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小说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均比较高,而引导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小说教学。然而现在的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小说教学仍然不是很理想,比如模式化的教学方法、对知识系统教学进行过分强调以及陈旧的观念等。要想摆脱现在的教学困境,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方法必须要对与语文教学理念相符合的教学方法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寻找。
一、要将小说教学的目的明确下来
新课程标准中将阅读与鉴赏文学作品的任务和目标明确地指了出来,也就是要对学生的自觉审美意识进行培养,并且要在作品学习的全过程中充满学生的个性情感体验。而小说教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都是将主要任务作为对作者设置好的思想意图进行探寻,这样一种教学体制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对小说中存在的表现手法、形象和主题进行被动地挖掘,最后对一种标准答案进行核对。这种教学方法将学生学习小说的积极性和热情严重地扼杀了,同时也违背了开展小说教学的初衷。在具体的小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融洽的合作研讨的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以自己的个性为根据通过阅读对小说的主题和人物进行分析和归纳,并且要大胆地将前人的定性评价抛下,让学生以主动探索的精神从小说主题创造性地找出来,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指的就是这个意思。比如在对《故乡》这篇小说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立足于多个角度对这篇小说进行分析和鉴赏,在这篇小说中,比如可以从闰土的变化中去深入地分析在旧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困境和受到的压迫,可以从乡土人情中看出普通百姓之间的那种淳朴的思想和习俗,总之不断是哪一个角度都能够让学生学习到很多东西[1]。
二、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运用
在每篇课文之前以及单元之前,现行的语文课本都对学习提示进行了编写,而且在课文之后还对相应的练习题进行了设计。与此同时,对于课文的学习重点和练习在教师教学用书当中也将答案拟定了出来。在教材中的练习题和学习提示都是在经过很多专家的反复分析和探讨之后最终确定下来的,同时也是以高中学段和学习要求为根据而最终设计的,因此其合理性和科学性都非常高[2]。尽管只是一种参考资料,但是教师教学用书具有论说有序以及材料详实的特点,因此能够有效避免出现不着边际的误解和误读等现象,因此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导向作用。然而,专家的结论或者导向提示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或者缺陷,而教师用书也只是具备较高的参考价值而已。因此教材或者教师用书最后确定的权力话语或者传统定论不应该成为对学生创造性阅读想象以及思考产生约束的绳索,在开展小说教学的时候更是如此。教师和学生在小说教学中具有自主选择权利。因此,如果教学用书的定论和教师以学生的个人创造在小说教学过程中出现冲突,教师必须要有效地结合自主选择以及教材导向的教学原则[3]。比如教材中将《祝福》的学习重点定为欣赏小说人物形象和语言特点,将另外一篇小说《药》的学习重点定为“领悟小说的主题,把握小说结构,品味凝练含蓄的语言”。然而鲁迅所要表现的主题以及在小说中反映的年代事件等对现在的学生来讲是比较陌生的,再加上学生受到了自身生活阅历以及文学鉴赏水平的制约,因此其很难将课文中编者设计的练习题理解清楚,也很难真正对编者确定的学习重点进行准确的把握。这时候就可以让学生与以往学习过的鲁迅先生的作品结合起来,首先对其语言特色进行总结,随后再对其时代背景进行分析,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很快地对小说的主题进行领悟。
三、对校本课程进行积极的开发
文学教育具有丰富多彩的形式,然而由于学生课业负担以及高考等很多原因,高中阶段仍然将课堂教学作为主要的文学教育形式,而教材则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托对象。现在的高中语文教材尽管对文学教育特别重视,并且将文学作品课文的比例增加了,仍然无法使不同个性的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因此在小说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校本课程进行积极的开发,从而使不同学生发展和学习的需要得到满足[4]。比如在完成对《陈奂生上城》这篇课文的学习之后,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非常喜欢这篇小说,学生通过小说能够对父辈和祖辈经过的历史产生认识和了解,同时也能够对社会环境的变迁产生一定的认识。同学们在对陈奂生这个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的时候表现出非常兴奋的样子,全方位地讨论了人物的命运以及产生人物形象的背景。于是笔者选择了各种不同的新时期题材的小说进行印发,让学生作为阅读材料,并且组织学生对这一类的作品特点进行总结,取得了非常明显的学习效果。
总之,高中小说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想使高中新课程中的小说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应积极地探索小说教学的方法,要坚决摒弃传统的小说教学模式,对高中新课程中的小说教学有效方法进行总结,最终全面提升高中小说教学水平,并且对学生的阅读水平以及综合素养进行有效的提高。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177830.html上一篇:高中水粉画教学体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