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问题分析
(一)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教学中的地位不高
尽管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开设了好些年,从中央到地方、从教育有关部门到学生家长,都一致认为掌握信息技术是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但是,在现有高校招生制度下,考入高校学习仍是每个高中学生的唯一首选。信息技术课程不纳入高考,不计入高考总分,这使得学校和学生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都不重视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课程及其任课教师在高中学校的地位低下,许多的信息课教师长期处于教学辅助地位,他们大都是身兼数职,因而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和研究,信息技术课程流于形式,课堂教学效益低下。
(二)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时间不足、教学内容不统一
国家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规定,《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阶段的总教学课时应为70~140学时,但目前不少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时间为一年,且每周课时仅为一节,除去期中、期末复习停课和节假日休息,实际教学课时大约在30~35学时,与国家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规定相差甚远。由于教学课时严重不足,教师在制定和执行课程教学计划时捉襟见肘,无所适从。
从教学内容看,现有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版本很多,由于各个学校的教学环境的不同,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也不尽相同。有的侧重于理论知识教学,有的侧重于实践性教学,有的二者兼而有之。如何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既适应现有的硬件条件、又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确定好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该教什么,如何去教,是一个非常值得大家研讨与研究的课题。
(三)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素质亟待提高
现有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所处的地位,决定了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整体素质相对偏低,教师队伍错乱复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现有条件下,学校很难引进高水平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多数信息技术教师是应学校需求,从其他专业或岗位转入到该教学工作。由于不是计算机专业毕业,未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培训,使得这部分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先天不足。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对策思考
(一)正确确立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性、工具性科学地位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它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习效率的有力工具,更是学生离开学校以后继续学习和从事工作的基本工具。学校要本着从素质教育的全面要求和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出发,正确确立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性、工具性科学地位,提高全体师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思想认识水平及其学习自觉性。
(二)开足课时,准确把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高中阶段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之后的更高水平和更高层次的教育,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着更高的要求,但它毕竟还属于基础教育。因此,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它仅仅要求学生对信息技术要有必要的认识,但不要求对每一项技能技巧达到娴熟的程度。鉴于此,各高中学校应该严格遵照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有关规定,在高一、二年级开设、开足信息技术课程。并在保证信息技术课时的前提下,鼓励教师对教材、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处理,准确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教师们准确地把握好教学时间,把握好教学重点与难点,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针对目前各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构成复杂,教师素质低下等现状,各地区、各学校应制定相应的师资建设计划,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教师队伍建设的步伐。鼓励和组织教师参加培训、进修,提升学历,持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信息技术教研教改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178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