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第1篇: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读者意识”
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由于初中缺乏语文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只能片面的对文章进行理解,不能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文章进行思考,从而很难进行有效的答题。初中生的具有一定的“读者意识”,对文章的理解与写作有积极的影响,“读者意识”的写作方式会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不只凭借自身的情感思考进行文章的写作,会考虑到更贴近所给材料的立意,也会考虑到批阅老师的阅读兴趣等方面,这样有助于所写的文章变得更为全面、具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读者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途径进行自身的“读者意识”的培养,这样对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一、传统初中语文教学的思考
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主要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语文意识的培养,这就会导致学生在进行文章的阅读理解与写作时,给学生带来一定的阻碍,使学生很难深入的对文章进行理解,发掘出文章的主旨情感,也对学生在写作时,文章内容缺乏真是情感,内容空洞。在进行文章的阅读理解,教师倾向于注重文章中一些优秀的语句其中所运用的技巧的讲解,而忽视了文章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情感,这就会影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在进行阅读理解题型的解答时,不能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内容,很难进行有效的解题。在进行作文的写作时,学生的写作对象比较单一,在进行材料作文的写作中,大多学生都是通过最直接的角度观察材料,从中提取出最为直白的立意,但是这种立意使大多学生都能够想到的,这就导致学生所写出的文章千篇一律,即使学生文采再好阅卷老师对于这种立意文章也很难打出理想的分数,而且学生在进行写作中只考虑个人的想法,而忽略了别人的看法,使所写的文章变得空洞。
二、初中生具有“读者意识”的优越性
作文在语文试卷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学生分数的高低与作文的分数息息相关,但初中生在进行语文的写作中缺乏真实,很难引起老师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的作文成绩得不到显著的提升。而初中生具有树立的“读者意识”,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学生会考虑到批卷教师的接受能力,而不是只仅仅围绕自身的个人情感进行写作,这样的写作方式,使学生的作文内容变得更加开阔,有利于真实情感的表达,从而使自己的文章具有真实性,有利于引起老师的阅读兴趣。具有“读者意识”,就是学生将自己作为一个读者来看待自己所写的文章,这样有利于自己及时发现所写作文中存在的不足,有利于学生及时加以改进。对于初中生这一个特殊的时期,正处于发育的重要阶段,初中生在进行作文的写作时,往往倾向于模仿一些的优秀作文,这样的方式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对学生传输“读者意识”,有利于改变学生这种错误的想法,并主动地投入到作文的写作练习中。
三、对培养初中生的“读者意识”的一些建议
1、改变传统观念,强化“读者意识”
在传统的语文学习中,大多学生在进行文章的理解中,只从单一的角度进行对问题的思考,这样很难发散学生的思维,从而不易获得解答的思路。在进行文章的写作过程中,只凭借自身的感觉看待自己说写的作文,而忽略了批阅教师的审美,这样容易出现所写的文章不符合教师的审美,不能获得一个理想的成绩。因此,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逐步改变学生的传统语文学习的观念,让学生在进行写作时,需要联系实际,使自己的文章具有真实性,脱离实际的文章会给人一种空洞的感觉,导致所写作文没有理想的分数。想要强化学生的“读者意识”,让学生通过阅读一些有价值的文章,让学生明白读者这一角色的本质。
例如,在阅读教材内容朱自清的《春》时,桃树、杏树、梨树,花开得“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篇优美的文章,通过阅读,仿佛读者就置身于美丽的春景中一般,真实的摆在眼前,让读者可以切实的欣赏这美丽的景色。通过对这篇优美的文章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可以获得启示:在写作中需要真实性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这样有助于文章的真实的表达。因此,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
2、教师可以拉近与学生的关系,成为学生的读者
初中生对于教师的感觉是有一种敬畏的心理的,学生进行一些文章的阅读或者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都是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这就会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兴趣去完成这些任务,这样不仅完成的效果不理想,而且浪费了很多的精力却没有显著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可以改变自己的角色关系,可以和学生拉近关系,对于学生的写作成果去认真的去欣赏。找出学生所写文章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细心地做好注释。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不会以敬畏的眼光去看待老师,相反会觉得老师很有责任心,老师对学生自己的提高付出了许多的汗水。教师以自己为代表,作为学生忠实的读者,有利于学生“读者意识”的培养。教师在成为学生的读者时,学生的写作基础毕竟有限,所以很难写出一些高深的作文,因此,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评价学生的作品,无论所写的论文文采怎样,教师都要肯定学生所付出的努力,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中,教师需要以肯定为主,通过一些真诚的话语将学生的一些不足之处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并及时的改进自身的不足之处。教师改变角色成为学生的读者,不仅可以拉近师生的关系,而且有利于学生“读者意识”的培养。
