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一、问题情境的创设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授课老师在创设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情境时,要尽量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多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案例,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教学形式开展教学。同时,问题教学情境的创设,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到高中生的学龄特征和认知水平,问题情境的创设要难易适中,并符合现有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目标,做到有重点、有侧重,并逐步深入。例如,在Word 2007的教学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文字的应用可以说是随处可见,这时教师如何创设出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教师在创设“为2014年世界杯喝彩”的问题情境时,可以提出问题:“2014年世界杯就要来到来了,请问你最喜欢的是哪个球队?这个球队在以往的足球赛事中主要有哪些积极的表现?请同学们利用已经学到的信息检索知识搜集相关文字信息和图片,然后整理加工成图文并茂的Word文档,为自己喜欢的球队加油!”如此一来,既可以对前期学过的信息技术进行复习和实践,又能实现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为接下来更多的探究性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具体问题的确定
在创设问题情境之后,老师要进一步提出更加具体而深入的问题,形成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充分激发出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例如,在学生将“为2014年世界杯喝彩”的word文档整理好之后,授课老师可以在Photoshop CS课堂上提出问题:将现有的word文档中的图片进行整理,分别使用抠图技巧、调色技巧将图片缩小、颜色加深,然后使用画笔工具、油漆桶工具进行创新性的处理,突出国家队的主要特征。这些问题的提出,非常适合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此外,为了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授课老师可以将学生合理分组,让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开展合作性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实现共同提高。
三、问题的探究与解决
在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并提出具体问题的基础上,信息技术课程的授课老师要对学生问题探究的过程进行合理的引导和管理,使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学习偏好选择合适的资源进行问题探究,提高学生问题探究性学习的科学性和针对性,避免课堂教学秩序的混乱。例如,在Flash课程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活动中,很多学生始终掌握不了Flash动画的制作技巧,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多种途径掌握编排技巧,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一种最适合记忆和方便使用的问题解决策略,确保学生问题探究活动的有序开展,顺利制作出高水平的动画作品。同时,在小组讨论与协作环节,有些小组内部的学生容易出现问题解决方案上的分歧,这时教师不能任其发展,而是要恰当地进行引导,让小组内的学生达成共识,必要时可以引导学生制定多个问题解决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在问题探究课堂上的主体意识。此外,当学生主动向教师咨询问题解决办法时,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否则很容易失去问题探究式教学的意义,正确的做法是要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引导,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思维点拨,对学生在问题研究过程中已经出错的地方进行提示,也可以展示和点评其他同学的问题解决方案以供参考。这样可以让学生摒弃被动学习的习惯,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进而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问题总结与评价
在学生通过问题探究策略对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解决之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与评价,实现查漏补缺,不断改进教学目标。一方面,教师应该让学生阐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展示问题探究的结果(包括解决问题的建议、推论、方案等),对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最后的总结与优化,整理出学生探究性思维的过程,进而对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形成一个借鉴和帮助;另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在小组之间的探究方法、探究过程与探究成果进行共享,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失误进行纠正,这样有助于学生在整体上的共同进步与提高。此外,老师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可以将学生纳入到教学评价活动当中,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教学评价形式,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评价,及时调整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实现自身信息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结语
总之,“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的构建,需要一个系统而复杂的组织过程和实施过程,授课老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具备相应的问题教学意识,然后从学生学习的客观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制定更加科学的问题教学策略,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才能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促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不断改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177958.html上一篇: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