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一、通过衔接教育培养“优生”
衔接教育是学生从低一阶段的学习向高一阶段的学习转型时,教师为使学生适应新阶段的学习实施的前期教育。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主要做两个工作:一是知识上的衔接,二是方法上的衔接。下面以化学学科教学为例说明这一问题。
从高一新生的实际情况看,学生在面对高一化学的学习时,有三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值得关注:首先,学生虽在初中阶段学习化学学科上花的时间较少,但在毕业考试中普遍成绩较高,所以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存在严重的轻视心理。其次,是因为初中化学学科的知识系统性较差,知识点少而零散,中考试题以考查记忆性知识为主,学生只要在课堂上听一听,课后适当背一背就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再加上教师工作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导致重视知识教学、忽视方法教学、放弃能力养成的现象较为严重。这样的教学现状必然造成学生的学习方法单一,把对化学知识的学习简单地与记忆相联系,明显不利于学生对高中化学的学习。第三,高中化学因为内容多、难度大,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再加上出于对高考这一实际情况的考虑,往往高中化学课堂容量大,教学难度普遍较高,而起始阶段的高中学生因为学习方法单一,不善于捕捉知识,极易造成输在起跑线上的后果。通过衔接教育,首先使学生认识到高中化学无论在深度、广度还是难度上都较初中化学有了很大的提升,要学好高中化学,单凭简单的记忆是根本无法达到目的的;其次,通过衔接教育,可以为学生学好高中化学做好知识上和方法上的准备,避免单纯死记硬背式的学习。当然,要做好这一工作,教师还需要在衔接点的选择、衔接方法的选择和衔接时机的选择上进行深入思考和广泛研究。
二、帮助学生渡过分化期
不论是哪个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和驾驭的知识,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决定一个高中学生能够成为“优生”的关键。
就高中化学而言,学生普遍感觉困难较大的是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化学计算的学习。从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看,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教学集中在高一上半学期和高二下半学期。在这两个学段,学生要完成对物质的量、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以及电化学的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突出特点就是化学概念理论集中、教学难点多而容量大、抽象思维要求高。“优生”虽然具有思维能力强、知识面广、学习方法灵活多样的特点,但他们在面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时,同样存在困难重重、力不从心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困难和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困难两个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做不好这个阶段的教学工作,会使部分第一梯队的学生分化到第二梯队,造成“优生”面大幅缩小的后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在熟悉概念性知识的教学策略的基础上,弄清楚学生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的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实验、教具、多媒体等手段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象化、枯燥内容趣味化;采用交流、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批判性和深刻性;采用分化难点、循序渐进、以练代讲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最终达到消除概念及理论这个拦路虎的目的。
三、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是指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矫正,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地应用于学习过程的一项教学活动。学法指导在本质上属于对学习活动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可分为活动的计划和活动的实施两部分,而活动的实施又包括课内学习活动和课外学习活动,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也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制定学习计划的方法和实施学习计划的方法(包含听课、笔记等课内学习活动和作业、复习、小结等课外学习活动)。除此之外,对学习方法的指导还应包括对具体学科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知识类型有各自不同的特征和思维方法。
四、给“优生”更多的自由学习时间
相比而言,“优生”在自我控制能力、自学能力、自我评价能力、任务计划和执行能力等各方面都要优于普通学生。课堂观察表明,“优生”在课堂上更善于自我调控和捕捉知识,他们能够敏锐地发现老师所讲的内容哪些是需要自己去听去学、哪些内容自己本来就懂,所以在课堂上“优生”总是能够做到一边听课、一边自学。这样下来,同样是45分钟的一节课,“优生”获取的知识比普通学生要多。 (下转18页) (上接4页)特别是在高三复习课堂上甚至可以尝试在某一合适时机把“优生”从课堂上剥离出去,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完善。教师只需要做好两个工作:一是随机性地督促学生的学习;二是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学实践表明:这种自助式的学习比随堂学习具有更高的效率,越是优秀的学生这种效果越明显。其原因有两个:一是将“优生”剥离出课堂减少了教师对学生的干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专注程度;二是因为剥离课堂后学生的学习是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的,学习的针对性更强,且“优生”的思维因为脱离了老师的干扰更加活跃,有利于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和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总结归纳出适合自己的问题解决方案。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优生”更多的自由学习时间有利于“优生”的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培养“优生”,提高教学成绩的目的,既要在课堂教学中想办法,也要通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之外想办法,让教学和学习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179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