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1、改革前后的美术教育
从传统教学方法看,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讲解美术理论知识,由于缺少趣味,学生只能对课本发呆,讲到某个时代的作品时只是直观的欣赏,单一的教学方式没有形成学生自我想象的创作性思维。
高中美术课程教学是对青少年初期审美能力的锻炼,而此时的学生年龄阶段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发展不平衡,但却很活跃,而在课业加重的学习安排中,原可以在排课不多的美术课上得以一点发挥想象的空间,却被生硬的课程形式“困”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限制。在新的美术教学课程中,实践活动的增多,通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开发思维。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两方面要求达到情感与价值三维体系的美术教学目标。
2、美术教学中的动手实践
1.美术教学鉴赏、实践、手动的结合
美术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将鉴赏、实践、动手三方结合起来,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和创作能力。在这较多的美术动手能力课中,通过学生实践的过程进行创造性思维发散,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
动手实践课在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同时也加强了师生交流。教师不仅是指导者,而且也是参与者,教师在学生动手实践中应注重提高学生的观察、构思、创意、造型、表现、设计和工艺制作的能力,积极参与学生互动,一起体验学习的过程。例如在课程中有安排学生设计文具盒,而只有学生自己最能体会文具盒的一些特性,教学成果不能单一由教师主观决定,教师与学生进行互换的问答角度,并让学生对自己的成果进行评价,学生间还可相互评价,角色互换,有问题自己发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美术教学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美术课要求学生从视觉与感官上共同进行理解的课程,单纯的欣赏课或通过多媒体教学对设计和工艺的放映是很难让学生达到兴趣和能力的培养目标。而动手能力课不仅能很好的巩固所学的能力目标,还能很好的达到情感目标。我们现在的美术课基本上都是用多媒体上课,所讲的内容全都是书本上的经典作品图片,这比以前只有书本的教学已经进步了很多,但学生还是喜欢看到老师的演示和操作。因此教师应准备教具,学生看到老师的演示和作品受到美的熏陶,进而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例如在高中人美版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要求学生能理解什么是美,并能对中外美术进行分类做以了解。其中以徐悲鸿的《奔马》、张萱《捣练图》、梁楷《太白行吟图》为例,单靠图片欣赏很难使学生理解水墨画的韵味和艺术特征。而这些需要教师在课程进行中,向学生展示一些有韵味的中国传统水墨画,教师先示范,学生亲自动手,学习怎样握笔、蘸墨、裁纸,并体验用墨渲染在宣纸上多与少的形成特色,从而直观的感受中国水墨绘画独有的特点,老师指出与铅笔在纸上绘画的区别。通过视觉、声音、色彩的动静结合、声情并茂达到教学目标。
3、动手实践中的利与弊
动手实践课增多的同时也会导致的教师指导作用的降低,使学生对美术课程产生模糊学习情绪,一堂美术课不能真正的引导学生从情感、知识、技能方面完成目标,学生也就无法培养出正确的审美观。实际上在学生动手实践过程增多时,教师不仅是站在讲台通过语言进行传授,还要融入学生实践的学习中。动手实践课是为了让学生能亲身体会艺术的创作过程,美术课重视的是学生创作精神,学生需要深入去理解,这需要教师深入正确引导,把美术知识从课本中拿出来形象的指导给学生,而往往很多教师减少了课堂上的指导过程,学生虽然能发挥想象创作,但却没有合理的指导而偏离教学任务,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堂课需要师生间的相互配合,才能共同完成教学目标。这些过程前后都离不开教师作为指导者对学生进行讲解和教育,对于增加的美术实践课程的内容,教师更应该摆正自己在一堂课中的任务,更好的利用学生激发想象力来完成教学目标。在全新的美术课程中,美术教学要求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动手实践课内容的增多也体现了美术课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动手实践课不仅打破传统视觉教学模式,营造活跃的美术课堂,而且还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创作美术作品。但就动手实践课的弊端来讲,为避免学生对学习目标的盲目性、课堂纪律涣散、达不到如期目标,教师和学生如何能在一堂课中发挥各自的职能和履行学习任务,成为所有教学工作者共同努力解决的方向。
4、小结
动手实践课必然与传统视觉教学有所不同,有利有弊,然而在教学经验上利大于弊,只要能在课堂上,教师能安排好每堂课内容,发挥好教师职能,正确引导学生教学,就能发挥动手实践课程教学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观。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178362.html上一篇:浅谈高中生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