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普通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一直都是高中语文课程当中的重中之重。阅读教学的质量,决定着整个高中语文教学水平的高低,占整个高考语文试卷的比例相当大,同时,也影响着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谨慎地对待,用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断寻求创新的教法,经常反思和总结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且及时针对学情做出科学有效的调整。
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针对学生思想上不重视、行为上有偏差的做法,觉得无从下手,甚至手足无措。而我认为,语文教师要想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理应适当地增加课内以及课外的阅读量。那么,在增加阅读量的过程中,阅读的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如何让学生读出语文味,引起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也是对教育工作者教学方法的考验。我们只有摒弃了过去不科学、不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将学生引到一条正确的阅读之路上。所以,首先我们要看清的是我们之间的缺点和不足以及教学上的一些误区。比如说,教学过程过于简单化,对于学生先天的认知规律不够尊重,程式化地分析替代了学生个性化的认知过程。教学方法单一,语文教学大多往往拘泥于课本,拘泥于课堂,偏向于应试。以上种种做法,直接导致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动摇和削弱,扼杀了学生对语文阅读原本的兴趣,严重影响语文教学的效果。
因此,根据新课标对于阅读教学的总体要求,并结合整个高中阅读教学内容,可以从整体上考虑,让学生真正读出“语文味”,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一、“读”味――用心默读,动情诵读
“人生有涯知无涯”,如果把宝贵的人生阅读时用于漫无目标的阅读,无疑也会收效甚微。果戈理的名著《死魂灵》中就有个名叫彼什伽秋的人物,他嗜书如命,什么书都读。结果,由于他毫无选择、毫无目标地阅读,最终还是一事无成。因此,我们要指导中学生读第一流学者写的书,才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读书效果。
除了强调阅读的兴趣,还要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放开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阅读对象,用心默读、动情诵读。
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每天语文课的五分钟口语训练,内容是个人的阅读心得,利用各种节日、班会定期举办诗歌朗诵会、辩论会、、征文比赛、读书报告会等读书交流活动。
二、“写”味――圈点批注,摘抄佳作
在教学实践和读书实践中,用圈点、批注的方法阅读文章效果颇佳。“不动笔墨不看书”这是革命老前辈徐特立同志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徐老读书的时候常用朱墨两色毛笔,在书上圈圈点点,勾勾画画,有时还在书页空白处加上注解和批语。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要鼓励高中生圈点批注,以提升语文阅读水平。
高中生面对的是高考,所以其阅读就不免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学生要实现高考的理想,光靠个性化阅读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阅读层次序列。叶圣陶先生说,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是尤其重要的一个。多读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方法的传授和思路的点拨。
三、“品”味――含英咀华,品析佳句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应该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思维规律而定,它要受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的环境等诸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直接为高考服务,要求学生把已锤炼到手的探究性阅读本领,针对高考阅读题进行目的性阅读训练。
如,在教授《荷塘月色》一课时,首先让学生通读文章,划出有疑问的字、词、句。教师再结合写作背景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理解,接着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作者心里颇不平静、为什么作者的感情是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这样学生就可以逐层深入,理解文章。
诗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教无定法”,但各种教学方法都会或多或少有它不无遗憾之处。作为语文教师,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应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有益于学生学习,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真正读出“语文味”。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175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