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一、高中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1)学生自身问题。高中生们正值努力追梦的年代,此时的他们处于身心成长的躁动期,避免不了犯错。一旦高中生们心中的梦想和追求受到打击和影响的时候,如若缺乏相应的心理教育,学生们难免会产生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等现象。同时,不同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差距很大,加上沉重的课业负担,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得不到发展,自然难以健康积极地投入学习生活。此时的学生们正值青春叛逆期,对新事物大胆而又好奇,有的学生常常会被叛逆情绪冲昏头脑。
(2)周遭环境问题。“孟母三迁”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为了孩子能有一个安静合适的学习环境,很多家长可谓是煞费苦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诱惑导致个别高中生往往难以把持自我,陷入浊流。高中生的自我认知还未健全,对事物是非判断的能力还不够独立,一些周边同学、社会娱乐场所、亲朋好友等等,都可能成为直接或间接导致高中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从一些青少年犯罪现象来看,绝大多数都是由于周边环境的影响而走上邪路的。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强化宣传,全民教育。应该承认,我国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有的学校违背人才成长规律,只是一味利用学生成绩来评价学校实力,导致很多高分低能学生的出现。要想实现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宣传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呼吁全民行动,共同教育。除了学校,社会、家长等也应该行动起来,与学校一起,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杜绝不良信息的影响。对于学校而言,在实施文化教育的同时,强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学生之间团队合作、互帮互助、相互交流,帮助学生、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对于家长,切忌一味宠爱、溺爱孩子,给予孩子独立成长的空间。很多家庭条件优异的家长,过分呵护自己的孩子,阻塞了孩子与社会接触的途径。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家长要鼓励孩子去接受磨炼和体验生活,从而更早地越过青春期,走向思维的成熟。对于社会方面,必须不断净化社会风气,将不良信息、不良文化的影响降到最低。只有学校、家长、社会这三者相互协作,对高中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才会更加有效。
(2)深入调查,对症下药。高中生群体是由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所组成,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对症下药。只有针对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找出问题根源,并不断总结和归类,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才会早日改善。对于学校教育而言,教师必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于学生出现的异常表现,要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做到教师与家长的联动,及时将学生在校的动向和表现向家长传达。在目前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很多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每位学生都需要的,只要关注那些出现问题的学生即可。当然,这样的想法无疑是片面的,那些成绩好、教师眼中的优等生往往是更加需要教师的关注和引导。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中都备受关注和呵护,长此以往导致优等生缺乏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遇到一点点挫折就可能自暴自弃。在每年的高中生心理健康调查中,不乏一些“优等生”出现不健康的心理,有时可能只是成绩落后了几名,就可能产生轻生、报复等不健康心理。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往往是隐性的,需要教师在与学生不断沟通交流中才能得以察觉和改善。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是全面的、深入的,必须是经过调查的,只有针对性教育才会更加高效直接。
(3)积极实施,教育渗透。为什么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呢?笔者认为,是由于社会各界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忽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片面性,导致学生难以受到科学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它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习惯养成和耐心教育。对此,社会各界必须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学习生活中,积极实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大量的心理教育实践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与日常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只有在点滴的生活积累中,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才会不断改善。在目前的高中教育中,针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就是心理健康班会,教师会在各个阶段内对班级内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及时疏导和解决。同时,也对学生实施健康预防策略,向学生们宣传法律知识,推崇尊老爱幼、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此外,向各科教师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通过选取榜样人物,为学生们树立道德楷模,鼓励学生反馈交流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政治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加强法制和德育教学,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断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型人才。当然,目前我国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帮助,唯有良好的外界环境才可以保证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178583.html下一篇: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实效性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