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一、语文教学是学生个性培养的重要途径
语文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生活中离不开语文,学好语文不只是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吸收,也要善于借鉴外国文化中的精华,同时更重要的是能将人的共性与个性协调起来,从而培养出有共性品质的优秀个性。因此,在日常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发挥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和人文性,巧妙地将语文课程的这些基本特点融入到特定的情境之中。只有转变了教育观念,看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注意培养这种难能可贵的个性,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更加有利于其智力与创造力的开发,变苦学为乐学。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这个过程中特别需要做到科学引导、循序渐进。此外,相比于其他学科,语文更富活力,更应该走在贯彻落实教育的“个性发展原则 ”方针的最前沿,不至于让祖国的花朵成为了泯灭个性的温室盆景,千篇一律而经不起严寒与酷暑的考验。
二、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个性
(一)个性思维的培养
个性思维,顾名思义就是指个体要具备“个性”,并在其思维过程中体现思维内容和思维角度和方式上的独特性,从而创造出不同与他人的思维成果。个性思维活动的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必须要在其他思维活动的共同作用和协同影响下产生效力。只有从多个方面考虑,让个性思维从无序走向有序,才能使思维活动真正达到创造性的作用。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培养学生的求异性思维。在对事物进行关注和解释的过程中,要将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善于发现事物的不同面。在如今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要排除原先的聚合思维的干扰,引导学生不要迷信权威、书本以及教师,鼓励学生多质疑、多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即使这种质疑或见解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也要给予充分的宽容和及时的引导,万万不可打击其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思维的开放性、灵活性以及流畅性构成了发散性思维的主体。
通过对发散性思维的运用,可以将那些散乱的知识进行一定的串联,实现举一反三以及一题多解的效果。更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角度有所不同,思维发散开来之后,知识碰撞交融,产生耀眼的火花,照亮每一片渴望进步的心灵热土。
第三、培养学生的逆向性思维。逆向性思维要求对事物进行一系列的逆向分析、比较和探究,从中寻找到真理所在。例如在很多文学作品中,出人意料的结尾往往使人们印象深刻,备受人们关注。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详细剖析主人公当时所处的时代特征和社会环境,对其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比较,认识到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和必然性。
(二)阅读个性的培养
阅读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一个人在课堂上侃侃而谈,而应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营造自由、开放的个性化阅读氛围。教师应关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不同学生的阅读个性,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学生中提倡要多涉猎不同题材、不同方向的优秀作品,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引导并启发学生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阅历等等的主体阅读经验,积极主动地将自己的阅读体验、感受,用自己个性化的形式表达出来。比如在对课文《阿Q正传》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针对课文内容设置几个小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作者创作的意图是什么?阿Q这个人物代表了那个时代哪类人?为什么要在文章中说这句话?此类等等。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交流,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教师之间的融汇、契合。以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实现个性化的阅读。
三、结语
个性是创造力的源泉,我们的课堂教学因充满个性而活力四射。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都要牢记一点:充分宣扬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特别是在思维和阅读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由“客我”向“主我”转化,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学习,提高学习的可持续能力,促进个体社会化进程。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绽放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让教学效果达到更为理想的要求。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179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