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是一项基础综合的工作,目的在于培养交际性阅读能力,有效地获取书面信息,并对此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和评价,以实现交际的目的。尽管课改已经轰轰烈烈进行了一段时间,阅读课的教学也逐渐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各种模式,但是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往往立足于教师的教学需要,教学目标、教师实施、教学评价要求完整而清晰,追求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却忽视了学生的需求,这种做法忘了“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这一根本。从“以生为本”这一维度来看,笔者发现某些阅读课在教学目标和课堂实施上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这些英语阅读课成为“游乐场”,学生则是游乐场的过客。看似热闹、完整、清晰的课堂背后,问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生一片茫然,教学效果甚微。
二、高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过于多样。
教师在授课前应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有一个主题。有的教师的教学目标过于理想,想在一堂阅读课上既锻炼学生的口语、听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增加学生的语言知识及掌握构词法等,最好还能写出一篇作文。这样的教学目标无疑脱离了学情,无法在一堂阅读课中实现。如笔者曾听过一堂公开课,开课教师的课题为SEFC Module 3第四单元“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教师的教学目标为:(1)学生对宇宙、地球和生物起源有一个大致的了解;(2)学生对文本中某些重点词汇有所掌握;(3)学生能提高迅速获得信息的能力;(4)学生能了解“话语词”的功能;(5)学生能利用“话语词”完成篇章的写作;(6)学生能学会保护环境。乍看之下,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涉及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完全符合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要求。可是开课教师预设到了目标,却没有预设到结局。这篇课文属于科学性质的说明文,要理解篇章意思、掌握几个重点词组对学生来说难度已不小,又怎么能“配合”老师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呢,结果这堂课的教学目标直至结束都没能实现。
2.教学实施过于注重预设,忽视生课堂生成。
一些教师在完成一个教学设计之后,便紧紧围绕自己预设的“主线”进行课堂实施,整个教学显得过于死板。学生的回答如偏离预设,或被无视,或被纠正。这样的教学,看似完整,实则使课堂成为教师的课堂,无视学生的“生成”。这些生成,有些绝妙,有些富有创意,即使是错误,也是其他学生的前车之鉴,是极为宝贵的课堂财富。缺少了生成的课堂,便少了师生思想的碰撞和思维的火花,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同样在上述“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的公开课中,教师原本设立的进行情感态度教育的切入点为保护环境,但是学生在讨论环节中,提出了“尊重生命”的观点,这就是课堂绝妙的生成。但是这位老师并没有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反而担心自己后面的PPT内容无法呈现,所以一再引导学生离开他原来的想法,对于学生的思想没有给予足够的尊重。这位老师简单地说了一个“Yes”之后,立刻对学生进行再次发问:“Because of human’s activities,the earth has suffered a lot.So 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this?”这样看似符合了对课堂的预设,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反而降低了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3.课堂教学步骤过于重视形式,忽视语言知识的教学。
部分老师认为,上课讲知识点,无法体现新课程对阅读课的要求,仍是传统的英语教学。他们忽略了英语对于学生来说并非母语,如果没有对课文的重难点词汇进行呈现处理,学生连蒙带猜很难理解文章的真正含义。在SEFC Module 4第三单元“English Humor”的一堂公开课中,授课教师直接通过憨豆先生的视频导入verbal和non-verbal humor,然后让学生对幽默的种类进行分类,指出哪些属于verbal,哪些属于nonverbal。Verbal和non-verbal humor是两个新词,学生若是没有进过比较全面的预习,是无法理解这两个词的确切意思的,学生在做教师布置的这个任务时,毫无章法,场面混乱。该教师在出示正确答案后,直接过渡到卓别林的生平,并且马上处理课文,没有任何的语言知识呈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语言知识障碍很多,甚至不能充分地完成教师的教学指令。这样的公开课,是授课教师的公开课,不是学生的课堂,因为课堂上我们没有看到教师对学生困难基本的考量和体谅。
三、以生为本,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教学目标的设立要从学情出发,有所取舍。
教师在设立教学目标时,要从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等实际情况出发,能合理兼顾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最佳。如因时间有限,则在目标选择的过程中必须有所取舍,抓住重点和要点,对于明显无法实现的目标要敢于舍弃。兵家有云:地有所不争,城有所不取。不争不取,是为更好地获得。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立上,切不可追求面面俱到,要明白有舍才有得。如上文所举的“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列有的6个教学目标中,授课老师若站在学生的角度,必能了解学生无法在一堂课中实现如此多数的教学目标,若去掉其(4)学生能了解“话语词”的功能和(5)学生能利用“话语词”完成篇章的写作两个关于话语词的教学目标,则可以让课堂过程更加紧凑,大大缩短教学进程。被减少了学习任务的学生,则能有更从容的时间去理解课文、解读文本,也能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也能从自己的预设中解放出来,更好地倾听学生的声音,并做出及时到位的反馈。 2.教学实施要鼓励生成。
理想的课堂,学生应当是真正的主人,他们有主动意识和主动性,有动力,有热情。以生为本的课堂,要充分尊重学生思维的火花,而不是把学生当成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要求老师心中装有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充分唤醒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投入学习的热情。若是在“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的公开课中,教师敢于舍弃保护环境的情感预设点,抓住学生“尊重生命”的观点,则就是课堂绝妙的生成。若该授课教师能不孚重望,抓住学生思想上的亮点,引导同学讨论“生命形成的不易和尊重生命”的话题,显然更能引起同学和听课教师的共鸣,这样便充分体现了教师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事实上,课后听课教师评课反馈,大家认为“尊重生命”的情感教育点显然更高一筹,而“保护环境”这一点则略显牵强。
3.恰当呈现语言知识。
新课程不是否定课堂对语言知识的讲解,而是反对传统教学中对语言知识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新课程不提倡语言知识的满堂灌,但是同样也不提倡完全忽略语言知识。学生面对的是一门没有语言大环境的外语,而词汇是语言的根基,忽略了根基的教学是不扎实的教学。因此,教师需在恰当的时间呈现适当的语言知识,这样的呈现有助于课堂的顺利进展,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文本背后文化背景的理解。教师需站在学生的立场,对能引起学生理解障碍的词汇进行呈现,并创造各种场景引导学生理解、运用,而不是通过简单的识记、造句和翻译进行讲解。一堂阅读教学的新授课中,由于要兼顾篇章的理解和阅读技能的提升,还要有情感教育,因此对词汇的讲解不宜过多,一般以3到4个重点词组为宜。词汇的选择首先应考虑其是否会造成学生阅读理解障碍,是否对文本中所体现中的主题思想有重大意义等因素。
新课改的实施使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课堂教学活动成为英语教学的目标。以生为本的课堂,强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感受学习的成就和快乐,体会到学习的愉悦感,学会思考、合作、探讨和体验,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应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有效的教学活动应以生为本,展现人文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178439.html上一篇:高中语文课堂互动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