望的驱使下,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才会有高效的历史课堂。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时我们发现,虽然阶段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不同,但学段之间知识上却互有渗透。本单元中“走向‘大一统’和秦汉政治”这一课与初中历史课程所讲的秦朝的郡县制和秦朝的疆域等知识就互有渗透,了解了这一教情,结合教材这一特点,在设计问题时,我们要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探讨哪些人物的主张和制度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而不要再问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如什么是分封制、郡县制之类,这些在某些学段已经学过,如果再拿来提问,会使部分学生感到厌烦,因而挫伤他们学习本学科的积极性。
(二)进行学情调查
通过初中阶段对历史的学习,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应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引领他们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另外,历史学科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要学生学为主,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多设计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要有层次性,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跳一跳”就能解决该层次的问题。在进行问题预设时要考虑到每一层次的问题都要能够引起相关层次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如在学习“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这一课时,有一目是讲“法令出一”的,对于其中秦朝的皇帝制,高中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可以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对于该节重点应该设计一些促使他们对这一制度加深理解的问题,像“请结合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记》中有关皇帝制度的内容讲一讲皇帝制度的特征”,这样的问题就很容易形成探究的氛围,从而提高历史课堂的教与学的效率,从根本上转变了教与学的方式。
二、问题投放,精选教学展开时机
(一)优化问题展示方式
无论是教师向学生进行课堂提问还是设计有趣的课堂导入引出问题,都是问题教学法中将设计好的问题抛向课堂的方式。上述两种方式是传统课堂经典的提问方式,由于高一学生受历史知识少、历史思维能力有待提高的限制,他们有时无法对教师预设的问题展开自主?W习与探究。那么,如何走出这一困境呢?现代化的电教设备多媒体的出现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契机,广大教师应该努力学会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并运用该手段服务于高中历史课程的教与学。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一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有关的专题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对文明的影响这一教学难点,我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的认识。由于学生们对希腊的自然环境了解非常少,因此不知道从何说起,这说明我这样展示问题不太合适,给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增加了难度,使他们产生了畏难情绪。这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希腊的自然环境,以及一些与本主题相关的影视资料。多媒体电教设备走进课堂,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而且使学生能更轻松地锁定相关资料,获取有用信息,为解决问题找到切入点。
(二)精选问题投放时机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一个教师能够适时提出问题一定是对学情经过了准确的分析与把握。提出问题的时机恰当,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还能使问题得到有效探究;反之,很可能会破坏学习氛围,出现冷场,甚至会使学生的思维产生混乱。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一与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相关的专题时,我让学生们表演课本剧“某古希腊公民的一天”,内容是一个希腊城邦公民参加政治活动的情形,通过表演课本剧让学生了解古代希腊公民是如何参与公共政治活动的。在表演结束后,学生们都很兴奋、思维已被开启,这时我适时提出以下问题:公民大会每十天就举行一次,占用了这家男人很多的农耕时间,但他为什么还是愿意去呢?为什么妇女不能参加公民大会?还有什么人不能参加?为什么?因为投入问题时机成熟,学生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了问题探究活动当中,通过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从而培养了他们运用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探究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时,首先要做到了解教情与学情,预设有价值的、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其次在问题投放时要注意投放的方式和时机,要能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主动性,从而打造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171428.html上一篇:高中信息技术分层走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