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 > 民办高中有效课堂教学变革的探索

民办高中有效课堂教学变革的探索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支点,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的重要载体。新的教育形式必然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我们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为中心,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让学、让说、让做、让探、让教”为核心内容,以“学生会学”为重点,积极推进课堂变革,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乐趣。

  一、课堂教学新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乐学”模式下,教师教学方式转变对课堂效率的推动

  英国教育家威廉亚瑟曾说过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满堂灌的课是最糟糕的课。为什么只是叙述的老师是平庸的?为什么懂得启发的老师是伟大的?我想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叙述和讲解这种教学方式并非是高效的教学方式。

  1.学习金字塔理论

  学习金字塔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它用数字形式形象说明: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24小时以后平均?W习保持率。

  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24小时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2.师生关系对学生个体成长的影响

  在学校教育的各种教育情景中,师生关系及其互动方式是影响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教师的师生关系和互动风格与班级社会心理环境之间存在非常强的关联。江光荣教授的研究结果显示:“班主任教师的互动风格是所有影响班级环境的因素中作用最突出者”“当排除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家庭环境等个别差异因素的影响后,班主任教师的师生互动态度和风格与该班学生整体的适应和发展情况,存在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这样的规律在日常课堂活动中,同样表现明显:如果教师的行为倾向于指令、说教、提示、训诫等,学生对于团体活动的参与就会出现被动、冷漠、对抗或消极顺从等态度;而当教师的行为倾向与对学生的接纳、认同、协助等“民主型”时,学生对于团队活动的参与就会表现出积极、自发、主动、合作等态度,也乐意为课堂的质量和氛围做出贡献。

  传统教育形成了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育方式,这种传统教育奉行桶罐理论,认为学生是装知识的桶,把知识传递为目的和职责。因而教师以自己为中心,以知识为重点,以灌输为需要;教师的眼中只重视书而忽略人,心中备的是知识而不是方法,嘴中重视的是说而不是问。相比传统教育,乐学小组的形式致力于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人”的理念。教师的备课、上课及课外辅导等环节,既要考虑学生知识的接受,更要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的提高。其次,建立教师与学生的平等意识,教师要改变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建立新型的师生和谐关系,学生不再是被批评管教的对象,而是教学的伙伴,是教与学的共同体,公平民主的思想得到体现,良好的教学才好顺利进行。

  (二)“乐学”模式下,乐学小组的设置对课堂有效性的影响

  1.团体动力学原理

  小组动力学是由心理学家勒温(Kurt Lewin)创立的。于1939年提出,后来得到广泛使用。小组动力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小组的形成、维持、发展,小组内部的人际关系,小组与个体的关系,小组的内在动力,小组间的竞争对小组行为的影响等。小组动力是描述小组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参与小组生命发展的各种复杂力量及其交互作用与交互方式,徐西森教授认为在一个动力小组中成员特性与小组情景的交汇输入通过小组运作过程后能够实现成员改变和小组发展的输出。成员的改变又会促成成员特性的形成。

  “霍桑实验”及梅奥的见解提出了领导活动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即非正式组织对效能的影响。班级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学校、班级中除了存在着为了实现课堂目标而明确规定各成员相互关系和职责范围的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这种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在于维护其成员的共同利益,使之免受其内部个别成员的疏忽或外部人员的干涉所造成的损失。为此非正式组织中有自己的核心人物和领袖,有大家共同遵循的观念、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等。

  团体动力学中“霍桑效应”指明以前的管理只注意组织机构、职权划分、规章制度等,“霍桑实验”发现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着非正式团体,这种无形组织有它的特殊情感和倾向,左右着成员的行为,对效率的提高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理,在课堂管理上,传统课堂管理仅在职权划分(教师教学,学生听课)以及规章制度(课堂纪律)上强化和体现,忽略了正式组织以外的非正式团体。

  根据“霍桑效应”,以前的管理认为效率主要受工作方法(学生个体之间学习方法的优劣)和工作条件(教学设备、教师教学水平的差异)的制约,霍桑实验证实了工作效率主要取决于个体积极性,取决于组织中人与人的关系。   最后,小组动力学推断当学生个人行为与学校发生关联时,外界的约束与刺激作用甚微;当学生个人行为与班级发生关联时,外界的约束与刺激作用较小;当学生个人行为与朝夕相处的7或8个人的团队发生关联时,外界的约束与刺激作用最明显。当学生的个人行为仅与本人发生关联时,外界的约束与刺激作用又不明显。因此,以“乐学”小组为核心的课堂新模式对课堂有效性具备积极作用。且乐学小组人数安排:高中阶段以6~8人为宜。

