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一、巧妙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
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在课前设计一个有实际意义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任务。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包括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本节课要求学习的新知识,课堂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自主或合作完成教师设置的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既是学生应用已有知识的过程,也是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而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创新能力。当学生完成这个任务后建构了本节课所要学的新的知识,同时也体验了创造所带来的成就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求学生学习知识、记忆知识、应用知识、继续学习知识,但效果常常令人失望,学生记住了又忘记、不会应用、知识零碎、继续学习有新的障碍。任务驱动法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能够培养学习者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
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任务驱动法要求学生自己完成学习任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完成任务的策略、方法由学生自己决定,需要用到的知识由学生自己来组织,需要的资源由学生自己来寻找和筛选,不会完全跟着教师的思想来行动,变被动为主动,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利用Word制作一张新年贺卡,虽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究竟用什么素材完全由学生自己确定,各种效果及其程度由学生自己试验、选择,是否用动画、使用怎样的动画由学生自己决定,还有色彩、背景等一系列的问题全由学生自主选择和设计等,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2.消除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
在没有学习信息技术之前,学生大多已经听说信息技术强大的功能,但他们对信息技术知之甚少,即使通过阅读教材或听教师讲解还是对信息技术具有一种神秘感。当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以后,其神秘感就会逐步消除。如以往教师讲授计算机的组成时,通过画图或幻灯片讲解,学生听了还是云里雾里。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师布置任务要求学生三人一组自己对照教材和说明书,了解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并组装一台计算机。通过2课时的学习,发现大部分学生认识了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掌握了计算机的组装,同时消除了对计算机的神秘感。
3.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所学知识
学生听教师讲解往往无法真正体会知识的真实含义、运用范围和使用方法等一系列问题。采用基于任务驱动教学,学生应用知识完成任务,不但需要掌握知识的真实含义,还需要知道应用知识的背景、应用知识产生的效果等。如在Word中的图文混排,图形的位置有各种式样,究竟采用哪一种与整体布局有密切关系,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完全了解,真正地掌握,同时对图文框、文本框、图片、自选图形等容易混淆的概念有了直观的认识、确切的理解和掌握。
4.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既然任务是学生感兴趣的、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所以学生有一种希望做好它的冲动,他们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完成。中学生具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希望自己的作品被同学和教师所认可,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尝试各种新的表现手法或独到的方法,积极发挥创造性思维和求异思维,力求作品的新颖性。
二、调整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越有学习兴趣,则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如果教学内容跟着课本走,照本宣科,学生很容易产生枯燥的消极想法,所以在教学法过程中,教师应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简单的知识内容可采取自学和学生独立制作,尽量做到“精讲多练”“学生讲,辅助指导”“让学生自主学习”等方法。在学生自由创作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活动给予恰当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习,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掌握教学内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活动中都能有所发挥和创新,同学们积极思考发现自己作品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观看其他优秀作品找到完善之法。对学生作品,教师应多鼓励、欣赏和赞扬,让学生体验成功感。用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课是技术课,目的是培养学生技能。同时这种技能不是计算机本身,而是使用计算机去处理信息的技术和能力,是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必备技能。高中的信息技术课不是专业的计算机课,它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究,还要注重学生综合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应用的实践活动,为信息技术教学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
三、构建“主体―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布置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自主的参与教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必要的社会性品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使学生智力得到较好的发展。如布置任务应用Flash软件制作动画,在大多数学生基本完成任务后,从学生制作的动画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学生自己介绍演示,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发表意见和看法,实现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教师在此过程中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为目的,适当引导讨论方向,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主动研究,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并通过师生交流的互动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学习,达到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实现学生主动发展的目标。
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不能是机械的知识传授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充满体验、充满实践、充满探究、充满创造的过程。高中第一节讲信息与信息的特征,基本上是概念与知识的介绍,缺乏操作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较难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分析,如果直接从概念讲解入手,照本宣科进行概念和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很难接受,不但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影响到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因此必须采取例举法来讲解,吸引学生的兴趣,达到教学效果。教学中展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活动的有关图片,请学生回答通过观看以上图片能得到什么信息,看到每一幅图片都想到了什么。这些图片向我们传达各种各样的信息,请同学们讨论并说出除了这些信息,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还能够获取哪些信息。学生在互动、探究过程中学习了知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W改革永恒的主题,研究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因此,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在课堂有效教学上做出持之以恒的探索与尝试,最终实现从有效教学向优质教学迈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173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