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1.培养坚强的意志
体育活动要克服诸如恶劣气候、意外伤害、动作难度等客观因素和畏惧胆怯、疲劳损伤等主观因素的困难。学生必须克服主、客观两方面的困难,才能顺利完成体育活动,如果体育项目要达到一定的运动水平,需要学生付出极大的努力和汗水,还要必须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在这个过程中,意志品质得到了磨炼,培养了高中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2.培养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体育教育以竞技抗争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学生参与,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一直贯穿着竞争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运动竞赛,可以增加竞争意识,培养进取精神。一些集体性的体育活动,还需要配合默契,同心协力,因此可以有效地培养群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3.协调人际关系
体育活动需要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可以增进高中生与他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同时,通过体育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责任感和群体责任感,并学会以积极的态度关心他人和帮助他人。
4.缓解精神压力,消除心理疲劳
高中生面对紧张的学习压力,普遍感到压抑和疲倦,容易引起心理上的不平衡,渴望能从压力中解脱。体育教育正是满足了学生的这一需求,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有助于缓解紧张的身体和心理,缓解学生的精神压力,消除学生的心理疲劳。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策略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尊敬、喜爱和信任之情,会让学生心情愉快地完成体育课教学任务。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组织好每一个环节,关心每一名学生,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每一个正当要求。教师还要善于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感情,赞许的目光,鼓励的话语,或者是简单的动作都能让学生感知到老师的关注。教师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内心,分享学生的悲伤和快乐,理解学生的孤独、失望、气愤等情绪。教师对学生关爱、尊重、负责,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奠定了基础,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产生深远有益的影响。
2.有效利用体育活动
体育教学是学生亲身参与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活动中的一切有利因素,精心组织、恰当引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1)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体育教学的很多内容,都要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才能完成。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同时又要顾全大局,通力合作。
(2)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高中生的自控能力还不稳定,一些简单重复单调的动作他们不愿完成,况且,很多体育活动要承受较大的负荷。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力求变简单枯燥的重复运动为情趣盎然的比赛、表演等形式,以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愉快学习,并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努力进取的坚强意志。
(3)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
体育教学的很多内容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进行的,在竞争中,每一个学生都会有争取胜利的愿望,但最后的结果是不可能都成为胜利者的。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调节学生的情绪,既要充分肯定胜利者,又要更好地鼓励失败者,要求学生做到赢得起输得起。
3.利用教学比赛,培养健康心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置合适的比赛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体验激烈竞争、团结合作带来的身心愉悦,以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如,在进行短跑训练时,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运用接力的形式竞赛。在整个竞赛的过程中,学生呐喊助威、鼓掌加油,小组内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交流,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促进了他们健康心理的形成。
4.多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可以减缓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加学生的自信心。高中生特别是表现较差的学生,平时在学校得到的表扬、赞赏少,作为体育教师,应该正确理解体育教学的目的,多表扬鼓励学生,以减缓学生的心理压力,促使其健康成长。如,组织一场篮球赛,让学生在球场上展现风采;组织小型的田径赛,让学生尽情放松……这样的体育教学可以消除学生紧张压抑的心理,他们有了属于自己的成功体验,心理就会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强烈意识,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179154.html上一篇:多媒体让高中语文课堂流光溢彩
下一篇:浅析高中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