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 > 中学物理教学论文优秀范文欣赏(共5篇)

中学物理教学论文优秀范文欣赏(共5篇)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第1篇:中学物理教学创新教学浅析


  物理教学创新要求教师由重教转向重学:重结果转向重过程;重继承转向重创新;重知识转向重能力。有目的、有意识地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兴趣的培养


  1.要实行教学民主,从根本上改变“以灌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应当明白课堂教学是学生“学”物理,而不是教师“讲”物理。学生的学习活动是课堂的主要活动,老师的责任是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启动起来,组织起来,使他们能够紧张、高效地投入学习,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情,提供适时而有效的支持和帮助,使各类学生都能按自己的特点进行学习。如果教学是灌输知识,那决谈不上创新,但如果是由学生“自我构建”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必定包含着创新。因为学生的创新,不是从无到有的发明,只要获得知识的过程对他本人来说是独特的、新颖的。具有价值的,就是创新,而且,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逻辑地包含着基础知识,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以呈现教学目标、学习情景、活动情景等方式来呈现学生的学习任务,启动并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哪怕是物理概念、规律的背诵,都可以作为学习任务来启动、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2.要减轻课业负担,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开展课外兴趣小组,要让学生当主角,给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从策划、组织到具体实施都要由学生自己确定,推选负责人,教师则从旁指导和协助。如提出整体设想,给予必要的指点,遇到困难帮助解决。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就可以充分展示出来。


  3.要搞好考试改革,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考试题目不要出得太死,不要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可以适当联系生活实践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的能力。适当增加一些开放性的试题,允许一题多解,鼓励学生大胆探索、鼓励创新,有创见的答案要给高分等等。这样考,不仅能检验学生运用物理的能力,而且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二、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鼓励创新想象心理学研究表明,想象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是创新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我们可以用实验、图形、表格、模型、实例去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物理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多练习、多操作,这样大家开动了脑筋,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也增加了知识的总量。


  让学生巧于动手、勤于动脑是开发学生智力和非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人身两大宝,双手和大脑”。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要认识一个客体,就必须动之以手,智慧始于动作”。中学生的特点是好动、好奇、好强。教学时让学生巧于动手勤于动脑以动促思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的。


  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借助教具学具,让学生动脑、动手,使他们看到斑斓多彩的物理天地,激发学生去探寻物理的奥秘,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会观察思考、探索学习方法,养成自学习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启发创造想象。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对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进行创造性劳动和掌握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中要尽量唤起学生们头脑中储备的有关表象,引导他们延伸,从而加速他们从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转化。


  积极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要凭借教材,教会学生举一反三,推陈出新,引导学生进行回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加以分析归纳,得出规律。


  2.鼓励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开拓型的思维形式,发展发散性思维对培养创新意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在同一材料中探求不同答案,是培养发展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发散性思维又称辐散思维,是创造思维中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它表现出流畅、变通、独特三大特征。


  (1)注意训练、梳理,培养流畅性


  流畅性,是发散性思维量的指标。所谓流畅,是指学生的智力活动反应灵敏,思路通畅,联想丰富,能在短时间内汇集与所研究的问题有关的概念、公式、定理。


  (2)注意多变、多联想,培养变通性


  变通性,是思维活动不局限于某一框架中,不受消极的思维定势的束缚,能够随机应变,融会贯通,巧妙地应用公式与定理,使问题得到解决。变通性,一方面体现发散思维的质,表现了思维的灵活、适应、通达:另一方面,也关系到发散思维的量,变通的结果必然带来了发散思维量的增加。


  (3)鼓励别出心裁,培养独特性


  所谓独特性,是指思想方法新颖、奇特,能从一般所考虑不到的新角度去认识问题,提出超常的解决问题的构想、方法。独特性是发散思维的标志。


  3.鼓励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就是从反面思考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培养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以前人们把动物关在笼子里给人看,现在利用逆向思维把人关在笼子里(坐在汽车里)给动物看(参观野生动物园)便是运用逆向思维成功的典范。


