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一直很困惑,教情和学情上的巨大反差让每一个语文老师都感到难过。究其原因还在于长期以来“学的不考,考的不学”的现状或者说课内与课外、课文与考题之间没能形成良好的过渡,导致学生逐渐的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对高一新生的调查即可发现,在所有科目中被重视度最低的就是语文,而语文不被重视的原因也正如之前所述,上课的内容无法与考试相结合。那么如何达到最理想状态就成了语文教师反思的重点。
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非互相独立的板块
语文课堂对于阅读的关注一项是重点,而将阅读和写作割裂成了两个相互独立的板块。阅读课注重文章的结构、修辞、主旨及写作特点。到了写作课又变成另起炉灶,用另外的一套作文高分理论来指导。这种割裂是人为的,导致学生无法在阅读过程中从经典文章中获得创作上的启示。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那么,由阅读到写作的整体把握也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课堂构建模式。
从一些公开课来看,评价者往往从教师教学的设计、实施过程中来看其作为语文老师的教学表演,而忽视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那个从接受到思考、从思考到表达大的问题,也就是说,评价一节语文课的重点在于老师的“教”而非学生的“学”。再发展到关注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课堂问题的设置、问法,对学生回答的点评,应该算是一个好的方向了,但我们仍然无法回答学生的语文水平与写作水平之间的差距。
二、阅读与写作应该互有特点、相互促进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习课本,其意乃在使学生渐进于善读,终于能不待教师之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明晓。课外更读选本,用意亦复如是。果能善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篇之影响,不必有意摹仿,而思绪与技巧自能渐有提高。我谓阅读为写作之基础,其意在此。若谓阅读教学纯为作文教学服务,则偏而不全矣。”
这段话是说:1、读写结合应侧重于阅读训练,必须在读上下功夫,做到善读。阅读读到文章的精髓,无论在思想吸收方面,或者在技术训练方面,都是写作上的极大帮助。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过关,写作能力是不能够提高的。用经济学观点看,“投资”应着重投在阅读上。这样阅读和作文的“效益”都会比较大。
2、善读才能善写。阅读上时间段的投入多,并不等于读得“好”,阅读后也不可能马上变成写作材料,因为读与写的联系不是一对一的、生硬机械的。我们千万不能指望在阅读了一篇文章后,学生能够马上变成写作的材料,要有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必须使阅读达到善读水平,养成善读习惯,学生在思想吸收和写作技巧上才会从中受益,自然地会迁移到作文上去。
3、所谓善读,就是达到不用教师过多指导,而且通晓全文,就是有了自学能力。这要注意阅读方法,如叶老话中:“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紧要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轻轻放过,务必发现他的特性。惟有这样阅读,才能够发掘文章的蕴蓄,没有一点含胡。也惟有这样阅读,才能够养成用字造语的好习惯,下笔不至有误失。”这样的阅读才能从中得其髓、领其法,提高自己的思想情感。同时,对所读文章的作者思路的展开,情感的表达,才会领悟在心,不必有意摹仿,自然地会运用于写作之中。所以说,善读才能善写。
4、熟读成章。阅读不仅要达到善读水平,还要熟读。“熟读名文,就是在不知不觉之中追求语言的完美。……诵读却可以养成习惯,使语言不期然而然近于完美”。就是说,好的文章还是要背诵的,学语文是需要不断积累的,只有积累了大量的好的语言,才能提高自己语言能力。从当前阅读教学来看,一是不大讲求方法,教师不善于指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学生达不到善读水平,因而不能从读中学写;二是熟读不够,对于名篇,不要求学生熟读背诵,因而学生也就不能自然地吸收、积累完美的语言。这是我们改进阅读教学应该重视的。
三、具体实施中要关注的方向
1.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找准读写结合点。教材是一个个例子,教师要引导他们在构思、选材、谋篇、分段、造句、用词等方面下功夫,不断地练习,养成良好的习惯,无论写什么都能表达得准确清楚,并且力图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去发现、去总结。
2.分辨好精读与自读的功能,精读要求多方面把握文章,自读应有学生将从精读中学得的方法、视角运用于自读课文恩的阅读。
3.要逐渐培养写作习惯,达到在阅读了一篇文章后,首先从篇章结构的布局出发审视自己写的文章,培养并提高对文章整体设计的能力;再从具体语段的处理上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可以通过仿写来实现。
总之,在阅读中获得写作的章法、语言的处理方法,在写作中进行有意的实践,才能够在教学中既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176486.html下一篇:高中英语词汇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