  2.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

  按马斯洛的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人的需要层次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求、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根据马斯洛的理论,只有低级的需求得到满足才会有高级的心理需求;满足的需求等级越高,个体内在动机越强。因此,尽量提高个体的需求等级,是激发内在动机的有效办法。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讲述,学生注重个体教学活动,其需求层次停留在爱与归属的需要,不能最大化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通过乐学小组的设置(社交需求),建立良好小组团队氛围和归属感(爱与归属的需要);通过小组成员合理化分工,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在团队中扮演角色以及感受到自身在团队中的作用,教师通过课堂讨论的设置进行团队分享提高学生动机。(自尊的感受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满足)。

  另外根据马斯洛层次理论的衍生,当一个地域或者组织的条件和水平越高时,其中追求高级需求(动机强)的成员越多,追求低?需求(动机弱)的人越少;当这个地域或者组织的条件或者水平越低越低时,则反之。同理,对于公办重点学校来说,其生源质量,学生本身学业水平高,需求等级自然高,学习动机自然强;而对于绝大部分民办学校而言,生源质量不具备公办学校的优势,学生往往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学习习惯和学习毅力),学生个体学习动机不强,因此通过乐学小组的设置,逐步满足学生高级需求来提高学习动机更加存在必要性。

  二、乐学小组的实施细则

  乐学小组是根据组员的成员的人格特质、价值观念、生活态度、个性特长、学习水平等形成一个发展团体,通过团体内部小组氛围、组员的熟悉程度、情感关系、认同、归属等小组情境的建设,通过沟通、合作、探究、竞争、领导等方式加以运作从而达到改变组员的学习方式、提升组员的各项能力、改善人际关系的目的实现小组成员共同发展。

  乐学小组是我校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共同体,是班团活动、实践活动、探究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在班主任综合各方面因素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综合性学生小集体,是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及学校实施各项工作及考核的基本单位。

  (一)乐学小组编排

  一个班级48名学生在综合考虑学生智力基础、学习成绩、学习能力、人格特质的前提下按照组内异质,组际同质原则分为6个小组每组8名学生,力求使每个小组的水平保持相对均衡,每组兼顾高、中、低三个层次,男女生数量相对平衡。除考虑学生人数、性别、基础知识、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等因素外,还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个性特长。每组都安排有较为活跃、善于关心和鼓励他人的学生,这样有利于调动小组的学习气氛,增强组员之间的合作意识。

  (二)乐学小组分工

  按照人人有分工,人人有事做,人人有职务的原则每个乐学小组配备组长一名,负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认每个成员所完成的学习任务,并填写检查记录单交给课代表,课代表把班级作业情况汇总给科任老师,并监督科任老师及时批改给出小组评价分数;配备主持人一名,负责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和控制发言的时间;配备记录员一名,负责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发言内容;配备发言人一名,负责代表本组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小组成员定期交换角色,保证每个同学都得到全面发展。

  (三)组员职能培训

  以乐学小组为载体的课堂变革是我们学校全新的育人模式,首先要让学生理解这种育人模式,让学生明白作为小组中的一员的行为规则从而悦纳这种育人模式,这需要时间更需要专门的培训。

  1.组长培训。对小组组长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展示能力、人际交际能力等的培训,以便他们及时开展工作。

  2.主持人培训。对主持人的统筹能力进行培训,主持人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和控制发言的时间,需要一定的统筹能力,指导师应该为主持人准确掌握学习进度,合理安排发言秩序,如何激励不爱发言组员发言等方面的能力进行培训。

  3.发言人培训。对发言人的表达礼仪,表达技巧,心理障碍克服等方面能力进行培训。

  (四)“一三一”课堂教学

  按照自主性原则、先学后教原则、当堂训练原则,我们定义:“一三一”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前“一”是指课前学生10分钟的自主预习,老师课前要了解学生预习情况。预习包含:预习新课、温故知新、尝试练习、疑难摘记等。该板块的时间要切实保障,目的是要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真实的预习和体验过程,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发现学生知识的难点和疑点。“三”是指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进行30分钟课堂引导教学,课堂环节包括:课堂引导,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去排除故障,解决疑难,从而达到开启思维、发展能力的目的;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疑难困惑;讲解环节,对学生预习中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启发、梳理归纳。后“一”指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测评10分钟,达标试题要难易适中,要兼顾大多数学生,更要有梯度、有层次。试题可源自课本、练习册、教师补充。可采用选做练习册、课本部分试题,小黑板展示,油印、学生出题等多种方式。达标情况要统计,不达标学生采取适当方式追踪达标。

