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一、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虽然高中生与中小学生相比,理性思维能力已趋向成熟,但是仍然对直观形象的东西表现敏感。人的左右脑是分工的,左脑负责理性,右脑负责感性,若进一步开发右脑,配合左脑的理性分析和记忆,则可以事半功倍,大大减轻学生负担,并提高学生兴趣,从而轻松地学到知识和技能。课堂上的化学实验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为它直观形象,远比机械理论讲解要有效得多。例如在教学“化学反应与能量”这一节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真实的图片(牛奶和咸水鸭的外包装),引出教学任务(化学反应速率),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中。因为温度条件的不同、保存时间不同,学生对此产生困惑,并对学习活动产生积极的兴趣和动机。当学生提出可能是温度影响了食品变质这样一个过程的速率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并立即提出:“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还有哪些?”从而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学大纲指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强化学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实际的联系,充分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精选学生发展所必备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是善于归纳问题的指导者,更是教学活动的调节者和组织者。策划好个别研究与集体讨论的步骤、节奏和深广度,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从探究和讨论中掌握知识,获得发展。教师适时地激发学生思考,让问题的讨论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三、注重在教学中创设情境
情境好比剧本,而学生是在教师的导演下完成这个剧本的演绎,学生身在其中,不知不觉地就深入某个神奇的科学地带,先产生疑惑,接着提出问题,然后寻找和探索答案,由此可知创设情境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在情境上下一番工夫,逐步引导学生,比如课前导入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悬念进入课程逐步寻找答案。在情境中,学生兴致勃勃,充分发挥自主性,在研究探索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保持对化学学习的热情。
四、积极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技能和创新意识
教材中的有些章节设置了“思考与交流”这一环节,主要目的是逐步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技能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如何更好地实践这一环节呢?这就需要教师在给学生适当指导的情况下,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权,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有目的、有步骤地参与实验,先是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科学研究方法一步一步地求索答案,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技能和创新意识。
五、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
实验是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关键环节。教师可以采用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观察、分析、研究,从而“发现”知识,探究规律。化学中的许多原理都是来自化学学家们的实验研究,所以要提高化学教学水平、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主性,就要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学生认真地体会化学原理的来源,更深刻地理解化学知识,从而懂得如何将化学理论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这样他们就会对学习化学更感兴趣,进而更努力地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化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学起来并没有那么简单。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只有这样学生在遇见问题时才会主动和老师交流,问题才会很快解决。除此之外,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更积极地回答教师提问的问题。如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
总之,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保证。所以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化学教学工作才会更顺利。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177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