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随着时代步伐的飞速前进,新课程改革如春雷唤醒了我们每位教师。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很多地方无情地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致使学生思维僵化、呆板。新课标则鲜明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沉闷的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活力,提高了课堂效率。其中探究的价值在于深入学习、升华知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趣生疑发现问题
如在学习《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节时,通过滴水生火、生活中的焰火、黑白烟幕弹等趣味魔术引发学生对趣味魔术中蕴涵的科学知识产生兴趣,激发其对趣味魔术中蕴涵的科学知识进行探究的动机,从而使学生自主地融入到探究钠的性质与应用的课堂教学中来。综上所述,教师要建构的问题情境,应能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心理倾向,并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习的动机。问题呈现要巧而生趣、准而能思,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内驱力。
二、明确任务,问题探究
在强烈求知欲的驱动下,学生会带着问题查找资料、研讨教材,做到边思边议。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提供探究问题的背景材料,使学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线索。要有选择性地、适时适当地向学生提供符合教学要求的各种资料和信息,架设新旧知识之间的线索联系,让学生作有意义的选择。要善于点拨、诱导,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启发、激励,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勇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提出问题,进一步激化思想,激活学生的创新灵感。如在准备学习Na202性质时,第一天化学课尾教师做“将Na2O2投入H2O中再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的实验,让各学习小组课后展开讨论,分析反应机理,搜集材料,提出假设并可到实验室进行验证。各学习小组都活跃起来,积极准备,第二天在课堂上各小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认识:(1)反应的试管发烫,说明Na2O2与H2O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酚酞受 热分解;(2)由于H2O较少,Na2O2与H2O反应生成的NaOH浓度太大,使酚酞试液褪色;(3) Na2O2与H2O反应有O2气体生成,是O2使酚酞试液褪色;(4) Na2O2与H2O反应不是直接生成O2,先生成H2O2,H2O2使酚酞试液褪色。对于这几点不同的认识,教师通过引导小组间的“反质疑、反验证的手段”,以此将学生思维推想更高层面,并给予恰当适宜的点拨、诱导,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将无色酚酞试液加热后滴加NaOH溶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1)不正确。将酚酞试液滴入到浓NaOH溶液中,酚酞立即变红色后,逐渐褪为无色,向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酚酞褪了色的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仍为无色,(2)不正确。将新制O2通入红色碱性酚酞试液,红色不褪去,(3)不正确。最终得出(4)是科学的解释,并得到H2O2具有强氧化性、漂白性这一新生成的知识。这样,通过小组合作、集体探究,教学难点可顺利突破。
三、重视概念的科学探究,在理解的层面形成知识体系
科学探究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传统化学课程内容的选择更多地关注知识结论,而忽视了获得知识结论的过程与方法。化学新课程将科学探究作为重要的课程内容,把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作为学生学习的对象,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改革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科学知识的学习与科学方法的学习以及科学本质的学习联系了起来,充分发挥了科学探究对于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总之,基于新课程的特点,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该大胆尝试,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善于构建课程内容的问题化,积极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通过以化学实验为基础的探究式教学和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178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