培养初中生的“读者意识”有助于学生在语文写作等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由于传统的语文学习观念,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倾向于模仿一些优秀的文章,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培养学生“读者意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语文学习观念,教师可以转变自己的角色成为学生的读者,以学生的角度去看待学生的作品,这样有利于学生“读者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有利于学生真是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这样的作品有利于吸引教师的阅读兴趣。
作者:郭彬彬
第2篇: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初中生诗意情感的必要性与对策
诗意情感教育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逐步进入更多人的视野的,在提高学生能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诗意情感教育主要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以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为纽带的互动过程,它强调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用真情来影响学生,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这是在今后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1初中语文教学中初中生诗意情感必要性
诗意情感教育主要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以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为纽带的互动过程,它强调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用真情来影响学生,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诗意情感教育在以前并没有得到很多人的重视,片面的追求教学成绩,这就给情感教育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不利于情感教学的开展,这些长期以来积累的问题主要的包括以下几个具体方面:第一,应试教育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中,只注重成绩的高低,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像对诗词、课文进行讲解的时候只注重字词的描写和段落的划分,却忽视了对文章审美部分的引导,最终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固化,不能够快速抓住中心思想,也不能从心底里理解其中的诗意情感,这是语文教育的一方面的不足;第二,表达能力弱。语文就是语言的集锦,教人如何说话,如何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但是在现在的教育教学中发现大部分的初中生写作文时很发愁,也不敢在公共场所发表自己的意见,更不愿意和人进行交流,这些基本的能力都不具备,就更不能体现诗意情感了,诗意情感的缺失成为了初中语文教育的一个问题;第三,对生活缺乏审美感悟。通过对一些初中生的了解发现,他们很少有机会去亲近自然,也不能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很多学生都是处在了繁忙的读书过程中,只知道好好读书,提高成绩,却忽视了语文本身是一门美的艺术,只有对生活和自然有感悟才能够真正的学好语文,才能够汲取其中的诗意美学。这些都说明我国的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诗意情感方面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急需改进的。
2初中语文教学培养诗意情感的重要性
2.1诗意情感教育能够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培养初中生的诗意情感是提高初中生人文艺术素养,增强初中生使命感的核心步骤。诗意情感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使学生思维活跃,能够有基本的能力去思考生活中的问题,能够面对困难想办法去积极的解决,也能够保持坚强乐观的心理,使自身的心理健康,精神愉悦,这是在人生道路上很重要的品质。
2.2通过诗意情感的培养能够促进初中生生活交往能力的提高
通过诗意情感教育能促进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特别是感情交流能使人产生同情并达到相互感染的目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可通过情绪反映出来。所以,师生间的情感认同、情感沟通和情感共鸣是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情感教育价值的本质特征。
2.3情感教育可以成为学生勤奋学习走向成功的动力
现代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成功,良好的情感是重要的推动力。情感色彩浓厚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参与热情,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情感教育还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吸取和运用知识的重要途径。实施情感教育能使师生在心灵上相互沟通,形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实施愉快教育,使学生在愉快中学,在娱乐中创造,实现“教育过程最优化”。
3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诗意情感的对策
诗意情感的培养对初中生的发展是很有益的,能够改变在语文教育中的一些弊端,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鼓励学生发现生活和自然中的美好事物,所以说要想达到这些要求就要想好培养学生诗意情感的对策,促进初中生诗意情感的形成。
3.1要求语文教师知识构建要不断完善
爱因斯坦说: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想要上好每一堂课,教师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作为一名优秀的初中语文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知识储备,知识贫乏的老师已经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了,学生普遍对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会提出不同的问题,老师只有知识储备扎实才能够应对学生的问题,老师知识渊博也能够让学生佩服进而信任配合老师的教学;其次,老师有扎实的知识储备还是不够的,还应该具备高水平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作为一种语言方式,就必须要说出来,只有表达出来学生才能够理解,在讲解的时候必须要通过合适的措辞,激情生动的文章分析,营造一个活泼的课堂环境,学生就能够在这个环境中积极的跟着老师的思维走,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诗意情感体验。
