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学生学习越困难,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应当更多的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所以,无论是提高考试成绩,还是学生的长远成长,准确、科学地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是一名语文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
而现今的高中阅读教学存在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学生对文章阅读比较粗,缺少感悟;二是学生在多数时候都是在老师的分析下被动地去接触文章,精神上无法与文本、作者产生主动、深刻的交流。这样,学生就变成了听众而非读者,阅读体验和收获非常有限,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不高。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这两年来,我尝试着在教学中开展批注式阅读教学。所谓批注法,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利用各种信息、各种媒介,通过眉批、旁批、尾批、夹注等形式,深入所要解读的作品,对词、句、段或篇进行或注解或加个性化批语的学习方法。它最大的特点和优点就是能使读与思结合,思与写结合,突出阅读个体的个性思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开展批注式阅读教学,我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作细致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读书必作旁批的良好读书习惯
规定一些常用的旁批符号圈点笔记。阅读书籍时,可随时在书的重点、难点和精彩之处画线或做各种符号。如直线、双线、圆圈、黑点、交叉、箭头、曲线、方框、疑问号、惊叹号等等。有些精读的文章,还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画线,以示区别。比如,在重点行下面画上红线,在难点行下面画上蓝线等等。
二、明确批注的内容和方向
1.从重点字词或句子入手。如《祝福》里祥林嫂沦为乞丐后运用的是定语后置句:“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为什么不写成“内中一个空的破碗呢?”对此批注,既有对句式本身的探讨,更有对人物遭遇和社会环境的深层探秘。
2.从课文的重点段入手。如《荷塘月色》对荷塘和月色详细描写的三个段落,同学围绕修辞手法、描写的层次色彩、写景的作用等方面展开批注。
3.从学生的疑难处入手。如《药》这篇小说结尾处两次出现了乌鸦的描写,属于写实还是象征呢?有什么特殊含义?
4.从课文的矛盾处入手。如《米洛斯的维纳斯》中作者认为维纳斯“为了如此秀丽动人,必须失去双臂”这个观点与我们“完美无缺”的观点产生矛盾,学生可围绕这个矛盾发表自己的看法。
5.从学生情感认知处入手。如对《项链》中玛蒂尔德形象,有的学生认为这是一个虚荣心腐蚀导致青春丧失的悲剧形象;有的认为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宿命者形象;有的认为是诚实守信可爱的女性形象;或认为是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被损害,受折磨的底层不幸人们的形象。又如读《鸿门宴》:有学生说项羽不在席间杀死刘邦而失天下,表现他的“妇人之仁”;有的却认为表现他的“君子之度”,虽败犹荣。
6.直接从文章主题入手。如廖茜同学读《我与地坛》后批注:文章中饱含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对亲情的讴歌,朴实的文字间洋溢着作者心灵深处的情感。让我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坚强,学会了正视。也让我们进行了一次对心灵的搜索和对生命的诘问,对生命的意义又加深了理解。
7.从类似题材或体裁的文章对比入手。如《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的观点比较,以体会读书的两种方法。《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的立意比较,《我的空中楼阁》和《陋室铭》的构思和写作重点的比较,学习李白《琵琶行》,就可以与《李凭箜篌引》在“音乐描写”方面构成比较点,深入分析描写弹奏技艺的手法和艺术效果的异同点。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完成作业,但每篇课文至少完成三处点评。刚开始,可以运用课堂时间,由教师提示着写,而后再逐步放手。教给学生写点评批注的方法,为学生深入地探究文本,开展批注阅读提供内在的物质支撑,以激发学生阅读批注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运作状态。这一环节,要给足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去读书,去感悟、体会,积极思维,与文本进行全方位的对话。
三、及时交流、检查、总结,大力表扬
智慧与灵感的交融正是在合作交流中才得以闪现。由于每个人的性格、爱好、知识结构不同,对文本的批注差异很大,所以当学生完成批注式阅读后,需要有一个交流的机会。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学生和学生的个别交流,可以是小组内的交流,也可以是班级内交流,或者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作了批注后,我都会以抽查的形式把学生的语文书收上来批阅,将其中一些精彩的有见地的批注划出来,有时还写一些批语,并且在课堂上安排学生读一读自己的旁批,对学生的批注成果给予热情的赞赏。这个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既可激发学生持续的兴趣,又可以监控学生的批注情况,另外,通过批阅学生的批注,教师对学生阅读情况有了深刻的了解,对于备课相当有帮助。
四、课外拓展延伸批注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新课标也明确提出,要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心社会热点”以及“表达真情实感,避免为文造情”。经过了课堂教学批注、交流、反思整理的过程后,学生需要逐步把学到的知识、方法运用到课外作品的解读。
我要求学生每周必须阅读至少三篇的课外文章,并完成相关批注训练。比如陈映雪同学看了“药家鑫事件”的系列新闻报道后写道:现在的独生子女缺乏责任教育,没有承担责任的胆量和勇气,又过于自私和自我,完全没有替别人考虑的想法。这事也可以从两方面来说,第一方面是从社会道德、伦理的角度,第二方面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杀人,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的。又如学了《拿来主义》后,陆艳红同学阅读了《高中生抢滩“洋高考”调查》后批注:新时代的“送去主义”――中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在世界居于首位。现在,我们已经到了要强调人才回归、从海外取出人才储蓄的阶段,而且,还要想方设法地从外国拿来人才。这些例子都证明了通过这一阶段的批注训练,学生的知识得到了迁移,阅读、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批注式阅读”不仅是对所读文章的批注,更是对思想、对人生的批注。一方面它在解读作者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从而与作者心灵相通;另一方面更是在解读批注者自己。回首往事时,批注者见证了自己的思想由肤浅到深刻、由稚嫩到成熟的成长轨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实现阅读作为人的个体存在的行为,真正使阅读活动本身成为个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方式。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大力倡导批注式阅读教学。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171887.html上一篇:高中英语层次教学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