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高中语文作业作为高中语文课堂师生双方进行教与学互动交流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其沦为附庸的现状亟待改变。作业极有必要走出习题化、随便化的误区,重新回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怀抱,让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具活力的内容。
一、还原感性,编织“教”与“学”的纽带
高中语文作业的布置需要“归真”。那就是既要归于语文纯美的艺术特性,又要符合本真的语文教学规律。高中语文作业最内在的要求就是成为连接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纽带。
面对高中学习任务加重,语文的学习时空空前逼仄。充分发挥高中语文作业的作用,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这一环节既可检测教师教学设计是否科学有效,又能检测学生学习效果是否取得。学生既可以通过作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思维能力,积累知识,又能培养合作和探究能力。对作业的设计和批改等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同,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甚至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语文作业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把感性意识融入作业设计的各个环节。教师不能违心地压制学生兴趣,不能过分被功利化驱使。优秀作业展示能产生榜样的导向性和激励性,这已经得到公认。同时,教师对作业评价的功能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传统的作业批改往往只停留在一些简单的打钩、叉等符号上,教师显得冷酷无情,缺乏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和学习交流。长此以往,学生失去了做作业的动力和欲望,将产生消极的心理影响。教师的期待和关注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和探究,成为促使他们进步的动力。所以,教师用心写下评语,对作业完成得好的优秀学生用适当的语言进行奖励,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鼓励并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受到教师的期待,从而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其作业的“质”必将大大提高,教师的激励必将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小小的作业本将成为师生感情沟通的纽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将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让作业本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既可以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又可收获师生双方的成功。
二、激发自信,搭建个性成长舞台
作业的设计应体现个体差异性。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被动、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积极的知识探索者,教师应根据学生知识层次的不同,设计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题型,让不同学生面对不同问题时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例如,可以将作业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挑战题三类,让学生有自我选择的空间。既不加重负担又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完成基础的必做题,既可以加深对课内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又因作业的难度适中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自信,产生进步的动力;对中等生则可以培养其自主学习的精神,适当完成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选做题,遇到难题可以与同伴合作交流,在共同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感受到攻关克难的快乐;而对于有相当难度的挑战题,则适合对本学科有浓厚兴趣及学有余力的学生,让他们挑战自我。
简单划一地布置全班学生完成相同内容的作业,学生首先在心理上觉得是教师这一“外力”强加于“我”的,一遇到难题则抄的抄,“留白”的“留白”,未能实现作业的有效性,基础薄弱的学生长时间遇到难题,必会使其自信心受挫,久而久之产生“我很笨”等消极的心理暗示,从而导致厌学情绪滋生;而对于尖子生而言,大量重复、机械的作业占据了他们宝贵的学习时间。因而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非常必要。这就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上有灵活度和弹性,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包括作业的分层次设计、题型的选择、内容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可能遇到哪些问题等都应加以预测并准备好相应材料,真正让作业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导向性,实现作业在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培养其合作探究精神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这种分层次作业设计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选择作业的类型,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加大自主学习的弹性和自我选择的空间,使学生对作业的态度由原来的“要我做”变为“我要做”,真正使作业落到实处,获得实效,使学生产生乐学的心理情绪,从而转化为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种心理体验的获得与巩固需要有外部信息的不断刺激。高中语文作业的布置,正是需要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超越自我,树立自信。
在作业布置的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还存在一些操作难点,比如:
1.学生心理的失衡。
在分层作业的实施过程中,尽管我们采取了很多方法,极力避免学生的消极思想,但是学生敏感的心灵仍受到消极心理的暗示。这样一来,分层作业本是一种学习的动力,现在反而成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有些学生更是破罐子破摔,很难引导。
2.老师精力的有限。
要设计和批改不同的作业,要实时监控各个学生语文学习情况,就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如果每个课时都这么设计和批改,则老师难免力不从心,有时候难免思想上会有放松的时候。所以更充分地发挥学生做作业的自主性就显得尤为必要。
3.学生分层的科学性。 如何使学生的分层更为科学、有效和可持续发展呢?如果学生自定的层次和老师心里拟定的层次有出入则该怎么办?这就提醒教师,在布置作业之前,一定要研究、“裸做”,要真正知道班级学生到底是什么样的学习情况。
以上这些问题还值得我们深入探索研究。
三、关注心灵,开阔自主探究视野
新课程关注学生的个性培养和终身发展,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倡导合作、探究式学习,因而教师设计作业应充满人性化和科学性,应体现个体差异和以人为本的思想,要让布置的作业渗透到学生心灵。
一些实践性的作业,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生活,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努力提高语文素养。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习语文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是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取得联系的学科,实践性作业能成为连接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当学生把语文知识真正和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内心的愉悦感是无比强烈的。以下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
1.收看新闻,关注生活热点,积累写作素材。
每个周末,我给学生布置一道特殊的作业,上网收看最近一周的新闻。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很多学生看问题的角度多样化了,视野开阔了。趁热打铁,在积累了这些社会素材后,我要求学生写一些感想。学生通过收看新闻节目,通过写自己收看新闻的感想,有效地改善了在写作文时经常遇到的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状况。
2.参加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文素养。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语文世界的博大不是靠学几本教材,而是把语文知识和感悟切实运用到生活当中。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我鼓励学生向校内外报纸杂志投稿,为学校广播台写播音稿,创作不同主题的手抄报,自己写演讲稿,等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活用了知识,增强了能力,提高了语文素养。暑假里,我喜欢让学生把到某个地方旅行也作为作业,旅行的同时,写一份调查报告,写一篇旅行游记,策划一份地方推介宣传材料,等等。学生在完成实践性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新知识、新理念理解、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丰富了语文知识,增长了语文才干,实现了教育和实践的双赢。
教育的目的是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业的设计和批改也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使处于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主动学习,快乐学习。只有让每位学生在完成作业中看到希望,才能转化为学生进步的“正能量”,而教育者具有鼓励性和导向性的评价将成为学生进步的“外环境”。教师长期的激励和积极的期待将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利于其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对培养其创造力产生深远影响。
注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心灵,使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等形式创造性地完成作业,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才是高中语文教师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的“王道”。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178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