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叶圣陶先生对生活本源有过形象的论述:“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富,溪流自然活泼泼的昼夜不息。”可见,不管写什么文章,要想写得好,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见闻是先决条件。过去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总叹息“不能读万卷书,不能行万里路”。如今,信息化的发展把我们原本狭窄的生活圈子充分扩展,真正实现“足不出户,了解天下大事”。“时事热点”已然成为随时随地皆可获取的课程资源。“防民之口胜于防川”当新事物已经不可阻挡的进入学生的生活,再把它当洪水猛兽加以阻止只会适得其反。
现代教师应该正确引导,使手机等通讯工具成为学习延伸的有力手段。让“社会即学校”成为一种趋势。但鉴于高中生的鉴别能力不完全成熟,“时事热点”的评论必须有教师的参与、引导、掌控。我的做法是依据主流道德思想价值观选择一周值得探讨的头条新闻,例如:莫振高校长长期资助贫困学子的感人事迹;八岁艾滋男孩遭遇全村驱逐的事件;开车互殴的”路怒”一族等社会热点话题。鼓励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深入了解新闻的来龙去脉,理智地分析材料,自由讨论,形成有条有理的观点,最后写成有理有据的文本。一定要强调的是,自由地表达绝不是放任自流,当学生的言辞出现价值观的偏差时,教师一定要适时引导、扭转。
二、影视资料促进一材多用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集成性的特点:可把文字、图形、视频、动画、声音等多种信息集成高容量与丰富的资料库,影视资料自然成了师生青睐的课程资源。播放古今名人的影视片段,让学生细致观察,抓住针对性强的细节,找出可切入的主题,按自己选择的角度概括材料提炼观点,并进行深入论证,从而学会一材多用的技巧。例如:播放李白的人生片段,学生可以从“力士脱靴”的细节提炼自信的论点;也可以从“仰天大笑出门去”的细节提炼坚持个性的论点。只要顺理成章的自圆其说都是可以鼓励的。
我曾在教授《鸿门宴》这篇课文时引入影视资料作为课程资源,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及观看视频后选择“鸿门宴”中的任一人物进行评论,学生热情高涨。有人批判项羽的刚愎自用,错失良机;有人欣赏项羽的真性情,同情这一悲剧英雄;有人认为刘邦的能屈能伸方是成大事者所为;有人憎恶项伯不明其位,愚蠢误事;有人觉得范增没有摆正谋士的位置,以致与项羽渐行渐远;有人赞叹张良的足智多谋;也有人喜欢樊哙的勇猛机警……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大伙课下讨论也是兴致勃勃。有限的课堂延伸到无限的课外,学生间的交流加深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浓厚了,可谓一举多得。只要运用得当,影视资料的引入不仅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对语文素养的提升也是有益的。
三、确定主题,自由选择典型素材并合理论证
单积累素材还不够,根据论点自圆其说,严密论证很关键,所以作文训练的第三阶段是主题模块训练,这一阶段称为”带着镣铐跳舞”,每周确定一个主题,例如:爱岗敬业、坚持个性、创新、勇气等,让学生自由选择典型的素材,古今中外皆可,紧扣论点,有理有据地论证。这时,前一阶段积累的大量素材可以厚积薄发,信手拈来,而论证也可实现公民的自由表达,避免走入机械的圈套。至于技巧可以使用因果推论,对比论证,诘问排比等方法,但一定警惕学生别陷进机械论证的圈套。
四、利用网络平台促进作文评改的多样化
传统的作文批改多数情况下由教师包干,工作量很大,效果很有限。犹如教师在水下拼命的游泳,学生则于岸上观看,益处不大。偶尔学生互改,也只停留于小范围,浅层次,而教师面批则常常受制于时间和空间。清代唐彪在其著述《读书作文谱》中提到了“请问大儒有法”,“联会之法”。其中“以文会友”的提法与当今提倡的合作探究高度契合。文曰:“文章是非,非友指点,安得知之,其疏远之友多不乐尽言,惟同会者,评论之下,不得不以直告。得其指出是非之故,则改窜自易矣。”这便是小组合作的精髓。以固定的成员组成学习小组,互相切磋,既要欣赏成员间的优点,也能直言不讳提出质疑,指出缺点,相互改进,形成团体间的相互鼓励,增进学习的动力。
而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师生可以借助网络实现无时间地点限制的即时交流。我尝试用互联网建立”作文讨论组”,鼓励学生自行上传习作,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与自信,或者教师上传典型作文,这样评讲较有针对性。把学生自评、众评、教师评价、学生反思结合起来,师生共同参与,学生可在评析别人的作文中比照、反思自己作文的优缺点,追求进步。
信息化的发展必然使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策略发生巨变,或许我们正可以利用这一契机,使任重而道远的作文教学走出鲜活的路子,获得灵动的源泉。写作是种观念形态的活动,希望通过教师的坚持,使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有更深刻的认识,让高中作文去模式化。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173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