  (五)乐学小组的文化建设

  为了增强组员之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小组凝聚力必须加强小组的文化建设。小组文化建设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特色的组名2.共同价值取向的组规3.组歌4.体现小组特色的组标5.组员承诺签名6.策划小组活动7.历次小组活动图片的展示8.小组荣誉等。   (六)乐学小组评价激励

  评价激励是维护乐学小组良性运作的一个重要手段。有效的评价激励是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改变学生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方式。

  1.天天激励。在教室的黑板上部留一个位置让学生自己抒写一句激励的话,每个小组轮流负责一天。早读时先让学生喊这句激励的话进行自我激励。

  2.教师课堂小组评?r。在教师前部设置一块前贴板,教师每节次按组打分。打分标准:最好小组为6分、5分、4分……1分,也可为0或负。一周统计一次,小组累计前三名为课堂星级小组,班级给予一定的奖励措施。

  3.教师作业评价。课代表上交作业时以小组为单位,填写学科作业单――任课教师批改作业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任课教师将学科作业单返回给课代表――课代表将学科作业单汇总给学习委员进行登记,一周汇总公布。评分标准:最好小组为6分、5分、4分……1分,也可为0或负。一周统计一次,小组累计前三名为作业星级小组,班级给予一定的奖励措施。

  4.课堂展示。任课教师将学生上课发言情况登记在黑板上,课后统一指定一人进行登记,每周汇总一次公布。评分标准:以小组发言次数为准,最高小组取6分,依次后推,可为0分。一周统计一次,小组累计前三名为课堂展示星级小组,班级给予一定的奖励措施。

  5.班主任嘉奖。指乐学小组在本周内的阶段考试、文体活动或实践活动展示中或佳绩或指承办某项班会活动及班级任务表现特别优异,而由班主任决定嘉奖。要求:加分项目由班主任确定后要提前向学生公布;加分项目分数不宜高,每次嘉奖要体现公平公正;周累计以6分制为准;一周统计一次,小组累计前三名为综合表现星级小组,班级给予一定的奖励措施。

  6.年段激励。每次月考之后班主任统计一个月以来综合表现推荐综合表现最优的2个星级小组,年段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颁发荣誉证书,在学校宣传栏予以展示并通告家长。

  (七)乐学小组指导师制度

  指导师是每个小组行动方向、心理健康、能力提升、学习状况、活动参与、文化氛围的引领者。指导师的领悟力、执行力和参与度是新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指导师负有以下职责:

  1.小组行动方向的培训者。指导师要对小组组长、主持人、发言人进行各项能力培养以便他们能更好更快的适应角色推进乐学小组的运行。可一对一进行培训(提倡)也可几个指导师分工协作(建议不超过3人)培训每个指导师负责某一块。培训应该定期和不定期开展相结合,初期应该一周一次等学生慢慢接受这套模式可改为一个月一次,不定期举行指当组长与组员出现矛盾或组长在工作中出现差错时应该及时找组长进行培训,指出不足提出整改方向。

  2.心理健康的辅导者。一个新团队的形成总会伴随着摩擦争锋,在这种全新育人模式下各种问题都会凸显或好的或坏的,作为指导师首先要有心理准备,要及时了解组内组员之间的思想动态,把握组员的情绪波动变化。定期找组员了解乐学小组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记录并反馈给段里,以便整改。及时把握组员不平常的思想情绪波动,如厌学、矛盾纠纷等并能加以解决。

  3.团队学习引领者。在团队中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竞争学习、快乐学习是乐学小组的核心理念,高一新生初进高中校门可能会出现不知如何自主学习,如何合作,不远参与竞争等情况这需要指导师积极去引领。可以从以下几个去落实:了解组员各个学科的学习情况,为学困生和学优生提供学法指导;了解厌学生厌学的原因,帮助厌学生找到学习的兴趣点和兴奋点;指导组员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帮助组员做好每次月考后的学习状态调整。

