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一、高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近些年的教育改革中,开始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开始优化教育教学的策略与模式,为实现教育的良性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成才而努力。但是,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说,还存在一定的应试教育思想,还没有摆正师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还不能实现人性化、多元化和科学化。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和心理的健康发展,但是关乎学生前途与命运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有的学校却有所淡化。在高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有时也是形式大于内容。教师重视不足,教学方法枯燥,教学内容滞后,没有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1)教育内容空洞,缺乏实用性。在高中阶段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的学校在课程设计和学时安排上,没有做到科学设计,在教学内容上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和滞后性。这就导致有的高中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不愿意聆听,也学习不到有效的知识。可以说,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时流于形式,根本没有发挥应有的实效性。在有的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时候,缺乏专业人员的授课。虽然有的学校有心理咨询师,但是由于教师配备较少,再加上学生不愿意主动去咨询师咨询,所以,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都是班主任或者其他科任教师兼职任教。由于没有专业的知识,所以,在讲授的时候多数都是照本宣科,采取灌输式或者满堂灌的方式来授课。面对抽象枯燥理论化的心理教育知识,学生也是一知半解。长此以往,根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不能有效结合学情,对于学生较为关心的异性问题、早恋问题和交往问题是避而不谈。心理教育的内容显得失真、空洞,学生自然提不起任何的兴趣。
(2)教育方式单一,灵活性不足。在高中阶段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总体来说教学设计不够灵动,校本研究滞后。也就是说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做到因地制宜。比如教学方法,多数采用的是讲授的方法,课堂的互动较少,课堂中师生的交流与互动较少,学生多数的时候都是被动接受。在教学案例的选取上,不能选择那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一举例都是典型的个案。对于高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特别是高中生密切关注的情感、性等问题避而不谈,只对一些模糊的可讲可不讲的问题进行简单剖析。这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远离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3)心理辅导随意性强,缺乏约束性。在高中阶段,由于学习任务较为繁重,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大,急需相应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教育。但是,如何帮助高中生排解实际的学习压力和青春期带来的萌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却没有进行详细设计。在教学内容上,也是东一下,西一下,教学具有极强的随意性。笔者调查中发现,有的学校根本没有制订详细的心理教育计划,在相应的学科建设、学科教学和部门建设上都存在严重的滞后性。针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好坏来说,也没有一定的评定标准,这也就导致做与不做,做多与做少没有实质差异。为此,个别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不走心,不认真,就连基本的态度都没有。这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二、提升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探究
高中生是否具备健康的心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与成才。目前很多的数据也已经证明,有的高中生确实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为此,面对着新形势,心理健康教育的从业人员一定要认识到工作的急迫性,采取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确保高中生获得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
(1)丰富教育内容,突出实用性。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高中阶段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上都给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内容上一定要具有多元化和针对性,按照高中生的特点和所处的时期,定期举行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生棘手的早恋、学习压力等,给予重点关注,在交际、态度、习惯等方面给予引导。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实施灵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让学生参与其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且开展有针对性的解读,规避假话、套话和空话的产生。在教学的形式上,除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外,还可以开展心理辅导讲座,开展一对一的心理健康跟踪,让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2)提高教师素质,实现有效教育。面对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形势,各学校一定要高度重视,狠抓落实。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的引进,一定要把优秀的人才引进来,让专业教育取代兼职教育,这样才能提升教育的质量。对教师来说,一定要走进学生,了解学生,从学生当中寻找教育教学的资源和案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对于处在萌芽状态的心理健康问题,要及时提醒学生,把问题扼杀在摇篮里面。
(3)强化教育管理,提高教育效能。为了优化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强化认知,让学生和老师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各学校在重视的同时,要强化管理,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常态化与科学化。在成绩考核上做到全方位考察,包括德、能、勤、绩、廉等方面。此外,还需要严格制定考核的内容、标准、程序和处理意见等,从制度上保障教育过程的有效性。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178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