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越来越重视高中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当前,一些青少年存在着物质膨胀、目中无人、自私自利及不懂尊重他人等问题。高中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教师在教学中除了教会学生历史文化知识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重视学生道德观的教育。人文精神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文精神的培养对于促进高中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这需要教师精心研究历史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程,并注重融入人文精神的知识。
一、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主要内容
(1)培养人文精神的原则。一是将历史理论知识与人文知识进行融合。即教师在讲解历史知识时融入人文知识,促进学生对人文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教师教授学生中国历史知识时,应当对中国历史文化发展背景、历史人物表现出的人文精神及文化素?B进行剖析,这既有利于学生了解我国历史文化,又给学生传达了人文精神的知识。二是重视发挥人文精神的引导作用。通常来说,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会结合自己的认识和思想对事物进行判断和理解,所以,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要注重自身人文精神的塑造,加强对历史知识和人文精神的学习。教师在授课中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既掌握历史知识又学习人文精神。
(2)人文知识教育的内容。历史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教育,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第一,传授正确的人文知识。学生要通过学习历史知识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进程和结果,还要从中提炼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从而增强对人文精神的理解。第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高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宣传高尚道德情操的例子,如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事例,这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有重要意义。第三,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既肯定自身的价值,又要尊重他人。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历史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第四,帮学生树立客观、准确评价历史,重视人文精神学习的意识。历史学科的知识丰富,内容广泛,学生学习时要结合实际客观公正地对历史进行评价,不可凭借主观意念随意评价历史事件及人物。同时,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学习和体会历史事件或人物所折射出的人文精神,重视自身思想道德的教育,提高自身修养和内涵。
二、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途径分析
(1)提高教师人文内涵。为人师表者应当有较高的人文精神内涵,应通过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榜样,培养学生正确的人文观念。因此,学校建设教师队伍时,应当重点考查教师的能力、品质和素养。教师需完整了解历史课本知识,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课程,使课程既不紧凑又不拖沓。教师在平时要不断积累知识,增加自身知识的储备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模式,采取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改变课堂上死气沉沉的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和人文精神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教师要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他们进行帮助,引导他们学习,可以以故事的形式向他们传授人文精神,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2)在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历史知识比较多且零散,部分学生感到学习历史知识很吃力,渐渐就放弃了这门学科。对此,教师需根据历史课程的特点,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将一些历史事件串联起来编成顺口溜或模拟场景,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学习,更好地体会历史的魅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比如,教师讲解“百家争鸣”这段历史时,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辩论,模拟百家争鸣的情境。这样一来,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这段历史,又将我国的文化发展进程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体会我国古代思想家渴求真理及探索真理的精神。
(3)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历史教师要积极调整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教师要根据每位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的不同设计教学内容,不让任何一位同学掉队,并在课程中穿插人文精神知识的讲解,锻炼学生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养成尊敬师长、尊重他人、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学生之间应当互相帮助,学生应主动帮助有需要的同学,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教师如果发现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存在问题,则应该及时给予帮助,以自身行动帮助学生养成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结束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我国教育新形势下的重要任务,而历史本身是一门人文学科,在历史教学中穿插人文精神的教育非常合适。历史知识和人文知识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明白社会的发展变迁,了解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增强责任意识。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173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