  4.团队活动策划者。小组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培养起来,开学初要多开展组内团队活动,先培养团队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学习方面次之,在团队内部建立起凝聚力和向心力后学习方面的问题会水到渠成。帮助组长策划组内活动,提供有效建议,帮助组长协调组员活动分工。协调与班级、年级活动时间安排。参与组内活动并视为其中一份子。

  5.团队文化氛围的营造者。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是乐学小组追求的目标,学生个性的发展需要特色的文化氛围来营造与熏陶。组名、组规、组歌、组标、共同爱好点、共同价值取向等文化元素都不应该是班主任的硬性授予而应该是指导师在活动中,在协作中帮助学生挖掘出来并慢慢形成并的特色文化。所以作为团队文化氛围营造者的指导师应该做好以下几个职责:帮助小组创立富有组内特色的组名、组规、组标,寻找适合本组文化特点的组歌;指导学生做好每次活动影音、图片、文字材料的整理和编辑形成组内文化沉淀。

  6.能力提升的激励者。激励是乐学小组目标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有效的激励是乐学小组良性开展的动力保证,激励以组员的需要为基点,指导师要在工作中善于激励、及时激励。当组内组员或全员活动某一点成就是要善于激励,并把荣誉传递给组员在乎的人,如父母、师长、亲朋好友。要善于在背后多夸奖学生并尽可能无意中让学生亲自感受到或从第三者中感知到。当组员出现气馁时要及时激励,动员全组的力量给与帮助。

  7.周联系制度的落实者。每个星期指导师必须与自己负责的学生家长联系一次、可以是电话、短信(有智能手机的建议用校讯通编个组)等形式。可以群发可以单发。内容可以是一声问候、一句温馨提醒、一个建议、学生学习情况、课堂表现、获得的荣誉、在校表现如上快乐大课间舞台了可以发张图片写上祝贺词等、考试成绩等。并简要填写在指导师手册上。年段将对学生家长进行反馈调查,以评估指导师在这项制度上的落实情况,反馈结果作为指导师最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三、新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积极意义

  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带来的新变化,其中既有发现学生改变的欣喜,又有发现教师点滴进步的宽慰。总结学校开展课堂教学变革活动三个月以来的点点滴滴进步,可以汇成以下几点。

  (一)改变之一:教师“讲”的少了   通过“一三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进,改变了过去满堂“讲”的上课方式,缩减老师“讲”的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时间,彻底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二)改变之二: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增强了

  在课堂中我们一直坚持一个理念并贯穿我们的课堂教学始终,那就是:学生能学会自己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能说的让学生自己说,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学生能做的让学生自己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能探究的引导学生探究,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学生能教会同伴的让学生教,提高学生的合作互助能力;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通过导学案的使用学生正在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人人有分工,人人有事做,人人有职务的乐学小组模式学生更愿意参与小组学习,更乐于在小组合作中获得新知,学习方式更加开放,由过去学习“等老师”“靠老师”向请教组员、合作探讨转变,学习能力明显增强,这是我们欣于见到的。

  (三)改变之三:教学的多元化评价,促使学生学习主动性加强

  通过教师课堂评价、小组竞争、段内评优、组内激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会了主动展示自我,课堂举手的人多了,提问次数多了,课堂参与度大大增强,学生也变的更自信心了。

  (四)改变之四: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以往课堂老师觉得自己讲的累,偏偏学生又不愿听,开小差,睡觉看小说等现象时有发生。学生觉得学的苦,听的没意思,因课堂纪律问题出现师生之间“顶牛”现象,导致了师生关系的紧张。现在由于专职指导师的设立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师更乐于教、生更乐于学,教学相长,良性互动的课堂氛围造就了师生之间亦师亦友的和谐人际关系。

  (五)改变之五:教师提高自身素养的紧迫性增强了

  由于课堂留给老师的时间减少,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对我们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学生主动回答问题人数的增多,对教师课堂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由关注个别学生到关注全体学生思维的转换对教师课堂评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迫使老师们更自觉更主动地去完善提高自身的素养。

  (六)改变之六:家校之间的沟通更加密切更加顺畅了

  通过指导师与自己负责的8位学生家长的“一对一”周联系制度和周六课堂?_放日,加强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使家长能随时掌握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了解孩子的点滴变化。这也使我校教学改革获得了广大家长的支持和赞赏。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172350.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