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语文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科特色,蕴内涵,纳人文,营造氛围,情动于衷,心牵行动,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化功能。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它可在引导思路、抑制氛围和提高创造性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教学组织者在课堂上做到合理的情绪调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只有生气才能产生生气,死气只能从死气中来。”怎样才能做到合理而到位的情绪调动?关键是抓住情绪点,在课堂恰当的时机适时而动,情与理接,收发自如,有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着力分解教学内容,厘清情绪释放点
一是从教学内容中厘清主要情绪点,保证情感教育的课堂落实。树立高中阶段的情感培养体系,具体将情感因素梳理、分配到课堂教学内容中,纲举目张。同时,梳理教材体系中的情感因素,真正激发相应的课堂情绪点。
语文教材内容本身颇具情感性,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这些深具美感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把握文中泻泄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挖掘课文中蕴藏的思想感情,可使学生在学习中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激发情绪,沉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落实情感教育的本质目的。
二、抓住临时情绪触发点,营造课堂氛围
师生情绪在教学过程中错位和同步,就能产生情绪碰撞和共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易在意料情况下所出现“应激”情绪,教师就需要根据实际需要作出相应的引导,构建高效的课堂氛围。
教师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认知和评价,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并在体验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予以适当调节,对学生的情绪予以适当的引导,使教学情绪与课堂教学和谐,并在情感上与学生产生共鸣,达到乐教乐学。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构成,而课堂教学中师生情绪调控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课堂教学的质量,影响到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正常发展。故尤需注意师生课堂中临时情绪触发点的处理,尤其是教师对在语文课堂中自己所处的焦虑、困惑、兴奋或愤怒等心理状态予以暗示调节,可有效有机地调节学生相应的情绪,加强情感的培养。
三、选择方法调动情绪,加强师生情绪体验
1. 课前精心预设教学过程,引导激发学生积极的学科情感
无情便无味,语文教学特别注重情感的渲染,《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重视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思辩能力和批判能力”,由此可见,教师精心准备,精心预设情绪触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贯穿课堂教学始终,从而积久达到情感的养成。
2. 教学过程以多种形式调动情绪,积久培养丰富的情感
第一,教学起始阶段注重课前导入激发相应情绪。教学中间阶段以集体朗读、课堂辩论、课堂表演、音乐刺激等形式激发调动相应的情绪。教学结束阶段的情绪激发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的形式延伸求知情绪。
第二,以适宜的方式释放情绪。纾解情绪的方法很多,有些人会痛哭一场、有些人找三五好友诉苦一番,另些人会逛街、听音乐、散步或逼自己做别的事情以免老想起不愉快。这样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有效纾解情绪的方式,你就能够控制情绪,而不是让情绪来控制你!
第三,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再以学生到堂迟到为例,你可以婉转地告诉他:“你过了上课时间还没到,我们好担心你在路上发生意外。”试着把“我好担心”的感觉传达给他,让他了解他的迟到会带给你什么感受。如何适当表达情绪,是一门艺术,需要用心的体会、揣摩,更重要的是,要确实用在课堂中、生活中。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173746.html上一篇:小议高中化学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下一篇: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