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一、精设文题,激发兴趣
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甚为重要,有了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会顿生灵感,有了创作灵感才能写出好文章。语文老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教师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精心设计作文题目,让学生感到兴趣盎然。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标新立异,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作文题目命得怎样,关系到写作训练的成败,因此题目一定要出在学生身边,最能体现学生生活,否则他们会觉得无话可说、无情可诉。如何才能命出符合学生口味的题目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范围,使他们有材料可写、有话可说。所谓会写,就是指适合学生的写作能力,适应学生的实际水平。这种题目来源于学生生活,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至今看来仍不失它的现实意义。要把作文题目命得让学生“爱写”,除了在命题形式、方式、语言上作一些探讨外,根本还在于了解学生。要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感情、他们关心的热点。
二、创设情境,培养情感
中学语文的写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中包含了字、词、句的综合运用,同时还穿插着自己的真实感情及生活经历,学生之所以在写作当中缺乏真实的情感,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生活思想和生活感受。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当中,老师一般都是通过“讲”的方式教授学生如何进行写作,其传授的都是一些技巧性的东西,而没有深度的去发掘学生的真实情感。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除了教授一些技巧性的东西之外,还应该重视学生的情感倾向,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的生活态度,只要是把学生内心的情感基因给充分的激发出来了,那么就相当于拥有了通往成功的钥匙,为作文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真实情感的激发可以通过情境的创建,除了到社会上去实践之外,同样还可以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比如说可以发动学生自编剧本,然后通过自导自演的方式表达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到特定的情境当中去,实现中学作文写作的高效回报。
三、摘录积累,厚积薄发
努力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全面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是《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重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老师要深入细致地进行学生的积累工作。要求学生一进中学来,就要准备一个质量好的厚一点的积累本。告诉学生:成语、俗语、对联、格言警句、诗句、精段、佳篇;文学常识、歌词、轶闻趣事、谜语、幽默笑话、魔鬼词典、脑筋急转弯等等都可以摘录积累。因为这些内容既积聚着丰富的知识,又蕴含着新颖生动的方法,还积淀着真挚的情感,可谓是一个富饶的矿藏。有了这样的积累,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就要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去开采这些积累,比如:引用、仿写、发散、变化、创新……用这些方法将这些矿藏开采出来炼成精品,将这些优秀内容转换成作文餐桌上的美味,把积累本变成写作的肥田沃土。这样开采,学生有了厚积薄发的经验积累,有了创造意识的积累,慢慢地,作文的畏难情绪就会消失,写作的欲望和兴趣就会产生。
四、练习生活,发展个性
教师要教会学生把作文和现实生活相联系。作文必须源于生活,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教师必须参与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能力。教师的写作指导往往从“审题”开始。“审题”也就是“审视生活”。选题的题目、所选的材料,都要从生活中来,有的直接就是生活本身。还要教会学生先学会“剪碎生活”,再学会“凑成文章”。“剪碎生活”就是要把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或一个理,从其“完整”出发,将其“剪碎”,经过构思,设定某种形式,选取自己需要的部分,然后“凑成文章”,也就是用已经“剪碎”的材料,经过加工处理之后,再“整合”成文章。这就要求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炼、取舍、改造。一个初中学生必须突破为了作文而作文的单一模式,学会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是有个性的,高质量的。
五、科学讲评,注重实效
作文评改如何才能确保实效而又不致于教师大量花费精力。这一直是影响作文教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大问题。虽然教学大纲中也讲到“评改要采用多种形式,讲求实效”,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实际上却有许多困难。这些困难首先来自习惯认识,习惯上大家认为精批细改是作文批改唯一有效途径;其次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以批改见红的繁简作为检查教学认真与否的依据;学生家长,特别是城市里的学生家长常以作文见红的多少评价教师的工作。不少教师反映这样做是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改一次作文耗费几十个小时,反到影响了整个教学工作,也影响了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但又苦干无奈也只得这么去做。看来如何改革作文评改已成为作文教学的关键。也绝非语文教师自身可以解决的。讲评要采用多种方式,重点讲评式,挑选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分析;学生互评,讨论总结等,只要有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总之,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也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所以,我们应重视并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期提高整个语文教学水平。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176309.html下一篇:浅谈高中生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