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一、历史课堂阅读设计的必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基础教育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而由于高一学生历史知识储备有限、认知水平较低、学习方式单一,这种能力立意上的局限性和课本现状形成了强烈反差。
鉴于此,课堂阅读关系到学生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理解,为了优化学生理解,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教材图片、引文等资料,培养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与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意识,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概述历史规律的一般方法,培养分析历史的能力和学科人文素养。
2.有甄别地选用课外资料。通过课外素材的补充,可以有效弥补教材在史料呈现上的局限性,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达到丰富课本内容,让学生参与课堂、掌握知识、探求方法的目的。
3.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适当地拓展素材,可以改变教材过于精炼而带来的语言枯燥和表述僵化等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4.引导学生重视国学文化。由于网络、电视等媒介冲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不够,导致很多学生不了解甚至误解中国历史。面对这种情况,作为历史教师,应该担负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俗话说:“文史不分家。”在历史课堂上,尤其是在学习中国古代史的时候,适当地增加国学文化,对于增加学生的文史知识、提升文化素养、传承优秀民族文化,都有很大的作用。
二、历史课堂阅读设计实例说明
历史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习历史,离不开人、事、物这三个核心因素,学生必须知道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引发了什么事件,为什么会有此事件发生,事件的发生有什么样的影响,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可以总结为“三核心六要素”。在这六要素的学习中,需要掌握历史史实、历史概念、历史线索、历史规律。
以人教版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为例,这一课涉及的内容时间跨度大,知识庞杂,概括性强,政治制度理论性较高,但由于史料匮乏,课本引用的材料由于受教材本身的限制只能是断章取义,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所以,在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前提下适当地拓展课外阅读是非常必要的。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讲解汉初郡国并行制度的时候,可以展示材料并提出问题:汉初为什么会出现郡国并存的现象?让学生根据所给四则材料来寻找答案,然后指出四则材料依次体现了历史“是什么”(史实)、历史“为什么”(原因)和历史“怎么样”(影响和对策)的规律。
材料一:著名学者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论及西汉的统治政策时写到:“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权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
材料二:《汉书》中写到“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之败,于是剖裂疆土……尊王子弟,大启九国。”
材料三:柳宗元《封建论》中写到“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
材料四: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中写到“知封建(指分封制)之弊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以上材料设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学生在阅读材料、梳理设问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汉承秦制,实行郡县制;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的原因是秦亡的教训和巩固中央政权的目的;说明了汉统治者在吸取前朝(周朝)统治教训时,矫枉过正,出现了王国问题;郡县制度的实行也存在弊端。
然后结合课文导言和教材第一、二、三段的阅读,学生就能理解为什么汉景帝要平定“七国之乱”和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中央与地方这一矛盾的发展演变,是整个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以上四则材料的补充,让学生充分理解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内涵,这对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政治制度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如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精读教材,研读材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是一个发展演进的过程,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认识也是逐步深化的。所以,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认识也会因其所处的历史时期、阶级立场不同而产生差异。在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运用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发散(纵横联系,由此及彼)、聚合(去粗取精,由表及里)、辩证(注意两点,突出重点)等几个重要的思维方法指导他们自己得出历史结论。要让学生清楚历史知识是有联系的,通过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自己构建出历史课文的体系和结构,避免学生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误解。
高中历史是一门研究和探求真理的学科,所以课堂阅读就显得非常重要。新课改要求,我们要从以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就必须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关系,而课堂阅读设计是营造这一关系的有效途径。
通过课堂阅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改变之前只是被动地、机械地接受老师讲授知识的局面,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且,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要适时地点拨、因势利导,鼓励对教材或前人的观点提出质疑的学生,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规律的热情。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175452.html下一篇:高中地理教学经验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