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 > 论高中历史教学中“点拨”的妙用

论高中历史教学中“点拨”的妙用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点拨”就是:点要害,抓重点;拨疑难,排障碍。它是教师敏感地洞悉学生思维、情绪的态势,迅速做出反应,及时采取恰当措施的教学艺术[1]。点拨,其精神实为启发式教学法。就历史教学而言,它主要表现为教师根据学生的一般困惑,以史料为载体,设置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回到历史现场,启发他们揭开历史真相,或结合学生发言,教师即时反馈,采用各种方法启发学生,化解疑问,求得历史知识和规律。笔者试以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神权下的自我》的教学为例,谈谈点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妙用。

  一、拨难为易:理解抽象概念

  《神权下的自我》涉及核心概念“人文精神”,对它的正确理解关系到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准确理解。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对这一概念做了如下阐释:人文精神是一种人类的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的高度重视,对人类各种精神文化遗产的无比珍惜,对人格与道德的不懈追求。它关注人的尘世生活,重视人的精神意义,是人的价值尺度在人的思想意识、思维习惯和心理活动中的历史积淀[2]。教材中的解释抽象而费解,学生不易理解,如果教师讲解得不好反而增添学习难度。笔者认为,人文精神应通过人物具体活动来彰显,因此增选“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的材料,拨难为易,启发学生准确理解概念。

  材料1:彼特拉克自认为是诗人,写有史诗《阿非利加》和俗语抒情诗等,将自己描绘成孤独和忧心的恋人。他也是斯多葛派道德家,他的诗集《凯歌集》讨论爱情、死亡及名誉。他建议帕多瓦统治者在市政大厅绘上名人肖像,认为西塞罗是英雄。彼特拉克的作品始终贯穿着一种新颖而强烈的自我关注。他委托西莫内?马尔蒂尼画的劳拉像,据说是已知的第一幅近代意义的个体肖像画。彼特拉克不仅为别人立传,也撰写自传。他相信,过去的几个世纪(即“中世纪”)是黑暗时代,与光明的古典时代形成鲜明对比。

  ――摘编自(英)彼得?伯克《欧洲文艺复兴:中心与边缘》

  然后设计问题链,开展点拨教学:1.彼特拉克的著作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他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2.依据彼特拉克著作的特点,用一句话为人文精神下个定义。3.作为高中生,你打算如何弘扬人文精神?三个问题是在不同层次检验学生对“人文精神”的认知程度。第2问通过字数限制比第1问更需要学生扼要抓住“人文精神”的本质。第3问则将“人文精神”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既倡导“知行合一”,又能检验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

  二、拨云见日:协调学术争论

  在历史学习中,师生经常会碰到与教材观点不一致的材料题。学生要么感到无法解释,难以评判,要么出于思维惯性,往往无视材料观点,照搬教材结论,造成答非所问。因此,在教学中引入学术观点,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协调学术争论,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消除疑义,拨云见日,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在《神权下的自我》教学中,当谈到“文艺复兴促进了西方思想的近代化”这一观点时,笔者引入了学者丹尼斯?哈伊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中的观点:人们认为文艺复兴为现代世界开辟了道路;现代世界的基础是建立在物理学上的,而人文主义者们对物理学毫无兴趣。因此,在14和15世纪的意大利不存在任何文艺复兴。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理由。

  笔者选择的学术观点完全颠覆了教材观点,釜底抽薪地对意大利是否存在文艺复兴这个似乎不用讨论的问题提出质疑。学生看后一脸茫然,这正是开拓其思维、进行点拨的契机。接下来需要补充材料,提供线索,呈现与学术观点一致或相反的史实。

  材料2:中世纪绝不是建筑在一片荒漠上的,它不仅有继承,更有重大发展,取得了古代所未曾有过的成就:大学、银行、议会制度、哥特式的建筑和市民文学无不诞生于中世纪。……自11世纪以后,欧洲的各种知识迅速地增长起来,并进一步地系统化和专门化,到了13世纪,又按照各自的特点发展。知识的这种组成方式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的主脉。

  ――张椿年《从信仰到理性――意大利人文主义研究》

  材料3:达?芬奇对许多科学都有浓厚兴趣。他是历史上第一个正确、全面地描述了人体骨骼和摹画人体全部肌肉组织的人。他还研究过各种岩石的构造、地形的演变和古生物的痕迹。在物理学方面,他的有些具体设想和推论对后来的地心引力论是天才的启示。关于天体,他曾有过“太阳不动”的想法,也可以说是哥白尼学说的一个先驱。

  ――朱龙华《意大利文艺复兴》

  对于“意大利是否存在文艺复兴”的点拨,笔者设计的问题链如下:1.丹尼斯?哈伊的观点有没有合理之处?请结合材料2进行分析。2.除了达?芬奇,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反驳丹尼斯?哈伊的观点?3.意大利出现达?芬奇这样的科学家式的艺术大师是偶然的吗?4.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究竟是什么关系?

