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1.国学的内容
为了将国学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中,我们首先要了解国学是什么,国学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章太炎在其《国学概论》中称:国学之本体是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史非小说传奇。而我们之前对于国学的理解是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一种观念,也就是对社会、文化以及礼仪等方面的概念。现如今我们所认为的国学其实就是以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主,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行传扬,以及对中华民族的社会价值观以及道德理论的思想体系进行学习。
2.对于高中语文的认识
对于高中语文,很多学生会觉得那不就是一些文言文、散文的学习吗?有其他值得深究的吗?然而答案是肯定的。高中语文是语言、文字、文学以及文化的一种结合体。而语文中的文化不仅仅是我们所要教学的知识,也是民族历史、人文情怀的一种体现。教师如果要将语文教学真正做到合格,那么首先自身必须先将语文认识到位。对于教师来说,语文专业素养也不是他们读书多、学历高就可以,而是要有一定的文学情怀,有对民族历史文化的深刻认识。而国学文化恰好是这种情怀的载体。
3.国学与高中语文的联系
高中语文对于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对阅读、作文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也不能只是全然为了考试而进行应付学习。在应试教育下,这样的能力培养固然重要,但是这些却不是语文学习的全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真正的语文学习是什么,怎样通过对语文的学习而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认识学习,对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最经典的思想进行领悟。如《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如何将当时的文学繁荣景象用语言体现出来的,以及唐诗宋词元曲的社会情感抒发,兵书方面的《孙子兵法》等等。将这些书籍的精髓掌握,对民族的进化史进行了解。另外这些典籍都是文言性质的,这就需要教师具备的教学素养足够担当国学文化的传承任务。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渗透
对于语文的学习,不论是什么阶段的学生,听说读写都是基础能力。而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将国学文化与语文教学巧妙地结合,这样不仅可以使得学生学习语文教材内容,还可以让学生对国学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1.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很多教师有时会忽略对于语文听力的教学
语文听力的学习对于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是有帮助的。其实听也是与人心灵的一种沟通。如“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就会想这是教给我们修身齐家治国之道。而对于语文教学中的一些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等都离不开听力。而当学生听到这些诗歌篇章时,定会在脑海中营造情境。这些都需要通过教学进行。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对语文知识有所掌握,对于国学的领悟也会更加深刻。
2.对于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来说,就是学生要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语文的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语言表达的培养,其实这也是对学生文学素养的一种培养。在学生的回答问题中,其实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学生的语文功底,所以让学生多说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度,从而学生就会多参加一些演讲之类的比赛。而对于读来说,高中学生普遍都面临着课程多、所学知识多的问题。那么对于如何更好地让学生学习与传承国学,教师就可以采取读的方式。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学会读书,用嘴读,用眼读,用心读。沉下心,慢慢积淀,才能读出国学的内涵韵味,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而很多学生会认为自己其实对国学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如背诵了几句名句,然而这些却只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的皮毛。因此,教师要在文言文以及诗歌鉴赏方面多下工夫。如《史记》的学习。尽管这些只是国学文化的极小的一部分,但是教师在教学时要将更多的国学文化巧妙地融合进去,让学生真正将语文与国学结合到一起进行学习。
最后对于高中语文的写来说,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抒发感受,表明自己的真实感情之外,还要让学生善于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提高锤炼语言等能力。而一篇好的文章的出现就需要学生平时的积累。如教师要将高中课程中所涉及的《大学》《中庸》《论语》(可节选)、《孟子》(可节选)、《道德经》《古文观止》的内容让学生细细体会,读熟背诵,以及对于唐诗宋词元曲等诗歌鉴赏,这就相当于积累了大量的写作财富。而对于这些文章中也存在大量的国学内容,思想道德的形成转变以及文学的发展等等。这些都是可以给学生的写作增添一些灵感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文学的财富,而这些都会使学生一生受益。
高中?Z文的学习以及素养的培养都是与国学紧密结合的。而且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地渗透着传统文化。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语文与国学传统文化的结合,渗透到学生的内心,在学生学会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髓。所以我们高中语文教师要全力以赴传承国学文化,为国学发扬光大尽自己应尽的职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路上,我将会不断将国学融入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也让学生将语文学习最优化。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173432.html上一篇: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