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首次接触高中起点班的学生,还是采用和其它班级一样教学方法,很快就发现,这个班的学生经过系统的高中三年的学习,大部分接受能力很强,思维转换很快,根本不需要苦口婆心,面面俱到。结合本班学生自身的特点,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与方法,重新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授课计划,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一、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在校时间短课程多的特点,我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明确本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与后续课程的联系
精简了三个典型任务,即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电压放大电路和正弦波振荡电路,以项目为单元,以应用为主线,电子元件为电路服务,仪器仪表为检测与测试服务,将理论知识融入到每个项目当中去,从而为学生搭建一个宽广的实用性的知识平台
二、该班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意识,上课时,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并积极思考,与老师一起去解决问题,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比如在讲放大电路时,先从老师佩戴的扩音器入手,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问题,一环扣一环,不断地改进、完善,从而使一个原本简单、熟悉的物体逐渐演变成一个具有一定功能和特点的新电路。
三、 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老师的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从传统课堂,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转变成一体化课堂,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导的模式。从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分离变成了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模式。学生通过完成教师所设定的工作任务,制订工作计划,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学到完成任务所用到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以实际工作过程贯穿整个课堂,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弥补教学和实际生产的脱节问题。如在讲授电路时,将课堂教学搬到了实验室。尽管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都是最普通、最常用的电子元件,但对于没见过、没用过这些元器件的学生来说,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只能是纸上谈兵,学生很难有感性认识,很难想象真正的元器件是怎样的。把这些内容放到实验室里对照实物进行讲解,让学生边听边识别色环,并用仪表进行测量,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识别元器件,学会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元件与电路相结合,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特性也一目了然,出现了故障自然容易找出。
四、视频多媒体教学
高中起点班学生年龄偏大,即将走向工作岗位,外面的世界既神秘又陌生,找到一些生产实录的视频,把某一电子设备从元件准备到整机安装出厂这一过程全部展现在学生面前,消除了学生对外面世界的陌生感,并且对自动化生产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弥补实际实验的不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电子电路中有很多故障,这些故障又不容易再现,但又要让学生掌握,这时,可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模拟,让学生从栩栩如生的情景中,领略到其中的原理及操作的方法。
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除综合测试笔试试卷之外(占总评60%),在每个项目进行过程中要求学生分组互评与自评(各占总评10%),最后老师有一个综合评分(占总评20%)。这样才能综合考核学生的表现,避免片面与偏见;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高中起点班的授课实际上对老师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我们互相学习的过程,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迫使老师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所以我们要利用课余时间积累专业技能,提高专业理论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教学,更好的指导教学。做一个合格的“双师型”教师。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176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