  《神权下的自我》对文艺复兴的介绍,主要围绕文学方面,科学家一个都没介绍,这易使学生对文艺复兴产生狭隘理解。教师若对这课的处理仅仅遵循“黑暗的中世纪”观点,通过否定中世纪来凸显文艺复兴的所谓“新”,这事实上违背了文化继承与创新规律。所以,笔者补充史料,能让学生开阔视野,站在更科学的位置审视文艺复兴与中世纪、古典文化、科学革命等历史时期的诸多联系,学会协调、批判性地看待学术观点,理解教材观点的表述方式。

  三、点石成金:揭示隐含信息

  点拨强调“点石成金”,“石”指的是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并没有根本性错误,更多的是理解层次或深度不够。《神权下的自我》的课前提示指出:“文艺复兴的实质是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仅仅让学生记住这句话是不够的,能回答以下问题才算过关:1.宗教是如何束缚人性的?2.解放人性是否需要否定宗教?3.文艺复兴为什么能解放人性?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易于概念模糊的是第2问。在这个问题上进行点拨,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帮助学生揭示隐含信息,弄清文艺复兴在西方历史中的位置。事实上,教材里留下了大量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的线索。如“资料卡片”和“学习思考”提供的两段史料。   材料4: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那发挥大才大德的才当得起一个“贵”;否则就只能算是“贱”。

  ――(意)薄伽丘《十日谈》

  材料5:人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他可以利用自然力,可以丈量大地与天空……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限制他的活动,因而他试图指挥一切,努力获得荣耀,他奋力要成为和上帝同样的荣耀者。

  ――王军、徐秀云编著《意大利文学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

  材料中的画线部分清晰地告诉我们,人文主义者论证“平等”等新观念时运用的论据带有基督教“神创论”的色彩,而人追求的目标就是要成为“和上帝同样的荣耀者”,所以文艺复兴并没有否定宗教和上帝。新文化的发育怎么能一下子脱离旧文化的“母体”呢?课堂中,教师若能抓住学生的思维 “盲点”点拨启发,就可把学生学习的“空白区”变为“生长区”,帮助其准确理解历史脉络,为点石成金学习、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做好铺垫。

  四、“画龙点睛”:实现厚重生成

  在课堂教学尾声,教师一般应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做进一步归纳、总结,使其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一方面让学生在更高层次、整体结构上认识所学知识,另一方面理解这些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使知识串珠成线,前后连贯,形成系统。这样画龙点睛似的点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学习能力,实现历史学习的厚重生成。

  比如,以问题链形式引导学生把握《神权下的自我》教学的内在灵魂:文艺复兴是“复古”吗?文艺复兴只是“文艺”的复兴吗?文艺复兴和“中世纪”是对立的吗?文艺复兴的伟大主要体现在哪里?研究文艺复兴我们需要避免哪些误区?在引导学生梳理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重点归纳阐明以下几点是很有必要的。

  1.“文艺复兴”这个词原意是再生或复兴。当时意大利人认为文艺复兴重现了古代希腊、古罗马的辉煌,而此前的中世纪是“黑暗的”。这种认识并非共识。近些年来,很多历史学家并不认为中世纪是“黑暗的”(在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方面也有贡献)。古代和中世纪之间不存在断裂,中世纪和文艺复兴之间更不存在断裂[3]。2.文艺复兴是中世纪全面危机的产物。要从政治形势、经济情况、文化变迁以及地理因素等诸多角度去认识、研究。不少教师执教本课时,往往只从文化角度切入,强调神学“原罪说”和教会禁欲主张,随后介绍宣扬人性的作品。这样解释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应该让学生知道的是:14世纪的佛罗伦萨共和国,贵族被排斥在权力之外。政府建立在行会基础上,而在大行会里富人又居统治地位。商人已成资本家先驱,同时也成为文艺的促进者。由于文艺复兴对生产力提出新要求,这些“文化投资”伴随新航路的开辟,共同造就了文艺复兴。3.文艺复兴对中世纪是继承的,对古典文化并非模仿因袭,而是创造性的(如但丁的《神曲》)。文艺复兴的伟大功绩在于它面向未来,为未来欧洲乃至世界提供了优秀的文化遗产。由于文艺复兴能在中世纪的“面”上实现新的“点”的突破,因而欧洲走入近代较东方早,同时又推动了英法等国家的近代化进程。所以,研究文艺复兴不可只专注意大利,要通过意大利这个“点”进而思考15、16世纪开始的西欧近代化进程。

  总之,在点拨时教师要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难点与心理障碍,用画龙点睛和排除疑难的方法,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构一个充满自我意识的情感世界,一个不断与教科书的观点和思想进行对话的智慧世界,从而真正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育理想。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174427.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