3.2老师要努力开发学生的潜力
初中生在这个阶段潜力并没有得到大幅度的开发,所以说具有很强的开发空间。语文教育就要把握住这个阶段的特点,通过对思维能力的开发,形成系统的分析综合能力、诗意情感感知能力、语文素养运用能力。具体的办法可以是老师引导学生去理解诗词中的美的意境,这些诗词短小精悍,能够通过有限的字数表达最深刻的感情,要激发学生的联想,进入到古诗词的那般情景中,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诗意情感也能够被激发出来。还需要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可能顾及到所以学生的悟性,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开发学生的潜力是一举多得的事情,有了思维能力就能独立去解决很多的语文问题,体会到诗意情感。
3.3老师要带领学生体会生活中的诗意情感
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来源,要培养学生的诗意情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引导学生进入到生活之中,去参加春游、做课外活动,去感受生活中的美感,然后能够与语文的作品相结合起来,了解文学作品中对生活的描绘,学习描写和抒情等写作方式,既能够形成诗意情感,同时也能够把这种诗意情感通过文字的形式或者是口头的形式表达出来,实现语文教育的培养目标。
结语:培养学生的诗意情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在语文教育中要建立教育“情感场”,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是优化课堂教学的良药。教师调动感情因素去关心学生,学生才能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最终使诗意情感渗透进每位学生的内心,达到真正成功的语文教育。
作者:刘晓菲
第3篇:论初中语文教学如何与高中语文教学衔接
引言
对于广大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做好初中语文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至关重要。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有初中语文与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体化”意识,提前做好规划工作,沿着正确的教学思路,开展初高中的语文教学工作。笔者结合自己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认为要加强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的教学衔接,就应当从源头抓起,这个源头就是初中语文教学,当然还要初中语文的教学中适当渗透高中语文知识。在高中语文的教学当中,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温习或者回顾初中语文知识的学习,便于新的语文知识结构的建立。
一、打好基础,稳步推进
中学语文教学衔接涉及教学双方的各个环节,值得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前奏。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初中语文的时候,要有前瞻性,扎实推进初中语文的深度教学,给学生们打好初中语文基础,为进一步的深造打好基础。就实际教学来说,初中语文教师要对基本的知识点进行深入教学,稳扎稳打,各个击破,例如,初中教材介绍了基础的语文知识,拼音、标点、修辞等等常识,这些知识的教学当中,我们一定要十分准确地教授,这是高中语文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石,只有打好这些基础,才有利于初中学生升入高中进一步学习语文知识,才有利于方便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的语文知识理解和接受,才有利于推进高中语文教学向纵深开展,提高高考的语文成绩。
二、步步为营,纵深学习
初中语文知识相对来讲,比较简单,这是针对小学升入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规律而设置的。在学习过程中,多少依靠教师的教学,学生的练习以及复习,加固知识,在学生自身的知识框架中,形成新的知识节点,最终形成一个大的语文知识网。在初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无论教师的教学活动,抑或是学生的学习接受初中语文知识的活动,都要步步为营。在学习过程中,要及时复习所学的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己所学的语文知识,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一些简单的文学创作。笔者在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求把语文知识学会、学活、学扎实,我还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让学生们学以致用。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我要求学生每天写100字,这个要求是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而总结出来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若要求其每天写的字数超过100字,学生们就很难坚持下来。毕竟学生们是刚才小学升入初中不久,语文的学习与运用能力,还不能得到全面提升。
所以,笔者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每天都要写作,每天的积累来增加他们语文知识的运用水平。笔者在规定初中学生运用语文知识,每天写作100字的时候,并没有指定非要每天都写日记,或是练习其他的文章体裁。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社会、对生活、对现实的理解,有感而发,写一些自己想表达的内容。这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是十分有效的,也对初中语文知识和高中语文知识的衔接十分有利。笔者所带班级的学生,升入高中时,他们在初中养成的写作习惯,促进了他们整天作文水平的提升,写出来的文章不再是侃侃而谈,而是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让鲜活的内心理解和感受诉诸于文字,让读者也读出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三、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
从知识结构来看,初中知识比较注重基础,因而,初中语文向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综合能力。例如,笔者在对初中学生讲授如何对词语理解的时候,就适当地进行了高中内容的介入,并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我首先要学生把遇到的新词汇,带入到具体的文本语境当中,让新词汇在语境当中,焕发自身的新涵义,便于学生思索。
