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一、何谓“有效”
“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
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关注课堂,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从而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教育部课改专家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
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包括学生的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
“有效教学”包含三个基本要素:(1)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2)有效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得到增长,身心素质得以进步、成熟;个性成长,创造力获得培养以及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有了提高。(3)有效益: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且吻合的程度较高。
二、如何“有效”
1.有效“讲授”
无论教学如何改革,“讲授”仍然作为“有效教学”的一条有意义的教学方式显得卓尔不凡,但传统的教师讲授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总是源于某种过度的、不恰当的“讲授”。课堂教学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满堂灌、满堂压”,欲“以量取胜”,其结果是老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听得很辛苦,许多问题学生听不懂或当时糊里糊涂听懂了,但并没有听懂其本质、其精髓、其精彩之处;二是,老师在新课改下的课堂中成为看客和局外人,教师昨日的一言堂变成了今天学生的一言堂,“填鸭式”变成了“放羊式”,这样的教学都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完美课堂。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在讲授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提高课堂效益。课堂上该讲的要讲到位,该让学生自主构建、自主探究的要充分地让学生自主构建、探究,使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能“记得住,说得清,写得出,用得上”。要求做到“三讲三不讲”,即讲规律、讲思路、讲方法,不讲偏题、不讲怪题、不讲不典型题。力求一题一类型,一课一收获。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可能地提高质量。要尽可能地删除无效教学环节,力求高质高效地完成每一课时。把传统的讲“是什么、有什么”转变为讲“为什么、怎么样、有何用、怎么用”等。课堂教学要注意把握讲授的高度、深度与效度。让学生在“未知中探索,探索中求新,新知中迁移,迁移中运用”,切实贯彻新课程的探究精神。
当然,无论“讲授”多么有效,教师若想有效地激发学生“投入”学习,则需要有效地“提问”并“倾听”学生的声音,使教学保持某种“互动”的、“对话”的教学。
2.有效“互动”
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在这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
有效“提问”需要使问题保持一定的开放性。遗憾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恰恰是“封闭”的问题最常见且泛滥成灾,特别是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中。当教师的提问缺乏基本的开放性时,教师的“提问”不仅不能给教学带来生机,反而对课堂教学带来“满堂问”的干扰。糟糕的是,这种“满堂问”的干扰常常是以“提问”“启发”“对话教学”“互动教学”的名义,堂而皇之。当教育界屡次倡导“对话教学”“互动教学”之后,依然保持“一言堂”“满堂灌”教学习惯的教师似乎不再多见。但教师从“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习惯走出来之后,不期又遇到了“满堂问”的尴尬。
“满堂问”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几乎成为普遍的现象,教师的新习惯是用自己设定的“问题”领着学生去找寻系列“标准答案”。满堂问与满堂灌相比,虽然形式上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不承认学生是可以自主学习的人,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这种“满堂问”的课堂里,教学气氛是活跃了,甚至显得有些热闹,但学生受益不多。
课堂提问本来是一种基本的课堂教学活动,问题设计的好,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学习。但如果用一些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如果用一些只有唯一答案的问题领着学生朝着同一个方向迈进,学生就没有了自己,没有了自己的方向。这样的学生从小学就会揣摩、猜测他人的意图,学会察言
观色。
3.有效“训练”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习题设计是教学流程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可以达到巩固、强化新知的目的。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习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就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误区,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要提高化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就要做好以下几点: (1)灵活设计课堂练习的内容
课堂练习的内容灵活了,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能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深化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设计时,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设计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践练习等,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思维”飞起来,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产生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这时学生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去克服困难,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使练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地设计课堂练习
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要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其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的、愉快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3)设计有典型性和生活化的课堂练习
一节课时间有限,因此我们课堂练习的设计要少而精,这就要求我们设计的练习具备典型性,既能集中体现课堂教学内容的精华,做到题量适当,恰到好处,又能通过设计的练习达到巩固知识,举一反三、拓展思维、培养基本技能的目的。
(4)开放性地进行课堂练习
开放性是相对封闭性练习来讲的,一般是指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
三、是否“有效”
经常听到老师的抱怨:“这类题目明明己经问了三遍了,还是不懂,更谈不上运用;略加改变条件,就束手无策,真是让人难以理解。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越来越差,不会做题。”也经常感受到学生的困惑:“老师讲的时候听得明白,上课认真作好笔记,但碰到自己做题还是不会正确分析,找不到突破口,该怎么办?”所以,作为教师要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要在“有效”与“高效”上做文章。
反思一: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路
传统的化学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应拘泥于一种教学模式,多给学生以主动权,让学生以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方式来完成学习,则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反思二: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积极探究的学习氛围
英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生学习任何科目,决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去求取知识与组织知识。”可见兴趣是源泉。而学生之所以能做到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思索,是因为它的问题来自于他们平时的疑惑之中。因此这样的问题情境,既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新的热情和思维,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又能充分发表学生的见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迸发出令人惊喜的思维火花,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激情。
但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些方式所存在一些时间消耗过多,对教师要有高超的课堂驾驭的能力;我们还应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教学方式?因此一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寻找使用性更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能在做习题中培养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总之,有效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理念,作为一种价值追求,作为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必将引起作为教者的更多的思考与投入,只有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的完善与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178635.html上一篇:职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初探
下一篇: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