  4.鼓励“争论”在课堂上适当引导争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品质。在进行概念、规律教学,阅读理解练习时,往往由于学生各自对概念、规律的理解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见解,从而引起争论。从教学角度讲,“争论”有利于加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从思维的角度讲,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因为“争论”是面对面的,争先恐后的)、广阔性(因为“争论”是针锋相对的)、深刻性(因为“争论”不是重复别人的意见);从表达角度讲,“争论”往往是即兴发言,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演讲才能无疑是一种极好的锻炼。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争论”。当然,引导学生“争论”要讲究一定的艺术,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总之,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前提。针对教学中的疑、难点,有意识地设置争论情境,让学生参与争论,既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又给学生一个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


  作者:安文辉

  第2篇: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情感教学,指教师教学过程中,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情感教学自古就有,《论语》开篇即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孟子在谈到认识万物之理时也说:“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孔子的另一句至理名言更为精辟,就是“好学,近乎知”,在古代“知”等于“智”,即好学的人为聪明人,明确指出了情感对学生智慧的直接促进作用.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教学中出现了严重的重知轻情感的失衡状况,物理教学中往往重视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片面追求分数,导致不少学生怕学物理,对物理不感兴趣.我国第八次新课程改革中情感因素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情感目标和认知目标、技能目标相辅相成,呈“三足鼎立”之态,在这样的形势下,在物理教育中渗透情感教学显得尤其迫切和有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在物理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情感教学.


  一、以身育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好别人的情感.”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新知识,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开拓视野,有广泛的爱好和兴趣,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师乐观的生活态度,对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将深深地感染着学生,为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其次,教师“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培养学生和自己的情感.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亲其师而信其道”,当师生情感处于十分和谐状态时,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包袱,心理放松,则必然思维活跃,富于想象、乐于探索,接受知识就容易得多.


  教师应善于运用面部表情、姿势和语言来表达内心情感,善于流露自己的情感,如对生活的热爱、对物理的喜爱,对学生的真诚,对工作的满腔热情……,要善于控制无益的激情和冲动,教学中时常遇到容易的题目学生不会做,讲过多遍的问题答不出,这时教师要耐心地找出困难所在,同学生一起共同探讨,这样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初中生的可塑性很大,教师应以动态的、发展的、多元的观念来评价学生,要真诚对待自己的每一位学生,和学生交流,给学生以鼓励,关心、信心和帮助,用热情、激情、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才能掀动学生情感的涟漪,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既有安全感,尊严感,又有积极性和进取心.


  二、以境育情


  物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删除其背景材料,去掉多姿多彩的物理现象,只注重结论和解题技巧的训练,是物理教学的一大误区,这样会使学生觉得物理知识干巴巴的,是一堆枯燥乏味的符号和公式,难以理解.创设良好的情境,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可以唤起人们相应的情感,以激发学生的感情,启迪学生的心灵和思维,使学生的智力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得到发展.例如结合教学内容讲述物理学家的故事,使学生了解物理规律发现的背景;课堂教学中很多内容是很难通过说就能解决问题的,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为学生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新闻报道中经常会涉及到物理方面知识的情景,学生有一种新鲜感,阅读与了解的欲望比较强,从中选取相关的内容,创设情景,非常方便,教学效果好.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设计悬念、疑虑、幽默等等,再加上情趣盎然的讲述,生动贴切的比喻,情真意切的语调,恰到好处的手势,必将深深地感染学生,吸引学生,把学生领进出神入化的境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创设情景要突出趣味性,使鲜明的创意立马就能扣住学生的心弦而进人角色.如讲“蒸发”时可先在黑板上用水写下“蒸发”两个大字,一会儿字不见了,学生于好奇之中自然进人“角色”,跟着老师饶有兴趣地探讨蒸发的科学原理.习题教学中,不能是单纯的纸和笔的运算,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多联系实际生活,为学生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例题成为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情景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使他们认识到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三、以理育情


  物理由于物理量多及其规律的概括性和抽象性,为学生的学习增加了难度.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开始能引起学生兴趣,全神贯注投入;过渡能环环紧密相扣,别具匠心;转化能自然畅达,波澜起伏;结尾能使学生茅塞顿开,余味无穷,发人深思.