之后,学生再遇到新词汇的时候,往往不是急着找词汇书,而是把新词汇带入到文本当中,仔细地推敲,这就训练了他们的语文思维能力,让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不阈限在词汇书的范围,而是贴近文本本身,初中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了,具体词汇的理解也更加准确了,加强了他们的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
四、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主性
在初中语文课教学的过程中,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牢初中语文知识基础,便于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促进学生高中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学生在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后,课业任务较小学的课业,有明显加重的倾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耐心地指导学生广泛积累知识。有些学生因为课业的繁重,出现了一些上课烦躁不安的情绪。这种状态下,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地找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奋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他们的心理状态由畏难到坚强,由坚强到焕发热情,以火热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初中语文的学习当中。对于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教师要有初高中语文教学“一体化”的意识,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注重对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的培养,注重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
五、结语
总之,教师要注重打好初中生语文教学的基础,稳步推进;在初中语文教学之中,对知识的教学要步步为营,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纵深学习。加强初中学生的思维训练,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主性。通过以上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教学活动开展,才能将初中语文与高中语文的教学衔接工作做好,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便于他们深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作者:徐华美
第4篇: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语文教学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根据语文教学内容出发的,并非所有的语文教学课堂都必须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更不是在每节课语文课堂教学中过多地使用多媒体。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逐步走进了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能正视多媒体带来的优势,帮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更好地掌握语文的基本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但是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只有适度,才会将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乃至于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可以实施审美教育。语文学科包含着其它学科无法相比的美育因素,这种性质决定语文必须成为审美教育的主阵地,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声像文结合,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并打破教室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能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含量,创造一个崭新的审美时空。运用多媒体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
多媒体教学就是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的图像、感性的音乐,从而使学生把握教材的内涵,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运用多媒体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运用多媒体,可以把一些散于各课的基础知识,形成系统揭示给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大大扩充了信息的传递量。尤其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视自己不同的需求获得认知的满足。有些教材内容丰富,课时较多,所学知识比较分散,在总结课上,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化零为整,把文章结构,各部分的关系集中在多媒体投影上揭示给学生,形成整体认知。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课本中的许多名家名篇,有的语言流畅明快,有的语言生动活泼,有的语言凝练含蓄,有的语言朴实感人,有的语言富有哲理性。运用多媒体可充分体会各种语言。但是,如果因为有这些特点就将多媒体课单纯理解为整堂课就是听听音乐,看看图像放映,出示板书,解放了教师,丰富了学生的感官刺激那就错了。世上没有一种新生事物能够完美无缺,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也不会例外。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进入教学情境。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课件以其音、形、视频等多角度带给学生感官的刺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更容易进入到教学情境当中。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制作符合学生心理特点以及教学要求的课件,让学生在教学课件的帮助下获得最大程度的帮助。如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仅凭教师的讲解,学生无法理解小石潭的美景,而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完美地展示小石潭美妙的自然风光、奇特的自然现象,可以将小石潭美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优美的教学情境当中,伴随着学生吃惊的眼神以及活泼、生动的乐曲,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作者在小石潭边乐忧相间的心情。
