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首先,是生物学科方面。高中生物既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实验学科,是高中基础学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是,它在学校科目中,仍然处于“副科”的尴尬地位,得不到学校、教师、家长的三方认可和重视,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质量更是难以提升。
其次,是生物教学方面。传统生物教学中,教师“一言堂”,只重视传授口头的理论知识,为了教而教。这样的教学方式,枯燥乏味,抽象难懂,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容易引起抵触心理,而且与生物教学的实践性特点相违背,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最后,是面对课改方面。虽然新课程改革的力度强,口号响,但是在实际的改革和操作过程中,却是荆棘满路,困难重重。许多学校虽大力宣扬,提出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模式,但实际的操作过程大都过于理论化,流于表面。其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思维定式。教师们都很想去转变教学模式,但是由于传统教学固化思维的根深蒂固,使得他们许多的教学方法都不能发生实质性的转变,这让学生也感觉枯燥无味;二是师生之间缺乏互动。虽然教师增加了与学生的交流频率,但很多时候都没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交流的过程中也无法顺应学生的思维,单纯“形式交流”,形同虚设;三是课堂缺乏有效组织。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在课堂上的教学,却忽略了课下学生学习兴趣的延续,知识的学以致用,实践活动等,使得学生不能及时地巩固所学知识。似懂非懂,恶性循环,最终日积月累成为大隐患。
二、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转变探究
1.转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一方面,要克服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学校将生物视作“副科”,认为其“可有可无”,教师在教学中也并没有积极地去转变这种教学的思想,从而直接地影响学生学习生物的心理。因此,要正视生物学科的地位。笔者在生物教学的第一节课,就告诉同学们,学习生物,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了解自己和自己所存在的环境,解释和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介绍《走近生命科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物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生存基础,而且还在生活和生产中,给予我们很多的启迪。例如,环境、资源、能源的密切关系,人类生、老、病、死的奥秘等。通过深入的了解生物,感知生物的神奇魅力和实际作用,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要转变传统教学的模式。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思想,转变角色,“以生为本”。在课堂上转变师生关系,创设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积极性。让师生平等的交流、互动。在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方面,我在讲台上设置了一个“交流盒”,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意见、反思,或是想和老师说的悄悄话放在盒子里,定期检查盒子。通过这样的办法,不仅避免学生当面和老师说的尴尬和畏惧,为师生的交流搭建了桥梁,而且还有助于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2.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涌入课堂。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有很多的生命现象、代谢过程、生化反应等都是教师用语言无法清楚的传递的。而这时,现代教学技术便凭借着它不受空间、时间、宏观、微观的限制,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视频为一体,形象生动,直观活泼,虚实结合的优势,在生物的教学课堂上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例如,以往我在讲解《细胞的分裂与分化》的时候,就会借助一些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例,然后一边讲述细胞分裂的过程,一边在图例上指点。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冗长拖沓,浪费时间,而且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后排一点的学生还会因为光线和视力方面的原因无法看清图例,学习起来更是吃力,长此以往,失去了生物学习的兴趣。但是,使用多媒体讲解,我们便可以将细胞的分裂过程做成动画,几秒钟的时间就能形象生动的演示细胞分裂的过程,而且还可以重复播放。这样不仅有效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生动的情境还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进而培养其献身科学的精神。
3.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需要的就是具有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才。生物作为一门拓展思维的重要课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笔者在生物教学中,很少按部就班地按照课本内容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尽量的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尝试、探索、发现、总结,将自己的能力毫无限制的释放出来,进一步活跃思维,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培养和提升其创新能力。
4.根据学生特点,遵循因材施教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有300名学生就会有300种不同的兴趣和爱好。”新课改中所强调的课程内容的选择性也正是为了适应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而提出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正视学生差异,将每一位学生都视作是一片有待开发的财富和资源,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挖掘和利用。遵守因材施教的原则,笔者对生物进行了分层教学的尝试。首先,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知识基础、接受能力等各方面的条件,将学生分为基础扎实、思维能力强的优等生;基础中等、思维能力较好的中等生和基础薄弱;思维能力不强的差等生。学生分层呈现动态形式,积极鼓励学生向更好层次进发;其次,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跳一跳,够得到”的教学目标,使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得;最后,避免大量的统一作业带给学生的负担,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分层作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积极性。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177258.html下一篇: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知识体系的串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