  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提供物理现象、背景,由学生自己去体验、提炼、构建;在规律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切忌教师包办代替,让学生感到是自己在探究物理知识、发现物理知识.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把枯燥抽象的物理问题演变为具体直观的物理事实和自然流畅的思维过程.物理学的理论、定理和现象都体现着科学的美,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失时机地诱导学生去发现和体会物理学中显见的或隐含的科学美,使学生通过物理美的刺激、熏陶、感染,对物理现象和现象背后的规律的探索发生兴趣,这种兴趣不是来自外部的环境影响,而是受物理知识本身的吸引而产生的内部性动机,使枯燥乏味的物理教学变得有声有色,有理有情.


  四、以行育情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以取得教师和同学的尊重与注意,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如果长期得不到表现的机会,有的学生就会产生压抑、自卑、消沉的心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多安排一些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拓宽课堂教学天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充实课堂情感教学,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探索物理学中的奥妙,体验学习物理的乐趣、获得解决物理问题后的喜悦.例如适当开展做物理小实验、写物理小论文、搞物理小设计等各种有趣的活动.组织学生编写物理手抄报,学习物理科学家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演讲会比赛等.这些课外活动使教学课堂拓宽了,教学手段和方法多样化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增多了,学生从中产生发现的惊奇、自豪,满足求知欲的愉快和创造的欢乐等各种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学知识,长才干,认识到物理的价值,享受了学习物理的乐趣.


  情感教学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还体现在课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之余,重视师生情感的交流,利用多种方式,进行“感情投资”,哪怕是一声亲切的称呼,一道期待的目光,一个充满爱意的微笑等,把我们的情感化作涓涓流水,沁入学生的心田,给予学生学好物理的动力.在物理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促进物理教学,而且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者:丁春华

  第3篇:中学物理教学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探讨


  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个体发展,为了完成现代教育目标,中学物理课程加强了学生个体差异之间的观察分析并要求物理教师作出针对性的教学规划.分层次教学的教学规划是近些年比较热门的教学话题,本文就中学物理学科教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施作出讨论.


  一、前言


  人在发展学习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个体与个体之间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教育心理学对此展开分析调查得知,这些影响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直接形成个体差异.除了教育心理研究以外,教学实践也能看到中学生在心理特征和生理发展期间存在一定的客观差异.对于物理教学而言,允许学生在对学科知识的接受能力和物理课程学习兴趣之间有差异存在.学生是课程教学所要面对的主群体,为了他们的全面发展,必须尽可能地创造有利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班级授课制是国内中学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制度,虽然在教学效率方面能够满足教育基本需求,但是在学生个性培养方面,却无法正确处理其个体差异的发展,不利于因材施教的教学实施.为了满足这一现代教育需求,有必要对不同基础、不同个性的学生设计针对性较强的多层次教学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的提升.


  二、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基础


  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了解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对他们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或措施,培养他们成为不同类型的社会人才.孔子始终秉持这样的教学原则,并在日常教育过程中严格要求,最终取得了不凡的教育成就.学生个体差异的承认和学生个体特点的了解是因材施教的一大前提.了解学生的常用方法有谈话和观察两种,谈话可以分个进行,也可以多个进行;观察内容以学生的语言和行为为主,从中了解他们的行为习惯和思想,依据他们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教育.这也正是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基础,有了古人的教诲作为引导,现代中学物理学科教学效率将有大幅度提升.


