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高中语文微课程的开发,是基于教学实际尤其是学生的需求而开发的。将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易错点和针对学生的疑点等制作成学生乐于接受的视频片段,内容适中,重点突出,而且画面精美,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去获得知识,改变了传统的班级授课下的那种固定的模式,可以随时学习,还可反复利用。平时的学习环节可以及时观看学习,在高三复习环节,我认为更有必要。虽然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基础知识,教师对某些问题讲得也非常透彻,但学生对有些问题的认识往往似是而非,不是真正的理解。这个时候微视频的应用就显得至为重要。如某一文言虚词的用法,某一诗歌类型的答题技巧,某一现代文阅读答题的规范性要求等,这些看似简单实而操作起来不容易的细节,往往就是学生的症结所在。基于此,我们开发出一类典型问题的微视频,它既可以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也可以专题讲座、课题研究、自主学习、学科活动的形式进行,学生将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与兴趣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视频。其目的是充当“课程补丁”和“能力补丁”, 学生可以随时参考,随时学习。同时,我们制作时可以将各种现代快捷、时尚、便捷的元素都充溢其中,注重了画面的美观和动感,这无疑会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乐意去寻找边角的时间来欣赏。它弥补了学科教学与考查所需知识能力脱节之处,拓展课程的深度与广度,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微课程无疑具有很大的优点,精细、实用,重点突出而且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的优势,画面声音兼备让学生乐于接受。在弥补传统授课制缺憾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想到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是两颗心的碰撞。尤其语文课堂作为一种人文课堂,它绝不是单纯的知识点教育那么简单。单纯的知识教育,技巧的归纳,类型的总结,这些知识性规律性的东西我们固然需要掌握,但它们不是语文的全部。语文课堂应该是提升人素养和涵养的课堂,审美、哲思、情感、修养等形而上的东西在语文领域内绝对占据一席之地。这些东西都需要我们教师在对文本进行深入挖掘的同时,引领学生去发现美,感知美,体味美,凡此种种都不是微视频可以解决的。知识是可以复制的,情感却是不可复制的。课堂教学我们重视的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中我们可以有新的生成,在学生质疑和教师答疑的过程中让师生的情感得以交流。注重情感交流的课堂才是最有生命力的课堂,在真心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情感的投入和美的文化的熏陶,这种情感交流所带来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微课程的普及,绝不能忽视我们教师的情感投入,这一点或许是更为重要的。
所以说,就这一点与传统课堂相比,它是远远比不上后者的。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下,教师与学生是面对面的交流,这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我们可以让让朗朗读书声充盈我们的课堂,在对美的文章的诵读中去濡养我们的心灵。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使学生紧锁的眉头展开,那会心的一笑让师生之间得以情感的交流,良好的教育效果不言而喻。
语文教学中,我们提倡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目的,以提升学生素养和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为宗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老师生动的讲解,这是多少年来所传承下来的教师基本教学方法,学生习惯了这样的课堂学习,我们也习惯了这样的课堂教学。它的经久不衰和富有生命力,也必然有一定的理由。微课程的方便、快捷和灵活也让我们很欣赏。可以说,这两种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都有用武之地。我们发展微课程等现代教育技术,并不是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手段,而是要把现代教学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努力挖掘所用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价值,积极促进各种技术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传统教学手段和微课程,各有千秋,我们的目的也不是倡导某一方而放弃另一方,在很多情况下,其中一方的优势还恰恰是另一方的劣势。因此,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微课程和班级授课制需要互为补充,我们不能因微课程的便捷而否定传统课堂本身固有的优点,我们也不能囿于传统的课堂而对微课程的长处视而不见,两者只有有机结合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但不管怎样,微课程来了。它不求大而全,不求统一,不求严谨的格式,有利于激发教师的课程意识,变成老师自觉自愿的行为。让课程编写从高高的云端接上地气,让普通教师也可以成为课程的主人,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实现个性发展。它打破了语文教学的封闭性,给教师带来了创新的智慧和活动。让我们以欢迎的态度来对待它,将其融入我们的教学,精心设计。相信充满师生智慧的微课程,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定能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开辟出一种新天地,对此我满心期待!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177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