2.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的提高。多媒体课件辅助语文教学,因为视频、音乐以及图像的介入使枯燥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借助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如在《小石潭记》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小石潭优美的景色视频,结合文本对小石潭的描写,谈一谈自己心中感受到的小石潭,再用语言描写出来,并说一说对所见景物的感受,从而更深入了理解作者的心境。另外,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以及文本的景物描写加深学生的朗读效果,让学生在朗读中产生愉悦感,从而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
3.采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课堂教学,呈现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资源。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获得了最大的信息量,有效地优化了课堂结构,加大教学容量,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效率提高。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语文课堂教学更趋于开放性,语文课堂也变得更有活力。多媒体课件不但将课本上的学习资源有效地呈现给学生,而且与课文相关的一些阅读文本以及视频资料也根据教学环节的不同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可以更为自主地进行拓展阅读以及合作交流,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阅读中延伸,在研读中发展。
4.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多媒体课件走进了初中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更好地感知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攻破了学习的难关。
三、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使语文作业方式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变革
1.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教师当堂批改作业的方式发生了变革。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在传统作业方式的基础上,更加彰显了现代信息技术带给初中语文的变革。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对学生当堂作业进行批改,让多媒体课件成为教师当堂批改作业以及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对初中语文的教学研究提供了帮助。
2.多媒体课件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教学过程,使语文很多作业都可以当堂完成。多媒体课件将课堂进行了延伸,使学生扩展视野,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效率。因此,很多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在课下完成的语文作业都可以在课上通过多媒体课件解决,并且当堂批改有效地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互沟通、生生之间的互动都让学生乐于参加课堂练习,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语文能力。
四、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要适当、高效
1.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只能放在辅助地位,切不可主次不分。尽管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也可以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但是并不是说教师一味地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就能够创建高效课堂。在多媒体的使用上,教师只能把多媒体课件放在辅助的地位,而不能因为多媒体的使用忽略了文本本身的阅读,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因此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教师要注意不要让多媒体课件喧宾夺主,要让文学语言的魅力占据课堂。如在《晋祠》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教师可以通过逼真的图像、典雅的配乐展现晋祠的优美和悠久的特点,但是教师在学生进入情境之后,要让学生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朗读、品读思考,而不是让学生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优美的视频中。
2.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思维的培养中只能处于从属的地位。教师还要注意尽管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但是要给学生预留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能够以自己独特的想象感受到文本的内涵,还要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以及独立思考完成语文能力的提升,切不可让多媒体课件代替学生思考,出现多媒体课件使用过多过滥的情况。教师除了关注多媒体课件带给学生的正面影响之外,不要忽略了师生交流以及生生交流,让人机对话削弱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
