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一、生物学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
笔者在本校高二年级开展了基于问题驱动的生物学阅读的调查研究活动,参与此次活动的为高二年级学生,共计11个班级,约500人。问卷调查中涉及的问题有“你觉得生物课需要阅读吗”“错别字的出现与阅读的认真程度是否有关”“平时你会主动阅读生物教材中的内容吗”“你觉得阅读与你的生物成绩有关系吗”。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分别有47%的学生认为生物课需要阅读,33.3%的学生认为错别字的出现与阅读的认真程度有关,只有18.3%的学生平时会主动阅读,但只是浏览层次的阅读,71% 的学生认为阅读与生物成绩的好坏有关。而通过对生物课堂的观察发现,15节高二生物的课中,只有2节课是教师主动给出时间让学生阅读生物教材的内容,有7节课是借助多媒体教学,其中翻阅教材的总次数仅4次,而有的课学生甚至都没有机会阅读教材,只是看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现的文字材料。这些材料的内容有的是新颖的信息,而有的却是教材内容的照搬。在听评课的过程中,无论是执教者还是点评者,都一致认为生物阅读是生物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受到课时等因素的影响,不得不用其他途径代替生物教材的阅读。
二、问题驱动下的生物学阅读策略
2014年、2015年、2016年这三年的生物高考试卷连续体现了考查学生生物学阅读能力的特质。这让一线生物教师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个老问题。破尔达斯定义“问题”是有目的性的存在,为了获得什么而产生的疑问,说明问题有驱动力。因此“问题驱动”教学是有驱动力的教学,而“基于问题驱动的阅读”则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反复强调的学习认知活动必须与情境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学生的阅读是一种对自然科学的内在渴望,一种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经验的相互作用,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与能力。本校在教学中推行“问题驱动,主体活动,交流助动”的教学模式,而基于问题驱动的生物学阅读策略研究正处于摸索实践阶段。基于问题驱动的生物学阅读围绕“What”、“Why”和“How”三个核心开展,简称“WWH式”阅读。在这种阅读模式下,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能培养学生从众多内容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提高阅读的指向性和有效性。这种阅读策略在新授课中实践较多。在实践这种阅读策略时,首先是让学生清楚自己面对的是什么问题(What);其次是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Why);最后是怎样解决问题(How),在阅读的过程中逐层推进,自主获得 新 问 题 的 答 案。例如,在学习高中生物必修2《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时,我们应让学生明白推测的问题是什么,什么物质是遗传物质,为什么认为是蛋白质(DNA),怎么才能证明这些推论。在学习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面对教材中大量的文字,就可引导学生采取“ WWH 式”?读策略。这种基于问题驱动的阅读策略以获取资料中的信息为主要目的,同样适用于科学史的学习。阅读相关科学史,有助于学生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体验生物知识在“猜测――证伪――建构”这个循环过程中不断走向完善的历程,有利于学生亲近科学,接受科学文化的熏陶,受到科学方法与科学思想的启迪。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就解决问题的四个阶段,提出了一系列供学生自我提问的问题,其中包括回顾步骤的提问:我能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吗?我能检验推理过程吗?我能在其他问题上运用这个结果或方法吗?学生和教师就双方各自的拓展,有可能选择“追问”“反问”“互问”等方式继续交流,从而使得知识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提升。因此单个学习认知任务会发展成“疑问――求索――释问――反问”的模式。有的问题一出现,学生马上就有了答案;有的问题出现后,学生没能马上回答,此时对教材的阅读和解析就变得水到渠成。例如,在学习“细胞器”这一部分内容时,第一次提问:线粒体有什么功能?学生在脱离书本的情况下几乎没有人能答出,当教师提供情景资料让学生结合教材的图像和文字进行阅读时,学生轻松获得了“动力工厂”的概念并补充了对其的解释,且很容易反问:为什么说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有95%来自线粒体?那还有5%来源哪里呢?基于问题驱动的阅读,更加容易触及学生的细节性疑惑,扩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这样,学生就能从浏览层次的阅读转入到理解创作的状态,构建知识框架,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了自身阅读能力的提升。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171478.html上一篇:网络平台对提升高中作文水平的价值
下一篇: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