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和态度,他对大脑皮层有效工作具有巨大的作用。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是学生对音乐交流、融汇的过程,积极的情感体验能推动、促进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落实,并对学生具有引导、定向、激励和强化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和内化,是提高教学良好效果的催化剂。
情感体验是指欣赏者在实现完满的音响感知的同时,也在进行着情感体验的心理过程。古代文学理论家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意思是说,创作者是由于情感的激发而创作作品的,而观者是通过分析作品的内容而体验其中的感情的。
在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也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了首位。期望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因此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仅能促使课堂教学获得成功,还能促使音乐课程目标的最终实现。
笔者认为音乐学科除了教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歌唱知识和技能外,还有一个教学任务就是音乐欣赏,这种欣赏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欣赏中审美,在审美中体验,在潜移默化的无意识影响作用下,具有很强的内化力。
本文在多年的音乐欣赏教学实践过程中收集了一些教学案例,通过创设音乐情景、反复强化聆听、调整教材教法、寓教于情等四个方面就如何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强化高中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音乐的鉴赏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1 创设音乐情境,引导以情感知
良好的音乐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音乐教学的关键。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开头一个好的点子往往容易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笔者认为利用好课前几分钟的营造氛围是搭建学生与音乐之间情感交流的一个平台。
例如,《多彩的民歌》教学,课前播放歌曲《巴郎仔》营造教学氛围,通过请学生跟唱第一段,第二段,并为第三段配手上的舞蹈动作导入新课。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看视频听音乐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通过“请说说这首歌曲具有民歌中的哪些特点?”的提问,让学生自由回答,然后教师小结并出示课题进行新课教学。
在以上案例中,由于开头歌曲营造出了新疆音乐流畅、活泼、热烈的氛围,学生一开始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融入其中,所以没有表现出对民歌反感的态度,自然而然的顺着老师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活动。在学习新疆民歌的特点时,能深入地挖掘音乐在音阶、旋律、节奏等方面的独特之处。
从中可以看出,创设音乐情境,为学生感知音乐铺设道路,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这比老师说一大堆的话来让学生进入课堂角色要自然得多、好得多。而且,课前播放音乐能够引起学生的审美注意,从而被音乐所蕴涵的真善美境界所陶醉,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
2 反复聆听,激发情感共鸣
听是参与音乐教学的关键,学生只有在聆听的过程中才能感知、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引起情绪上强烈的情感共鸣。而音乐美的本质其实就是音乐进行的过程,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同时也是音乐要素发展变化的过程。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虽无语义,但却是最生动的心灵语言。常言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就艺术形式来说音乐的特质就是情感抒发、情感的撞击、情感渲泄、情感交流、和情感审美。带领学生反复聆听音乐能让学生关注音乐要素的变化,使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不仅仅停留在外表的层面上,而是内心深处的体验,找到那种动人心魄的、使人感到震撼的艺术效果与境界。多让音乐本身面对学生,用音乐的情感来呼唤学生的情感达到共鸣的效果,那么经典音乐的欣赏将不再是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难点。
又如《钢琴音乐的奇葩》教学,其教学流程可以设计如以下几点。
第一,初步完整聆听《c小调(革命)练习曲》,感受体验音乐情绪。接着,教师布置聆听任务:你觉得这首作品是英雄性作品、战斗性作品、还是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为什么?学生聆听思考。
第二,复听第一部分主题,感受音乐情绪,并学唱主题。学生聆听并回答,教师总结。
第三,复听第二部分主题,感受与第一部分音乐的不同。学生聆听与讨论,学生总结。
第四,完整的欣赏马克西姆演奏的《革命练习曲》视频,并让学生谈谈对作品的认识。
第五,拓展欣赏郎朗演奏的《英雄波兰舞曲》视频。
在以上案例中,笔者第①步的设计是先听经典的演奏版本了解作品的原貌,大致了解作品并引发学生思考。通过第②③步的复听设计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要素,仔细、理性的体验作品内涵,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主题把握其中的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上的作用。通过对音乐作品主题的感知,引起学生作为聆听者与音乐作品作者肖邦的情感共鸣。在对主题有较为准确的情感体验把握之后,再进行改编以后现代版的视频的完整赏析,让学生对经典音乐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不仅让学生听着感觉“耳目一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让课堂教学的氛围显得轻松活泼。在学生对肖邦音乐作品特点有比较全面地把握之后再进行其他作品的拓展教学,不仅让学生对音乐家有更深的认识,对音乐作品的认识也将更有深度,对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有更深、更全面的认识。 (2)欣赏“国王合唱团”演唱的《解构巴赫》。
讨论:这个作品是根据巴赫的哪些作品改编的?(有几个段落)(分成6个段落,第一和最后一段分别选用了《g小调托卡塔与赋格》,第二段《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三段《谐谑曲》,第四段《G弦上的咏叹调》,第五段《勃兰登堡协奏曲》)合唱团的6位歌手都是来自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你能分辨出他们分别是什么声部吗?
