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1)可以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种明确。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将知识强制灌输给学生,而合作学习则强化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助,教学活动中心变成了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提高学生学习体验的场所,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的时候首先考虑的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以及对信息素质的培养。
(2)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活跃课堂氛围。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模式比较轻松愉快,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思维可以更加灵活,将所学的知识和现实生活融为一体。高中负责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案设计的时候,要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性格特征进行观察,并且合理地安排各个小组人选,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将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发挥出来,自然就能获得更大的进步。
2.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策略
(1)观察学生并进行分层。在高一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堂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课堂测试或者问答的形式来进行,同时掌握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学科方面是否有足够的主动性以及热情,然后将学生分为由高到低的三个层次。优秀层次的学生学习时拥有比较强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进行学习,初中阶段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良好、扎实,有能力顺利地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习并且帮助其他同学;中等层次的学生在学习热情上一般,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尚可,但并不算特别扎实;后进层次的学生基础知识方面比较欠缺,各种技能方面也与优秀层次的学生有较大差异,没有过多热情和积极性去进行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分层相当于是将学生分成了不同的等级,会对学生的自尊心以及自信心造成打击,所以教师应该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私下进行分层,这种分层只是一种教学参考内容,而不是为了区别对待学生。还有一点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很容易在不同层次之间“迁移”的,因为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进步和发展的过程,进步的学生可能会进入到优秀层次,而退步的学生则可能会掉入下一个层次,这种过程是动态式的。
(2)对学生进行分组。一般来说校合作小组的人数为6人,一组人数过多的话,不利于组内学习的开展以及对人员的管理;如果人数过少的话,就会失去分组合作的意义。学生分组以自愿为主,由班干部进行组织,然后教师按照之前的分层情况适当地调整各个小组内的成员,尽量保证每个小组内均匀搭配不同层次的学生,避免出现“强强联合”或者后进层次学生全在一组的情况,这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前提所在。同时小组的动态发展性也是很强的,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具体发展为依据,对小组成员的层次结构进行调整,保证小组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得到合理搭配。
(3)进行小组组长的推选。每个小组需要民主选择一名组长,组长负责对组员进行协调,以保证分工与合作的合理性,同时还要与教师配合进行任务的下达、作业的收集等,可以说组长是负责联系教师和普通组员之间的桥梁。
(4)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划分。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帮助最终完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技能性,学生想要更好地理解、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必须通过亲自实践才能达到目的,所以教师要预先设计多种学习任务,然后在课堂上安排学生完成这些任务,从而对学习内容有所理解和掌握,这种教学方式以任务作为驱动力,与小组合作教学的特点比较契合,也符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
总之,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能掌握和理解更高层次的知识。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173876.html下一篇:如何提高中专生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