  三、物理学科分层次教学实施操作


  1.学生主体的分层


  分层次教学第一步是完成学生分层.首先,教师作为实施人,要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具体信息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调查.像学习兴趣和知识同化状况的就可以从学生的上课表现、卷面成绩、习题的完成情况来进行观察分析;而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或是内在潜能等,可以通过访谈、档案查阅、调查问卷以及课外活动组织来进行了解.其次,教师通过多种方式搜集到信息,经过综合分析后在进行量化统计,建立班级信息“数据库”.最后,依据综合信息对学生进行教学分层规划.层次的数量可以按照实际教学情况来决定,笔者将教授班级分成了X、Y、Z三个层次.X层学生人数最少,该层学生主要有对物理知识不感兴趣,学习能力较弱,各科学习成绩通常在及格线以下,课堂表现不认真,课后习题完成率低等学习表现;Y层包含了大部分中等学生,他们虽然对物理知识没有特别感兴趣,但抵制情绪也没有十分强烈.知识传授期间可以做到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讲,基础知识掌握效果好,但是学习方法不够灵活,学习方法灵活应用性不强,面对学习难题时容易产生退却心理;Z层学生的学习能力较为突出,学习知识兴趣浓厚,卷面成绩较为优异,学习创造能力强、发散思维运用能力佳.教师需要在分层次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给予每一位学生人格充分的尊重,层次分组结果不对外公开,避免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受到创伤,打击其学习积极性,形成厌学心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组合,学习小组的成立可以实现小组成员取长补短、共同学习的教学目标.当碰到争论性较大的课题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讨论,既能够培养学生群体的合作精神,同时也让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调动,为物理学科整体教学效率的提升打下扎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的分层


  要想教学活动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关键所在,目标制定的科学性直接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以往教师按三个维度的标准来对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分别是技能与知识、方法与过程、价值观与情感态度,教学目标按维度分类并不等同于目标分层.因此,教学目标的分层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层次设置,按学生层次来设计教学目标.以技能与知识这个目标维度分层为例,对于X层次的学生而言,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基础知识的夯实方面,让他们能够理解并掌握一些基础性的定义、概念和公式;对于Y层的学生而言,必须要求其熟悉并学会应用课程标准中要求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而Z层学生则可以将其教学目标提高到课程标准以上,或将其知识面应用拓展到日常生活当中,时常与他们讨论知识学习的难重点应该运用怎样的学习技巧,教学实验方面可以进行怎样的改革创新等等.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确立以后,物理教师可以做出针对性地提问和讲解,真真正正做到有的放矢,让教学质量提升的教学目标能够更快、更好地实现.


  物理学科既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具备理论学科的抽象性,因此该学科学习对中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学困生”是每个班级或多或少都有的学生群体,“一视同仁”的教学引导只会让教学效果呈现严重的两极化,学习困难的学生丧失学习信心,知识掌握能力突出的学生又会觉得教学无法满足学习需求.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难题,中学物理教学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意义十分重大,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让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作者:蒋正国

  第4篇: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教学以其课堂信息含量大、节省板书时间、题材丰富形象、形式活泼多样以及便于学生课后复习查询等优势,己确立了其在今后教学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这一现代教育手段已在各中小学校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被争相采用。当前,教育改革中—个最热门的话题就是关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应用,即如何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大容量的非顺序式呈现,和学生在CAI活动中能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决定其作为教学手段的优越性。具体说来,有以下几方面优点的应用:


  1.放大效果


  物理现象中有很多是很难用肉眼看清的,有些甚至借助最现代的仪器也很难看到。利用计算机的模拟,我们可以把一个原本无法看到或看清的现象纤毫毕现地呈现到学生的面前。例如在大气压强一节课中,利用Flash软件大气压强随气体粒子的减少而减小的动画,可以清晰地展示出粒子多少与运动快慢跟大气压强大小的关系,这样,微观的现象得以宏观再现,十分有利于学生对大气压强的认识。又如:原子物理中的粒子散射实验,原子的内部结构,学生可能对这些情景比较难以想象,理解,这时用几何画板就能准确描绘,帮助理解。


  2.时间延迟与加快


  一个物理过程的进行时间有长有短,长的象宇宙的演化,象某些原子核的衰变,动辄数十万年,远远超出了一个人的寿命所及。短的像闪电,像光和物质间的作用,一闪即逝,在你尚未来得及感觉的时候它已消逝无踪。对于这些自然界中转瞬即逝,不易细致观察的物理过程,多媒体技术却可以把快节奏变为慢镜头,甚至于把一个过程分成几个片段放映。当然,在实验室中我们可能加快或减慢其中的一些过程,但有更多的现象却是无法改变它的进程的,这时,计算机在教学上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例如:研究动量守恒定律中两个小球的弹性碰撞过程,多媒体动画可把它分为碰撞前、碰撞时形变先变大后恢复、两者又分开后各自运动三个慢镜头过程,有利于学生想象和分析。在计算机上,我们可以把一个自然界中无法变动的过程随意地加快或减慢,帮助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的理解力还十分有限的中学生更好地形成的感性认识。