巴赫被尊称为“音乐之父”,他的作品及作曲理论,直接将欧洲音乐带入了黄金发展时期,在巴赫逝世250年后,这种全新的演绎,究竟是发扬,还是亵渎?
很多人都认为,“古典与风尚”是各自独立,甚至是相互排斥的。因为从传统看来,古典代表永恒,风尚代表潮流,两者在生命力和艺术价值上不可相提并论。可是,静下心来一想,人们会发现,历史让它们始终处于交错与并行的状态―― 曾经的流行历经筛选,沉淀为经典;同时,当代的古典又由于新元素的加入而引领风尚。在本课的教学中,由于《巴赫》一课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内容,利用全新演绎的《摇摆巴赫》中的片段《解构巴赫》一曲来教学,能深入浅出的让学生了解巴赫和他的代表作。但是“摇摆巴赫”音乐会中,不少主人公被古典或传统音乐的观念认为是“离经叛道”,而这些人却用风尚的力量,真真切切地感召出人们在新时代的“古典情怀”。在这一课中先用教师预先设计的一段寓教于情的导语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眼球。建立学生欣赏的情感,再引发学生探究“经典是一种永不落伍的时尚”。通过设问引发学生对问题更深层次的思考与讨论,这也是鉴赏音乐的重要目的。
音乐剧《猫》赏析片段。
剧情总结。
魅力猫载着大家的祝福登上了九重天,获得了新生。这部音乐剧欣赏完了,《猫》的世界就是浓缩了人类社会。那么,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呢?送魅力猫升天,领袖猫最后一个动作是怎样的,包含了什么含义?
让学生欣赏音乐剧中的重要片段,引导学生挖掘其中的内涵,引发学生的思考。在交流与探讨中理解音乐剧《猫》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在《猫》的故事里学习猫儿们最后的礼让精神。体会善良的猫儿们最后的旷阔胸襟,因此在潜移默化地过程中建立起了对亲人、对他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
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证明,音乐不仅是一门抒发感情的艺术,而且还能通过音乐形象的逻辑来表达深刻的哲理思想。因此在音乐欣赏中应该进行生动具体的情感体验,而且还需要进行准确、深刻的理解认识。同时结合实际的学情适当的调整教材教法,有机结合各种手段提高欣赏质量,并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精神上的愉快和满足。
总之,音乐是有意义的,但是,它不能仅仅依靠语言的、逻辑的方式去进行诠释。因为音乐的意义更多地需要人们用音乐思维的方式通过聆听去感知、体验、表现、创造、理解、评价和判断。同时,学生的情感、态度在成长历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引导学生健康向上、乐观积极的精神基石。高中学生对经典音乐作品缺乏认识,甚至排斥欣赏,是社会问题、教育问题,更是亟待解决的现代音乐教育问题。因此,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应该充分认清现实状况,引导学生不仅聆听音乐,更要对音乐的特点、背景、知识等情况做全面的分析,用美的音乐感化人,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用丰富的音乐丰富并完善学生的情感世界。在音乐教学中注意“以人为本”,选择合适的方式与方法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又不失生动活泼的情境式的音乐课堂中,快乐愉悦的生活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音乐课程的性质和价值突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了新课程的特质是情感审美,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其教育效应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震惊、顿悟等情感层面。因此,情感不仅仅体现为学习兴趣、学习爱好和学习热情,更体现为情感本身的体验与内心世界的丰富。
笔者相信,通过强化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学生是快乐的,老师也是快乐的,世界更是美好的。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178507.html上一篇:高中英语新课程写作教学尝试
下一篇: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