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首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不合拍。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如本教科书英语语法的教学模式为:“呈现-发现-归纳-实践-活”书中的一些语法项目主要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出现。就要求发现各单元的语法现象,由教师帮助他们归纳出语法结构和功能。但是由于相当部分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加之长期形成的依赖于教师讲授的学习方式,习惯于被动接受,似乎没有教师的讲就无法学习,更谈不上合作交流和探究学习。如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归纳结论,但学生往往不会找,归纳不出来,就等着教师说出结果。教师试图改变以讲为主的教学方式,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但学生不知怎样探究,怎样合作,造成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不合拍现象。
其次,教师不能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课程标准指出:“必修课程是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内容,是整个英语课程的核心和基础”。本套教材每单元共由八个部分组成。1.热身(warming up); 2.读前(Pre-reading);3.阅读(Reading); 4.理解(Comprehension);5.语言学习(Learning aboutlanguage);6.运用语言(Using language);7.小结(Summing up);8.学习建议(Learning tip)。教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兼顾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但由于教师过分强调教材,把教材看成唯一的教学资源,上课时力求面面俱到,不敢大胆地取舍,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些教师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把英语教学看成单一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舍不得放弃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方法,总想传授给学生,没有体会到课标中相关内容的变化,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负担。由于课标解读不具体,教师很难把握教学目标,造成了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的现象。
再次,很多教师有同感:教学内容多,课时不足,上课如同追赶。在教学中,经常出现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完不成的现象,谈不上留有巩固练习的时间了。更不用说完成每周教学任务,真是难上加难。每个学期要学完一大本书,造成了速度快、学得浅、负担重、质量差的现象。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教师如何有效的使用好本套教材,如何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就成为推行新课改成功与否的重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是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的精神编写的。教科书无论从内容安排还是编排体系到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练习设计等方面都努力体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性质和理念。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对实施课程标准贯彻新的理念,体现教学改革的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本套教材在传承老教材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争取在探究式的学习、“任务型”活动、和形成性评价方面有所突破。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服务于教学的材料、工具和教学指导思想。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和研究教材,领会其编写指导思想和意图。把握课程目标、基本理念、内容标准和实施的建议。本套教材如编者所言: “教材是服务于教学的材料和工具,主要的课程实施者是教师,选择和使用的主人是教师,教师应该做教材的主人。”所以,如何选择教材、如何运用教材、如何因材施教是各地教师的思考重点。笔者在这段时间里也进行了初步的摸索和思考,在此想谈谈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的一些思考和尝试,不足之处敬请斧正。
一、化多为少
新教材的特点之一,听、说、读、写的练习量多、形式多。为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学,教科书精心设计了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练习,以引导学生逐步具有综合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的能力。以阅读为例,每个单元课本会有三篇阅读课文。Reading、Using language、课后的Reading Task。听力也有两个部分,课本中listening 和课后的listening task。其他方面的教材和练习也是如此。如果教师没有选择性地选取教材,面面俱到的话。那么就会造成上述情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对这些材料选择性地使用,甚至有些难的不用。赢得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训练和其他能力的整合。
二、化难为易
新教材的范围广泛。如科技、地理环境保护、自然灾害等。教学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信息量大,视野开阔。不仅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增进对其他国家,尤其是说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而且会加深对自己国家文化的了解和热爱。但是正是由于教材内容涉猎广泛,尤其是听力部分,也给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这个环节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技巧和能力:听要点、听细节、听特定的词、听内容捕捉特定的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直到完成特定的任务。因为教材内容涉猎广泛,词汇量大。如果教师对所用的听力材料不加处理的话,学生听起来就会很吃力。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以下几点做法解决这一问题。
1.听前做好指导。指导学生看一看听力的材料或任务,让他们预判一下他们将会听到什么样的内容。让他们明白该做什么。没有必要听懂每一个词和句子,但要抓住关键词和信息。这样就能够带着目的去听,降低了听的难度。
2.听前介绍好听力内容的背景,相关可能出现的生词和可能的文化差异,或根据材料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对将听到的内容有所了解,有所准备。
3.对于学生陌生的领域或难度大的材料,采取信息沟(imformation gap)的方式去解决。把听力材料处理为类似完形填空的做法,把大部分信息呈现给学生,只让学生听关键的词汇或句子。最后,在拿走所有的辅助信息,从而达到降低难度的目的;
三、化“虚”为“实”
本套教材着力于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即听、说、读、写几方面的技能。这几方面的能力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要进行综合训练。听是读写的基础,而读写又有助于听说的巩固和提高。只有坚持四项技能的训练,才能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然而,相当部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紧,这些方面的训练和培养几乎流于形式,少练甚至于不练。这方面的培养也就变成了“虚”。为具体落实和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笔者做了如下尝试,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具体落实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1.定期开展英语角的活动。每周一上晚自习前,组织学生以本周学习的内容为话题,在英语角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联系了听说的能力。同时对本周所学的单词、短语和课文的内容又得到了复习巩固。)
2.让学生轮流每堂课前进行“五分钟的值日报告”(five-minute talk)。要求每个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喜悦、困惑、理想等愿意和同学分享的东西写下来。通过课前五分钟的时间和同学一起分享。要求脱稿、并且讲完后,教师会抽查其它同学听的情况。以此让学生听说读写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3.周记。要求学生每周至少写一篇周记。然后教师每周进行检查,让学生通过写周记的形式。锻炼自己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4.演讲、朗诵比赛和英语才艺秀等形式。高三前,每学年按计划至少组织一次班级内部、班级间或全校性的一次英语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找到学生感兴趣的事和话题,然后为其搭建锻炼和表现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成就感和乐趣。争取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
课堂授课的时间和内容有限,但是通过以上师生互动的活动,既任务型学习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进行了培养。让课堂上诸多不能落实的“虚”的教学目标“实”在化。
结束语:新课程改革才刚刚起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作为一线教师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新的教学理念,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善于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扩大知识面;刻苦钻研新教材,敢于面对新挑战;教师应在教中进行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即:立足课堂又要超越课堂,创新大胆的运用新教材。教师如果能够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一定会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获得一种知识的享受。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使师生共同发展,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171875.html上一篇:巧用博客提高中职生的写作能力
下一篇:高中英语书面表达教学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