  3.重复性


  物理现象的可重复性似乎是不容置疑的,物理规律如果不能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得以重现从而得到反复验证的话,便不会得到承认,那么,这方面计算机还有什么用武之地呢?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实际教学还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在一节课中,你呈现给学生的实验现象可能需要远远不止一节课的准备工作,实际实验的可重复性还可能受到天气的影响,或者需要考虑成本的因素,安全的因素等等。而计算机则完全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当程序完成后,模拟的现象可以任意次地重复。同时,还可以就实验中的某一步骤进行反复的播放,以加强对该步骤的重点强调。例如: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学生对物体在三个位置(两倍焦距以外,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一倍焦距以内)的成像特征理解有点困难,如果用几何画板软件制作一个像随物体位置变化而变化的课件。那么,成像的虚实、放大与缩小、倒立与正立等特征与物体的位置关系会一览无遗的呈现在学生眼前,同时让静态的东西变为动画,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反应慢的同学也可以反复看,这样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接受起来就很轻松。


  4.理想化


  物理研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便是近似,于是便有了许多理想化的模型,中学教学中有许多这样的用词:光滑(无摩擦)、空气阻力不计、匀速直线运动,但每一位物理教师都明白,这些情况在实际中都无法找到完全相符的实例。当然,许多现象可以通过巧妙地设计达到近乎完美的近似,比如为了减小摩擦力而采用的气垫、磁悬浮、真空等,但真正的理想化在现实中是绝不会出现的,有些现象甚至连近似都无法轻易达到。在计算机中你则可以完全不必担心次要因素对现象的影响,因为程序设计过程中你可以预先将这些因素排除在外,还有什么比让学生观察到真正理想化的物理现象更好的理由让你去使用课件呢?


  5.节省时间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花较多时间写板书,特别是上课时写例题、画图用的时间较多。如在讲"滑块与小车相对滑动"专题时,需画许多物体运动过程示意图,找位置关系,教师累,学生也觉得繁杂,但如果相对滑动过程用电脑多媒体演示的话,过程就很清楚,只需将课前制作的文本、公式、图片等资料显示出来就行,且可以通过各种控制器,使过程进行演示,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6.抽象问题形象化


  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在单纯语言讲解的情况下,感性材料不足,教师只能做现象分析,说服力不强,学生感到知识抽象深奥,难以掌握。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多媒体把抽象理论和抽象模型具体形象地展示在屏幕上帮助学生理解。如在电磁振荡过程中,LC回路中通过线圈的电流强度、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电场能、磁场能都作周期性的变化,一般的演示实验只能让学生观察到串联在电路中的电流表指左右摆动,不能观察到电流、电压、电场能、磁场能的具体变化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利用计算机就可以形象动态地展示出各量的变化过程,使学生看到电流、电压、电场能、磁场能是怎样逐渐变化的。并可以同时用单摆作简谐振动时重力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来类比电磁振荡中电场能和磁场能的相互转化,课后学生反映理解相当透彻,记忆牢靠。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1.硬件要求高


  随着计算机运算速度的提高,程序的编写者对程序的运行效率越来越不重视,而随着存储介质的进步,程序的“身材”也是越来越肥胖。这似乎竟已经成了一种风气。微软的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它们对硬件日益苛刻的要求几乎成了许多囊中羞涩的电脑迷们的恶梦。所以,当你在准备制作一个课件时请留意,你的课件是否可以在更低档次的电脑上用。毕竟,共享是电脑网络的初衷。


