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1 了解西方文化中的“隐私”意识
中国人的问候和交谈比较喜欢询问对方的生活情况,比如,“吃过了吗”、“上哪儿去呢”、“你多大了”、“有对象了吗?结婚了吗”、“你工资多少呢”等等。这些在我们看来是友好和关心,或者仅仅是一种寒暄,没什么实际意义,也不在意对方的回答。但是,在西方人看来,这些问候似乎在打探个人隐私,是对他人不尊重,也是没有教养的表现。因此,我们使用英语交谈时,尽量将交谈内容与英语文化联系起来,回避那些在英语中认为触犯个人隐私权的内容,避免在实际运用中造成尴尬和难堪。比如,How old are you?(你多大了?)Are you married?(你结婚了吗?)How much do you make?(你有多少收入?)What’s your weight?(你的体重是多少?) Do you go to the church?(你去教堂吗?)等等。而选择英语文化中常用的问候语:How are you?Good morning\afternoon.以适应西方人的语言习惯。
了解西方文化特点,避免常见的文化禁忌,能够避免在英语使用过程中的难堪。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传输这方面的内容,让学生熟知那些学习内容不能用于英语的实际交谈。
2 了解中西方人意识形态的差别
中西方人的意识形态相差很大,中国人以谦虚处世、低调做人为准则,且注重交往中的人情世故,注意尊卑有别。即使在家庭生活中,也要做到长幼有序。在汉语表达中,很多人谦称自己“愚兄”、“在下”等,在英语中则只有一个没有感情色彩的“I(我)”,无论对谁、在何种情况下可以普遍使用。而西方人则注重精神独立、人格平等,即使上下级、长辈晚辈之间也不必表现出来谦恭和亲昵。比如,我们习惯以“小”加姓氏表示亲切,以“老”加姓氏表示尊重。然而在英语中,这种称呼是很不礼貌的,会让人觉得不舒服。在西方家庭中,子女可以直接称呼父母名字,不会认为是没教养和没礼貌。
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向学生渗透西方的意识形态,以英语思维去思考英语学习、使用、交流中的问题,防止将中文意识带进英语交流,使得我们的英语表达似马非马,不被英语使用国的人接受,使得我们的英语学习失去应有的价值。
3 了解中西方人不同自我意识
中国人喜欢“倚老卖老”,以年老而自嘲,比如,“老了,不中用了。”也喜欢年轻人将自己当长者看待,听到别人说“您年纪大了,请坐这个座位”会感到被尊重的自豪。然而,西方人却恰恰相反。有一个笑话可以反映出西方人的年龄意识:在剧院看戏,有很多女士戴着帽子影响后排观众观看,但是,任凭别人怎么说她们也不肯摘掉帽子。这时,剧院经理走到前台说:“各位观众,我们允许老年妇女戴帽子观看演出,好不好?”经理的话刚结束,所有戴帽子的人都摘下帽子。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西方人忌讳被人将自己当老年人看待,也不愿意承认自己年老。
英语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西方人的自我意识,不要将中国人的自我意识用到英语表达中,在帮助老年人之前,不要轻易对年长者说:“You are old.”让对方感觉你在嫌弃他的老迈,影响对方的心情。
4 了解中西方文化赋予事物的意义
文化背景不同,对常见事物赋予的意义也有天壤之别。比如,汉语中带“狗”字的词语多含贬义:走狗、狗腿子、狗眼看人低、鸡鸣狗盗等。但是,在英语中去赋予了“dog”完全不同的含义:忠诚、可爱。很多英语谚语和俗语中都用“dog”来代替某种智慧或者幸运的人,足见人们对狗的喜爱和赞美。比如,He is a lucky dog.(他是一个幸运儿)top dog(头儿、当权派)a gay dog.(一个快乐的人)A good dog deserves a good bone.(有功者受赏)等等。
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向学生介绍西方文化赋予某些事物的含义,尤其是某些与母语含义相距甚远的事物含义,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了解西方文化赋予事物的含义,对于准确理解对方的语义做出合理的回答、保持交流顺畅有重要意义。
总之,高中英语教学不仅要应对高考,更要注重语言的交流使用,将英语文化渗透到学习中,培养学生提高文化交际意识,将语言运用和语言文化完美结合起来,提高英语学习的实用价值、交流价值。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176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