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一、案例的选取和展示
案例教学是指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教师以真实的事物情境或事件为素材,通过教学互动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
1、案例的选取
教学案例的选取关乎到整节课的成败。作为教师应该精心选取案例,去除无关因素对学生的干扰。
①必须选取具有代表意义的案例,案例的选取必须能反映某一类地理事物、地理区域、地理现象的共性。例如在必修二的《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中选取了德国作为传统工业区的代表,正是因为德国的资源条件,交通条件、工业基础、工业部门、工业生产能力、工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能够代表大多数的传统工业区,这样的案例选取比较有意义。
②教学案例的选取必须具有地理特色。
案例的的选取是为了地理教学服务的,所以必须有一定的地理特色。例如在《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中,我选择了我国三亚护航舰队前往索马里半岛执行任务的案例,这个案例既具有时效性又能让学生了解季风洋流对航行的影响。
2、案例的展示
案例的展示可以多样化。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呈现
①实验展示。
在《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中,我准备相关实验器材:玻璃缸、水、吹风机、玫瑰花瓣。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用吹风机吹动水运动模拟大洋环流。进一步总结大洋环流的规律。
②口头展示
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中,我让学生通过分组设计从北京出发沿某一经线和某一纬线的旅游路线,让学生口头展示沿途可能遇到的自然景观,从而更好的理解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③文字材料展示
在《农业的区位选择》的教学中,我事先以导学案的形式把关于阜阳的的文字材料发给同学们,让学生们通过了解阜阳的地形、气候、土壤,水源以及资源、交通、人口条件等来学会正确评价阜阳的农业区位条件。
④地图展示
在区域地理的教学中应该教会学生读图、析图。我们应该给学生展示清晰的地形图、气候图、河流图,并教会学生看图例,看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并学会分析一个地区的地形地势特点、气候的分布及形成的原因、河流的水文和水系特征。
二、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展开
我认为案例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教学思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能够让学生推此及彼,归纳分析方法,不断地强化学生的思维方式,巩固教学效果。下面我以河流问题为例来谈谈我怎样在课堂中实施案例教学
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河流问题充分理解,并掌握答题思路,我给学生准备了长江、密西西比河、莱茵河、鄂毕河四大河流的资料,让学生分析这些河流的航运条件。
第一步通过投影展示四大河流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经济等资料,让学生阅读地图,提取有效信息,明确地形、气侯成为河流的水文和水系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让学生归纳出河流水文和水系特征从哪些方面进行总结以及影响因素是什么。通过这些知识点的总结串联为分析河流的航运条件打下基础。
第二步让学生讨论什么样的情况能够为河流提供较好的通航条件。我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小问题,不断分解大问题,尽量照顾大部分同学的学习热情。讨论结束后,通过大屏幕展示河流通航条件好需满足的条件,让学生能明确答题框架,最后让学生通过地形、气候、经济、人口等因素来比较分析莱茵河、长江、密西西比河通航条件较好的原因以及鄂毕河通航条件不好的原因,并要求学生用较为规范的语言来作答。
第三步进一步延伸关于河流的开发和利用方面的问题。展示田纳西河、尼罗河的资料,让学生学会对河流的开发和利用进行总结评价。首先让学生对这两条河流的水文特征进行介绍。然后根据学案中给出的一般河流的开发利用的办法以及开发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两条河流的开发利用方式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对河流的开发利用方式进行评价。在这一部分的分析中,应该重视引导学生读图,分梯度设置问题,甚至让学生主动来设置问题,让学生来回答。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研讨的主动性,又避免让一些学习程度较差的学生无所事事。最后对学生问题设置和答案中出现的一些与现实不符、或语言表达不清的地方进行点拨,最后利用大屏幕进行知识点的总结串联。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类比分析,锻炼学生对知识的多维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当然这种教学方法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局限,只有我们师生不断努力,才能不断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178397.html上一篇: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创新思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