  2.现象本身不真实,影响说服力


  这一问题是无论如何也无法避免的,模拟现象无论如何精美逼真,立体感如何强,都只是在一块小小的屏幕上的图像,它永远不可能取代实物,学生有充分的理由对这些现象保留自己的怀疑。当然,如果你理解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辅助”二字的意义的话,你便不会认为这是什么遗憾,正如我们对其它教学手段的理解一样,它们之间只有相辅相成,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如果有可能的话,做每个模拟实验时都应当同时进行实物实验,哪怕实物实验是多么的困难,让学生了解实物实验的难度、强度有时更能促进学生的思考。如果做不到,也必须尽可能地解释实验的依据,而不是播放一下演示了事。


  总之,充分认识多媒体课件在物理课堂中的教具地位,掌握它的长处与短处,并能在课件制作中和实际教学中加以改进、克服或补救,制作出符合学生特点、教材要求的优秀课件,更好地使我们的学生真正从中感受到物理世界的动人魅力。正确认识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与不足,我们在进行物理教学就可以多方面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作者:张艳萍

  第5篇: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探讨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备受教师的关注,不少中学物理教师已经开始实施,并且取得不错的效果。与传统物理教学方法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提高中学物理教学效率,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并且把物理知识运用到具体生活中。


  一、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必要分析


  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和身体都处于成长发展时期,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能力与学习天赋等都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中学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然后再开展分层次教学,从而使提升整体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与能力。由于不同学生的成长环境与生活经历不同,差异明显,其学习能力有很大程度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中学物理教师很有必要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体会到成功与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提升学生自信,从而帮助学生提高物理成绩。目前,大部分中学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比较落后,教师无法兼顾每位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所以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容易产生这种现象: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感觉物理知识不够学习,而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则感觉无法消化所学习的物理知识。如果不改进教学方法,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与物理成绩两极分化现象就会越来越严重,不利于中学物理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中学物理教师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二、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具体策略


  1.教学对象分层


  中学物理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学对象就是学生,所以首先需要给学生进行分层。教师可以采用多种途径对全班学生进行分析调查了解,包括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天赋潜力、课堂表现、教学作业与考试成绩等,然后根据综合能力对学生进行分层。中学物理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三层: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优等生物理成绩优异,具有较高的物理学习兴趣,并且学习能力突出,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中等生物理学习能力一般,虽然学习兴趣不是特别浓厚,但是不抵触,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课堂上认真听讲,作业能够按时完成,但是思维能力一般,没有较强的创造性;学困生指的是物理学习能力较差,对物理知识不是特别感兴趣,并且在课堂上的表现一般,完成基本作业也较困难。中学物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时,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以免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此外,教师还可以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合到一起,划分小组,取长补短,共同学习。


  2.教学目标分层


  中学物理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对其进行分层,教学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要求,是教学进度的依据,教学目标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在传统中学物理教学目标划分中,一般分为三个,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是并没有分层。中学物理教师在分层次教学过程中,需要将这三个目标按由高到低的层次进行划分,根据不同层次的学习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在知识与技能这一教学目标上,对于优等生,其教学目标可以延伸到比课程内容更高的层次,在生活中该如何应用,是否能够改进创新等;对于中等生,物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掌握课程内容中的物理知识,并且运用自如;对于学困生,物理教师的教学目标可以制定为以基础为主,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与公式等。中学物理教师在制定好各层次学生的不同教学目标之后,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可以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提问和讲解,做到全面教学。


  3.课后作业分层


  课后作业是检验和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标准。因此,中学物理教师在实施分层次教学方法时,为了照顾全体学生,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也需要制定不同的层次。中学物理作业可以分为必做部分和选做部分,必做部分指的就是物理教材课后练习题,以及练习册上的中低难度题目,这个部分要求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要完成,重点是练习和巩固所学的物理知识,增强学困生对学习物理知识的信心。选做部分的课后作业可以按难度依次排列,需要保证优等生通过动脑思考才能够完成难度较大的题目,而学困生通过努力完成难度一般的题目。中学物理教师通过对课后作业这样的难度设置,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解决课后作业题目时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解决相应的问题。


  总之,中学物理知识虽然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较密切,但是有的物理知识比较抽象,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所以,中学物理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作业题目,从而使教学面向整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


  作者:宋娜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58481.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