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1 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的不匹配
《蜡笔小新》这个动画原本定位为成人漫画,因为在早期有许多关于性暗示的描述,后来受到影响才逐渐转变为适合全家观赏的作品,但仍是成人喜剧。比如动画中的小新是一个年仅5岁,正在幼儿园上学的小男孩。他内心非常早熟,喜欢欣赏并向美女搭讪;在他妈妈和爸爸的亲热的时候小新总是有意地打断,并且进一步骚扰;他跟他们班转学生小爱找对象,甚至谈“未来”……总之,小新这个角色的心理年龄远远超过了生理年龄,虽然作者利用这一点将动画变得受众变广了,但是对于是处于发展阶段喜欢模仿的小学生来说,这无疑会让他们变得早熟, 法国哲学家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們打乱了这个秩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皮亚杰等发展心理学家也认为人的发展也是有其客观规律的,我们必须遵循这个发展规律。
2 崇尚以暴制暴
受广大动漫迷喜欢的《热血高校》,全漫画书用大量的篇幅描写了不良少年们打架斗殴的颓废生活学校,因其“暴力美学”而风靡东亚。按照弗洛伊德的死本能的观点:每个人都有一种要摧毁秩序、回到前生命状态的冲动。这部动漫正是抓住了了小学生们的原始冲动,在小学生们看过这部动漫后,让本就受潜意识支配强烈的小学生们变得更加的暴力和凶残,在男孩子们模仿动漫中的人物变成“古惑仔”和“江湖大哥”后,学校将变成“江湖”和战场,欺凌现象和以暴制暴的现象就会滋生:身强体壮、胆大的学生就会欺负身材弱小的学生,而身材弱小的学生会想方设法强大自己后对欺负自己的学生以暴制暴,暴力成了解决争端的唯一原则,正常的途径反而会让学生们觉得“没面子”。当动漫中的一切很容易在学生当中形成一种氛围,那老师的教育往往不会得到学生的认同。这对于开展思想政治就与是有很大危害的。
3 性别模糊
性别认同是指在儿童早期形成合适的男性身份感和女性身份感,这个阶段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合适的性刺激反应,建立正常的异性关系和其他人际关系,培养孩子平等互助、相互关爱的品质。而在很多动画中有大量“伪娘”和“女汉子”的角色,这对于喜欢观看动漫的儿童来说是非常有害的暗示,使得他们减缓性别认同的速度,对外来的身心发展是很不利的。俗话说“性别是不能伪装的”如果偶尔出于兴趣扮成异性或可理解,但时间久了,会给当事人的交际、生活、自尊心、个性带来不良影响。归根到底是由个体的生理基础决定的。个体的性别认同对于适应社会是很有必要的,毕竟大多数人坚持自己的生理基础进行了性别认同,如过如果男生都变成了“伪娘”,女生都变成了女汉子,个体的性别认同会与生理基础发生冲突,造成身心紊乱,心理障碍由此产生,对于社会也是危险的。这种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难以启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得在“闷葫芦”中挖掘信息。
4 “腐”文化的盛行
“萌” “百合”“傲娇” “正太”“萝莉”“御姐”等这些热词都源于日本的动漫中的“腐”文化。说到“腐”文化不得不提到“耽美”文化,耽美(dān měi)一词最早是出现在日本近代文学中,为反对自然主义文学而呈现的另一种文学写作风格:耽美派。耽美派的最初本意是“反对暴露人性的丑恶面为主的自然主义,并想找出官能美、陶醉其中追求文学的意义”。耽美在日文中的发音为 耽美(たんび)tanbi,本义为“唯美、浪漫”之意,如耽美主义就是浪漫主义。耽美,沉溺于美,详细解释则是「包含一切美丽事物,能让人触动的,最无瑕的美」。后来这个词被日本的ACGN界用于BL(boy's love)漫画上,结果引申为代指一男性与男性之间的恋爱感情,最后更发展为男同性恋作品的代称之一。而腐文化就是消费这些耽美作品,其中坚力量是数量庞大的腐女,即热衷男男同性情爱的女性。小学生观看这些动漫无疑会过早地接触“同性恋”等腐文化,会导致错误的性别认同,过早的突破“禁忌”,这些对于尚不能明白是非和性教育知识薄弱的中学生来说是很危险的,而且由于中国的大环境下对于“同性恋”还不够宽容的前提下,正常的同性交往会受到很大的阻碍。很多的学生也会在思想上为此背负巨大的包袱.
参考文献
[1]瑞林,画在新课标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大学,013年.
[2]杨玉华,本动漫的德育意蕴及其启示机,想理论教育,009年第20期.
[3]赵仁义,治课本中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化考试周化2013年第22期.
[4]王敏,导人卡通形象体现的政治传播变革[J],传媒,014年第5期.
作者简介:
史磊(1991—),男,山西太原人,山西财经大学2015级(法学)学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上一篇:谈初中生物兴趣教学
下一篇:浅谈高中数学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