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一、具体模式
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假设→引导探究、创设实验方案→修正实验方案、学生动手实验→交流讨论、展示成果→评价总结、提出问题
二、详细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假设
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提出假设。使教学信息具有新奇性,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动机和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所需要的思维素质和探究能力。
(二)引导探究、创设实验方案
首先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明白实验设计必需遵循的基本原则,然后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小组合作,以假设为核心,初步创设实验方案。在该环节中,学生是主体,手段是小组合作,教师仅仅是一个引导者。
(三)修正实验方案,学生动手实验
每组选派代表将本组的设计方案进行展示和讲解,其他同学提出疑问指出缺漏。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讨论、分析,选出可行的实验方案,完善实验方案,随后便是各小组自主选择完善后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操作,更要做好实验记录,获得足够的信息,以便对该方案进行评价。
(四)交流讨论,展示成果
学生互相交流、展示实验成果并进行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每个小组可推荐一位学生为该小组的实验进行答辩,其他小组的成员可以自由发问。
(五)评价总结,提出问题
结合学生的讨论情况,老师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并总结实验结果。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指出各小组的优缺点,既可以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实验的不足之处,又可以引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保持学生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养成终身探究的习惯。
三、教学案例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假设
教师出示一袋加酶洗衣粉,请学生阅读洗衣粉包装袋上的使用说明并导问:
1.材料中的信息与酶有什么关系,与酶的活性又有什么关系?
2.为什么加酶洗衣粉要在60℃以下的温水中使用?
3.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有哪些?
学生通过阅读洗衣粉包装袋上的使用说明,结合酶的有关知识,踊跃提出问题,各小组交流要讨论的问题和作出假设:如“温度是否会影响酶的活性”“温度过高是否会使酶失活”“pH是否会影响酶的活性”。
(二)引导探究,创设实验方案
教师投影一些相关实验设计的基础知识(基本原则及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1.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怎样检测因变量?
2.如何控制自变量?
3.如何预期实验现象?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拟定实验方案。
(三)修正实验方案,学生动手实验
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设计方案,并听取其他小组的建议,进行必要的答辩,然后各小组进行反思,修正并完善实验方案。在该环节教师应从旁适时进行指导。
然后便是学生开展实验探究的过程。该过程学生应规范操作,并做好实验记录,若遇到疑问,可重复进行实验或进一步验证。教师在该环节应注意巡视,收集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四)交流讨论,展示成果
小组代表,阐述、展示实验成果,大家一起讨论分析。
1.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相关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温度对酶的活性有影响,高温使酶丧失活性,低温仅是抑制酶活性,温度恢复,酶活性可恢复。
2.在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相关实验,得出的结论是:pH对酶的活性有影响,过酸、过碱都会让酶丧失活性。
(五)评价总结,提出问题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组内及组间的交流、评价、总结,在交流与表达过程中产生新的探究问题:
1.关于选材的探究
(1)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是否都适合用来进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探究?
(2)“淀粉的分解”用碘液检测还是用斐林试剂检测?
2.进行“定量”实验探究
(1)如何确定酶的最适温度(pH)?
(2)不同的酶最适温度(pH)是否相同?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177321.html下一篇:新形势下高中生物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