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一、适当应用史料,能开拓学生的视野
由于篇幅的原因,高中的历史课本不能全面的介绍历史知识,它只能把历史事件点到为止。如果学生仅仅只学习历史课本中的知识,视野会无法开阔。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史料,让学生用历史史料开拓视野。
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为例,学生如果只阅读历史课本,就只能了解到最初,中国的封建制度不是中央集权制度,随着封建社会的变迁,我国逐渐强化皇权,形成一套非常完整的君主专制体制。而这些专制体制体现在哪里,学生未必十分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大司马一职的史料开始阅读,让学生看待君臣权力之间的变化。在《周礼》中记载大司马是掌全国兵马大权的职位,是位高权重的职位。从我国的《齐太公吕望表》《后汉书?郡国三》《水经注?汶水》等历史资料中可以考证太公望历任大司马、军师、丞相、“三公”之太师职,集当时天下大权于一身。可以说,当时太公望在周朝权倾天下,属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而至汉朝时,在秦朝,秦始皇不再设大司马职,而在大司马职以下设三公九卿,以此分散大司马的权力,由此,皇帝正式掌握实权。《后汉书百官志》中记载,西汉初年,设前、后、左、历将军,授予军衔,掌管天下的兵权,然而这四职不常置。直至卫青大破匈奴,汉武帝拜卫青为大司马大将军始,卫青的大司马一职掌握天下的文职,大将军一职掌握天下的武职。而同为抗匈名将的霍去病被封为大司马骠骑大将军,霍去病与卫青同列司马,却无兵马大权。从西汉的权力设置来看,大司马一职已几乎全面文职化,它为文官之首,而大将军才为武将之首,而皇帝不轻易授予大将军权限。在南北朝时代,《通典》一书中谈到大司马虽与大将军被称为文武职最大的官衔,然而皇帝废弃该官衔不用,陈国将大司马设为礼仪一般的赠官。南北朝以后,不再用该官衔,而改为兵部尚书职。《新唐书?百官志一》中谈到兵部尚书为正三品,设一人,兵部尚书下有侍郎二人,为正四品。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大司马一职的变化可以看到,皇帝逐渐杜绝让臣子有权倾天下的机会,其目的就是为了让权力集于自己手中。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开阔历史视野,学生将能更深入的理解历史课本中的知识。
二、适当应用史料,能加强学生的思维
高中历史课本中,有些事情只是粗略的记载,这些记载可能非常的含糊,教师如果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史料,可让学生在阅读史料中学会思辨。
依然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为例,课本上一般会提到唐朝的玄武门之变为历史转折,李世民夺得帝位,开创了贞观之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几乎所有的影视作品都将李世民作为正面人物描述,而将李建成、李元吉描写成反面人物,这是历史事实吗?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旧唐书?元吉传》,书中提到李元吉与王世充一战,李元吉设伏破敌,大胜而归,这段文字可说明李元吉有一定的军事才干。《旧唐书?建成传》中谈到李渊对李建成有颇多期许,且鼓励他参与军国大事,学习时事等。如果学生挖掘到这类史料,会发现主流史书虽然把李建成、李元吉说得诸多不堪,然而部分史料中却谈到了两人的才干。那么史书为什么要将李建成、李元吉说得很不堪,这就是值得思辨的事。学生如果学会在史料中思辨历史,就能提高历史水平。
三、适当应用史料,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部分学生对历史知识非常有兴趣,可是高中的历史课本中没有详细的记载相关的资料,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学生就能够在史料中找到学习历史知识的乐趣,他们就会愿意自主的学习历史知识。
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为例,部分学生对中国的汉服非常有兴趣,他们很想了解有关于汉服类的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关于汉服起源的资料,汉服最早的说法记录在《马王堆三号墓遣册》中,它提到:“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汉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汉服与礼仪相关的资料,《周礼》《礼记》等书中都提到汉服原与儒家的礼法息息相关。其衣服的颜色、纽扣、腰带、鞋袜、头冠等都有一套严格的体系。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人有一套专有的服饰,汉服是中国礼仪文化的重要体现。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东京梦华录》,让学生了解到汉服流传到异邦的过程。学生如果从史料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他们就会对学习历史产生极大的兴趣,而这兴趣是他们学好历史知识的重要推动力量。
高中的历史课本与史料有紧密的联系,可以说,高中的历史课本中的内容来源于史料,它们记载了史料中极小一部分的知识。高中历史教师如果能依历史教学的目标在历史教学中恰当的应用史料,就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加强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历史教学效率提高。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178365.html下一篇:史料对高中历史教学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