总之,教师要想让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高效应用,首先要学会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制作适合本班学生的多媒体课件,其次教师要摆正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中的位置,不要让多媒体课件喧宾夺主,要让多媒体课件真正发挥出应有的辅助作用。教师要采用多媒体课件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对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扩大课堂容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训练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以及语文应用能力。
作者:李图雅
第5篇:深化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初中语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头疼的问题,如何才能有效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是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探讨的。本文中笔者就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希望得到广大同仁的批评指正。
一、规范教学常规
1.备课。统一两套教案,阅读课(即新授课)一套,至少45个课时。综合备课一套,包括作文指导课7课时,作文讲评课7课时、单元复习课6课时、试卷讲评课7课时,综合备课大约27课时。
2.作业设置与批改。至少有三种作业,即综合作业、大作文、小作文。综合作业以《基础训练》为主,课内部分必做,课外部分选做,综合作业一课一改,切实减轻师生课业负担。大作文全学期7个,每次作文,教师精批细改一半,其余互改或自改,但不能流于形式。小作文每周1个,全学期不少于16个,每次只批“阅”和日期。提倡学生写读书笔记,不要求教师批改,但可定期收上来抽查。
3.单元检测与考评。每单元应有一次复习和考试,考试后应有一次试卷讲评。
二、落实“名著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并推荐了2部诗歌散文作品,8部长篇文学名著;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也在6个学期的教材中安排了“名著导读”。根据教材的编排和学生的阅读水平,并结合教学实际,教师可以将这些名著阅读分散到七、八年级4个寒暑假。建议将下学期的“名著导读”篇目安排到前面的寒暑假来阅读。
三、促进教师成长
1.坚持终身学习。学习不应只是一句口号、一个概念,而应成为语文教师工作的一部分,成为工作的一种需要和动力,并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一是博览群书。语文教师要多一点书卷气,少些世俗气息,每年读一本教育专著或文学名著,经常给学生读一些时文美文,在学习中与学生共同成长。二是向名师、名校学习。于漪老师的人文教育、钱梦龙的“三主原则”教育、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余映潮的“板块教学”、“设置主话题”教学法、李镇西的“民主教育”、“杜郎口”教学模式、“洋思”教学经验等都是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向名师学习,不是要教师们都立即成为名师,而是通过学习名师的教育教学思想、方法、经验、模式,从中找到可借鉴的规律和方法,并受到启发和教益,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2.立足校本教研。一是保证活动时间。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不得他用。二是坚持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的程序大致包括“布置课题——个人初备——集体研讨——形成个案——课后反思”几个步骤。“布置课题”要提前一周。“个人初备”要求教师认真钻研课标教材,制订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教学流程、课堂提问(或话题)和作业,提出疑难问题和困惑。“集体研讨”要确定中心发言人,要求人人参与,力求人人发言,经过研讨交流,初步达成共识。“形成个案”要求教师根据集体研讨的成果,独立撰写有个性的教案,提倡教师创新和自由发挥。“课后反思”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调整教学方案并进行教学反思。三是创新“三课”活动。每次“三课”活动都要确定一个主题,着力解决一个问题,减少目的不明确、针对性不强的“三课”活动。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上一节公开课;鼓励教师多听课,至少不低于15节,每听必评。教师人人参与评课,评课不要人云亦云,要中肯到位,多实施激励性评价,但要切中要害,善意指出不足,切实帮助教师专业成长。四是实行“推门听课”。教师平时的课堂要“对外开放”,不得封闭,不得将听课教师拒之门外。
3.注重岗位练兵。一是提高基本素质,着重训练“三字一话”基本功。二是提高备课能力,主要是钻研教材、整合资源、设计教学的能力。三是提高表达能力,主要是课堂语言组织和书面表达能力,教师要经常写教学设计、教学经验总结和教学反思。四是提高命题能力,教师要研究课标和中考试题,准确把握考试改革方向,学会分析、筛选、整合信息资料,能命制高质量的试题。
4.利用网络资源。一是利用网络学习,经常查找、下载教学资料,经常登录名师博客,观摩名师课堂实录和讲座。二是利用网络备课,发挥学校电子备课室和农远教设备的作用,拓宽备课的渠道。三是学会制作课件,提倡教师经常上多媒体课,至少保证每学期上一节多媒体课。四是建立个人邮箱和博客,欢迎老师与教研员对话、交流,对我县初中教育教学献计献策,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四、深化教学改革
1.抓好课前演讲。提倡教师每节课前组织学生进行5分钟的演讲,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扩大阅读视野,增加知识积累,提高综合素质。
2.借鉴先进经验。学习借鉴杜郎口、洋思教学经验,继续完善“初中语文三环节循环教学模式”,各校语文组要借鉴实质,结合本校实际,形成本土化教学经验,并培养课改骨干教师,打造课改示范课。
3.博采众家之长。学习借鉴杜郎口教学经验,不唯其模式,不排斥我们学习吸收众多名师名家的教学经验,继续深化“板块式教学”,创造经典课例。
4.凸显语文本色。余映潮先生提出课堂教学的高层次追求:“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洪镇涛先生提出语文教学要“立足文本,学习语言”,两位大师的经验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和提醒。在教学中,语文本色的东西要继承和发扬,语文课要将“朗读”进行到底,朗读要贯穿阅读课的始终。“积累”是语文课的重要内容,要牢牢把握住。“学习语言”是语文课的根本,字词句的理解和赏析是关键。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课的重要目标。“语文”有人解释为“语言、文字、文学、文化”,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不管怎么说“语文”姓“语”,离开了学习“语言”就不是语文课。
作者:江丽红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58493.html