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提到“作业”二字时,对高中教学而言,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多半想到的是手头厚厚的资料,这些资料从内容回顾到疑难讲解,从例题解析到巩固训练,每本资料都力图做到尽善尽美。这种训练方式在设计和实施等方面容易出现量大质差效率低、学生负担重、盲目滥练、难易失当、形式单一、结构失调、作业批改重结论轻过程,缺乏针对性、层次性和统整性,反馈矫正有效性等种种弊端。带着对这个问题的质疑,笔者在教学中对传统课堂作业的设计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尝试。
一、课堂作业分层设计的基本原则
1. 典型性: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择、设计作业的范围和数量,所选的题目必须具有典型性,量少质高,有助于学生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业的设计还必须考虑章节的系统性,切忌随意选题,让学生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网络。
2. 多元性:采用“等级”+“评语”的方式或“等级”+“符号”的方式。教师的评语要有明确的指导性、针对性和激励性,评语要因人而异,因题而异,既要关注学生学业因素的评价,(在学业评价中侧重对“C”的关注),更要关注学生非学业因素的评价。
3. 层次性:一份作业不可能适应所有的学生,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言,作业量过少,或者深度不够,不能激发他们探索化学的兴趣,更不利于他们提高思维能力;对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而言,若作业量过大过难,为了应付教师,他们常常抄袭他人作业,这样就极易伤害他们的自尊,造成他们的厌学情绪。这就需要教师针对相同的知识内容,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既有属于了解层次的作业,帮助学生回顾课堂知识,对课堂知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或直接使用;也有属于理解范畴的作业,引导学生领会知识的含义及其使用条件,对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能够进行正确的判断、解释;还要有属于综合运用的作业,挑战激励学生,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推理,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堂分层作业的实践
遵循以上原则,分层作业设计的优劣是教师教学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渠道,实现“低负高效”的重要手段。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教学尝试:
1. 精选作业,分层实施。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笔者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学生的特点是:A档的学生成绩优秀且稳定,B档的学生成绩中等但缺乏稳定,C档的学生相对来说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较差。要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作业的范围、要求和时机,跳进“题海”精选作业内容,从而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作业效果。同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层次的实际,实施分层作业,注重知识层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学生逐步提高。作业难度既有统一要求又能照顾不同类型学生实际,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差异发展。
以人教版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为例,笔者分课时设计了几组课堂作业,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其中的两道题完成。
2. 评价多元,有效反馈。通过教师的批阅,学生能明确自己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到思路是否正确,对自己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有合理的评价。教师从作业中了解到各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的反馈、点拨与鼓励,通过这种有效的师生互动方式,学生与教师有了良好的联系,学生与化学课程也有了良好的联系,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笔者以“作业超市”的形式设计了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必做作业为第一层次的作业。第一个层次的作业是为了巩固课堂知识,人人必做。这个层次的作业是基本知识的应用。选做作业里面再分层次。第二个层次的作业难度稍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并灵活运用。教师可以给予适当指导,使大部分学生能完成作业。第三个层次的作业是对化学兴趣浓厚或者学有余力的学生施展能力空间。教师要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并及时给予鼓励。
在作业的评价方面,首先教师要及时收齐、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并及时把正误信息及个别化、建设性、鼓励性的评语反馈给学生。其次作业批阅不能简单地画以“√”“×”,特别是探究性习题、开放性答案的试题,教师可用“A、B、C”或者“优、良”等来评价作业质量。同时对概念是否清楚,理解是否正确,方法是否简便,思路是否清晰;格式、术语、数字、单位、符号是否符合要求;知识的掌握、技能形成的水平状况,使用客观、激励性语言的进行综合评价。笔者曾经写下过这些批语:“思维清晰,语言精练”“解题方法精妙,思考能力强”的批语赞扬学生;写下“努力挖掘隐含条件,冲出题目设置的陷阱”“再审题意,寻找捷径”的批语启发学生;写下“不要畏难,多想多问多重复”“学习贵在坚持,努力会有效果”这样的批语激励学生,“最近怎么了?上课精神不足,作业情况也不理想”“知识点漏洞较多,需要及时复习补漏了”这样的批语鞭策学生。
通过一年多的分层教学,尽管笔者的负担增加了不少,但提优补差效果明显,主要原因是分层教学法的灵活应用,使得笔者班上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173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