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新教材在编排体系、栏目设置、内容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突破,有很多特色之处,其中的章引言部分就是诸多创新中的一个很大的亮点。笔者将分析新教材章引言的结构特点及章引言在教学中的作用等方面提出一些见解,以期为广大教育同仁在新课程改革中提供参考。
1.新教材章引言的结构特点
所谓章引言即是教材每章正文开头前内容,用语不多,大都三、五句话,是编者根据每一章的内容巧妙设计的,是本章知识的生长点、核心内容或研究方法,它能使学生初步了解该章的学习目标,学习线索以及学习的必要性,可谓是编者精雕细琢而成。
通过新旧教材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旧版教材中的章引言,有的学术味较浓,让学生难以理解,有的比较呆板、枯燥,读之如同嚼蜡,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的变化之处就在于,章引言的设计从原有的“引言+图片”变为“引言+图片+名言(或诗句)”。或创设情境型、语言描述型,抑或故事案例型、问题悬念型,都充满着诗情画意,生动有趣。章引言图文并茂的特点大大的拉近了学生与教科书的距离,增进了学生对教科书的喜爱。例如,必修一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的章首页除了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引言和细胞的图片外,还引用了翟中和院士等编写的《细胞生物学》中的名言:“我确信哪怕一个最简单的细胞,也比迄今为止设计出的任何智能电脑更精巧。”这不仅向学生阐述了细胞是一个非常复杂精细的结构,还激起了学生对细胞结构到底是怎样的浓烈的探究热情。
2.章引言的教学功能
章引言是编者精心安排的,在实际教学中肯定有它的用武之地。然而,大部分生物教师忽视了对引言的处理,或是一笔带过,简单说明,或是交给学生自行阅读,甚至根本不提;也有不少教师认为引言只不过是引入新课的“开场白”,没有多大的作用,与其花费课堂上宝贵的时间教学这部分内容还不如把时间投入到高考内容的研习上。高考考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引言成了名副其实的摆设,教材编写者的良苦用心化为泡影。这种种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教师的旧式观念未转变,其次是他们忽视了引言的作用,或是压根就没认识到引言的作用,从而不重视引言的教学。那么,生物新教材的章引言在教学中到底有何作用呢?
2.1章引言的“导入语”作用
教师的导入语设计应该是作为课堂教学的预设而存在的,这种预设必然是教师有意指向课堂所教学内容。[1]导入语要有科学性,用语要求精益求精,能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作好铺垫。生硬的导入语会给人虚假做作之感,让学生感觉不自然,有时候反而弄巧成拙。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设计好的课堂导语一开始就能把学生带进别开生面的境界,而章引言就可作为导入语第一手不错的资源。例如必修一第1章“走进细胞”的章引言这样描述到:“悠悠300余年,关于细胞的研究硕果累累;近50年来更进入了分子水平,老树又绽新花。许多研究成果已经或将要走进我们的生活:植物细胞在培养瓶中悄悄长成幼苗;动物体细胞核移植诞生了克隆动物;不同生物细胞间DNA的转移创造出新的生物类型及其产品;病危的生命期盼着干细胞移植的救助……”,这短短的130个字,用语毫不干瘪,生动而活泼,再配上一幅显微镜下的细胞图片,栩栩如生,精妙的道出细胞的研究发展历程及已取得的成果。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现成的资源过渡――“让我们再次走进细胞,更深入地探究它的奥秘”,自然的进入到该章的教学。
2.2以章引言的问题为线索,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当学生一打开课本学习新课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以生动凝练的语言提出的极具诱导力的启发性问题,学生的求知欲立刻被激起,然后带着引言中的问题一步步进入生物知识的殿堂。学生以问题为线索进行课前预习,并自己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可以在课前为学生打“预防针”,让他们自己摸索并明确哪些内容将是本章重难点,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以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的引言作一说明。该章引言由五个问题组成,学生可带着这些问题一步步进入该章的知识王国。“既然遗传物质能够稳定地传给后代,后代为什么会与亲代有一定差别?”将引导学生阅读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你已经知道,基因的自由组合会使后代产生变异。那么,在生物繁殖过程中,基因本身会不会改变呢?染色体的整体或局部会不会增加或减少呢?”这两问题将提示学生阅读第2节“染色体变异”,“人类自古以来就面临着遗传病的困扰。遗传病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防治遗传病?”这两问题接着将学生引入第3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就这样学生依据章前提示的问题,一个个地去课本中寻觅答案,做好预习的准备。长此以往,学生通过释题的过程,思维得以启发,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越来越高。而且大部分引言往往就是围绕本章重、难点提出的要思考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引起高度重视。学生提前了解重难点,有利于把握学习的重心,课中集中注意力,能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材以问题引入,科学规范,利于学生在已有认知情感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建构,形成正确的生物学认识,正确把握教材内容。[2] 2.3挖掘章引言的图文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高中生物新教材的章引言图文并茂,诗情画意,发人深省。它以优美的画面,名人名言或对生命活动的生动描述,为教师开展直观教学,引导学生领略生命科学的魅力,调动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创造了良好条件。[3]例如:“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一章,绘制了蚱蜢和绿叶的画面,编者附上一段生动活泼的文字描述:“新叶伸向和煦的阳光,蚱蜢觊觎绿叶的芬芳。他们为生存而获取能量,能量在细胞里流转激荡!”,这段文字押尾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优美婉转,极具音乐之美和文学艺术之美,让学生沉浸在一幅清新美妙的画卷之中,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欣赏优美图文的基础上,认真领悟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而不是为看书而看,之后如过眼云烟教师应通过科学家的名言或警言,再辅之以科学家的研究故事或事迹,让学生钦佩于科学家睿智的思维和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崇高品格,进而迫不及待的想要去揭开生命科学神秘的面纱,在内心迸发出要求主动学习和探索生命科学的强烈欲望和动机。
2.4用章引言作小结,使教学环节完整紧凑
小结如导入一样,都是教学环节的基本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小结作得好,可以使所学知识得以概括和深化,使整个教学结构严密、紧凑、完美。新教材的引言大多都是对各章内容的高度概括,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用作小结的依据,应该再恰当不过了。[4]例如,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2章总共有五个问题,利用这几个问题进行该章小结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细胞是由分子组成的,而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C、O、H、N的含量最多,其中C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的元素。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化合物,包括水、无机盐等无机物,和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有机物。其中蛋白质、核酸和多糖分别以氨基酸、核苷酸和单糖为单体组成多聚体,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称为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糖类和脂质也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糖类和脂肪还是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物质。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以结合水和自由水两种形式存在。细胞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细胞中的无机盐多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一些无机盐是细胞内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许多种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就这样借助问题把整章的知识都串起来,囊括进来了,学生在自己进行小结的时候不会无从下手,出现思路混乱的局面。
因此,每一章学完之后,老师再引导学生回头看章引言时,可以让他们很好地体会教材编写者是如何对一章的内容进行安排、提炼和总结的。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不断地锻炼学生的概括和总结能力,不断地提升学生应用生物学的意识。[5]
总之,章引言是新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利于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宝贵资源,也是教材编写者匠心独运的杰作。我们不应视之而不见,弃之而不管,应好好加以研究和利用,使其为生物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177930.html下一篇: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