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1.教材内容的整合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共3个必修板块和7个选修板块,它们内容上虽然各有侧重但地理学的整体性突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三维目标的实现可以从教材内容的整合角度思考,如必修1“自然界的水循环”中“水循环的过程”就可以与“河流地貌的发育”中“河流侵蚀地貌”联系起来。水循环中的海陆间大循环存在地表径流,地表径流的过程也是河流形成的有利条件之一。一则可以通过知识的相互联系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技能和方法,二则通过水循环过程和河流形成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不同教材之间也可以进行整合,如必修1“水循环的过程”与必修3中“荒漠化防治”,教师可以从学习水循环过程的知识开始,然后引申到荒漠化防治中,突出水与荒漠化的密切联系,这样更容易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2.实际案例的引入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日常生活的环境与地理的学习有一定联系。三维目标的实现,从身边实际和热点案例引入会易于学生知识的接受和情感态度的形成,也有利用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自从国家放开“二孩”政策以来,人口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可以很好地把“二孩”政策作为上课的切入点,如:“国家的人口政策变化,小的方面对我们自己和家庭,大的方面对我国及世界人口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又如必修2中“工业化与城市化”一节,改革开放30多年,全国各个地方经济社会都有一定发展,可以从学生家乡的实际变化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收集当地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数据。
3.让学生走向讲堂
新课程改革强调课堂教学要从传统以老师的单一讲授知识向师生互动教学模式转变。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多多参与,这样的课堂更有利于三维目标的实现。让学生走上讲台,主要从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角度出发且应以简单知识和活动知识为主。如必修1中“全球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这两节主要是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在前面课程中也有相应知识及方法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课前做相应的准备并联系前面的学习内容,走上讲台开展活动。教材中每章后面的“问题研究”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学习展示,如必修3中第四章的问题研究“我的家乡怎样发展”,学生比较熟悉家乡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走向讲堂更能促进知识的学习,加深对家乡的热爱。
4.知识竞赛的开展
单纯的教师讲授有时候会让学生产生疲倦,削弱教学效果。知识竞赛的有效开展会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好地实现教学三维目标。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知识编撰,使知识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这一点在选修教材里表现得尤为突出,如选修3《旅游地理》,大部分学生对旅游持积极和喜欢的态度,对旅游地理开展知识竞赛更容易获得效果。竞赛的内容就是让学生担任“导游”,开展一次导游竞赛活动。这样使学生能学到相关地理知识,加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其次,知识竞赛的开展要考虑到理论性知识的获得,如必修2中关于农业和工业区位因素的学习,教师在气候、水源、地形、土地与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和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等社会经济要素中选取一个要素,让学生反向思考这个要素占主导地位的典型农业和工业地区。这样不仅易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有效学习,而且能促进学生扩散思维能力的发展。
5.有效的直观讲授
前面主要阐述关于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实现建议,关于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传统教学的主要目标,采取教师的直观讲授可以使学生短时间获得大量系统科学知识,并能结合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必修1中“地球的运动”主要是关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本节内容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抽象能力要求比较高,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这里就特别需要教师有效的直观教学,通过教师深入浅出的引导教学才能较好地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总之,随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效实现变得越来越重要。教师应该有效改善课堂教学,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三维目标实现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175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