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7.093
1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主要内容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皮亚杰在总结以往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和其他学科有关认识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并以结构主义为方法论,提出了一种关于认识论的全新理论。这种理论以认识的历史、社会根源以及认识所依据的概念和“运算”的心理起源为根据来解释认识,特别是解释科学认识,皮亚杰将这种理论命名为发生认识理论。
1.1主客体相互作用理论
皮业杰认为认识既不来源于独立于某一主体之外的客体,也不来源于独立于客体之外的主体,而是来源于主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便是皮亚杰所说的同化和顺化。皮亚杰认为无论是人的认识,还是道德情感,都是在“同化于已”和“顺应于物”的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的。这里所谓的“同化就是主体对于环境的作用,即主体吸收外部物质并将其结合到自身已有的认知模式当中,使其成为与主体相适应的东西”;所谓的顺应就是环境对主体的作用,即主体为了适应新的情况改变以往的认知活动。人的认识随着认识活动的不断开展,逐渐由简单变得越来越复杂,认识水平也逐渐提高。
1.2活?邮欠⑸?认识的关键
正如前面我们提到的,皮亚杰发生认识论认为知识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然而在认识开始的时候只存在尚未分化的主客体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中介――活动。在没有认识论意义上的主体和客体存在的情况下,主体和客体是如何发生相互作用的呢?不言而喻,作为二者相互作用的中介――活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活动是认识、情感道德产生的源泉和基础。由于认识开始之初既不存在一个认识论意义上的主体,也不存在作为客体而存在的客体,又不存在固定不变的中介物,因此认识开始之初的相互作用出发是无法区分开内部因素作用和外部因素作用的,于是认识只能以活动为基础,通过同化于结构和顺化于外部世界的双重构建方式建构了知识以及知识所必要的认识结构和认识客体本身,如果没有活动这样的中介,认识既不能把握外部世界,也不能进行内部分析,因此活动是发生认识的关键。
1.3认识发展具有阶段性
皮亚杰通过对儿童观察和研究,指出学生的认识结构上的差异与年龄有关,并按学生的认知结构分成的四个阶段,并且主张这种阶段性是不可逆转的,四个阶段紧密结合不可分割,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人们的认识便是随着这种阶段的发展而不断从简单到复杂的。皮亚杰在承认学生认识发展具有阶段性的前提下,同时也看到了这种阶段性也是因人而异的,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性,
2高中生诚信道德存在的问题
根据有关数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高中生诚信状况总体是好的,大部分高中生有较强的诚信意识,能够做一名诚信的中学生,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高中生对诚信内涵缺乏完整准确的认识
新华字典中将诚信一次定义为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一诺千金,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诚信作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其基本内涵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诚实无欺、信守承诺。然而大部分高中生将诚信片面的理解为诚实无欺或者信守承诺,更有甚者打着诚信的幌子,做着违反诚信的事情。
2.2高中生的诚信认知和诚信行为相分离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有曾子杀猪,今有孔胜东免费修车,诚信已经深深融入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融入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当代高中生成长在这样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有对诚信的认知,他们十分赞同诚实、正直、守信的道德规范,也十分敬佩拥有诚信品德的人,但是知道归知道,在实际行动中却很难落实。例如在高中考试中时有发生的考试作弊行为,他们虽然认为考试作弊是不诚信的行为,但是当看到其他人作弊时不仅不制止还会跟风照做。
2.3高中生的诚信行为往往因时因事而异
随着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高中生的诚信意识不断提高,诚信行为意识不断增强,高中生的诚信意识明显高于初中生,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受社会因素的影响,高中生诚信行为呈现出因时因事而异的特点。一方面,高中生处于青春期,各方面都不成熟,情绪喜好波动较大,诚信行为常常受到情绪波动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受当今社会重利思想的影响,高中生的诚信行为往往因事而异。与自身利益相关的,能够获得足够利益的便进行诚信行为,损害自身利益的便可丢弃诚信行为。
3高中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虽然当前我国高中生诚信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是我们不能看不见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助于更好的对高中生进行诚信教育。
3.1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
皮亚杰认为无论是人的认识还是人的道德情感都是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这种相互作用是互相依存的,密不可分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外部环境在高中生诚信形成、维持和改变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当今的高中生所接触的外部环境到处充满了不诚信的现象。在学校,有同学和老师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采用各种欺骗手段,以为瞒天过海,最后却弄得世人皆知。在家里,亲朋好友表面看起来何其万分,然而私下里却是尔虞我诈,用尽手段,为了利益将亲情与诚信远远地抛开。在接触的社会环境中,由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不讲诚信的现象更是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俗话说:“入鲍鱼之室,久闻而不知其臭。”高中生长期处于不讲诚信的外部环境中,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就会对外部事物缺乏信任,做出一些不诚信的行为。
3.2学生主体性缺失
皮亚杰在发生认识论中十分强调主体的重要性,强调认识是主体构建的结果。然而在当今社会学生的主体性缺失却十分严重,这种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当今高中生主体性缺失表现在学校诚信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缺失。当前我国的诚信教育仍然采用最为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对诚信的真正内涵理解不够深刻,对诚信教育缺乏兴趣,不能够很好的融入诚信教学的过程当中,因此也就造成了当今高中诚信教育的形式主义现象的存在。另一方面,高中生自身主体性缺失。这种缺失体现在了当今高中生没有认识到自己是诚信教育的主体,没有认识到自己是认识的主体,缺乏对诚信这种美德的认识动力和践行能力。
3.3流于表面的课堂诚信教育,远离社会实践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将实践看作认识和情感产生的基础,没有实践活动认识是不可能在人的头脑中形成的,诚信教育亦是如此。然而当今我国的诚信教育并没有改变传统的室内教学模式,学生所接触的诚信教育仍然是纯语言性的、抽象性的内容,学生缺少将学习到的诚信内容付诸于实践的机会,因此学生学习到的诚信内涵理念不够深刻,缺乏对诚信内涵的深刻理解,对诚信品质没有发自内心的认同感,这就造成了当今高中生虽然接受诚信教育,但是诚信品格得不到提升的现象。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172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